分享

唐宋诗词话中秋( 译本极好 )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9-15

1(唐)张九龄的中秋

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译文:

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你我远隔天涯共相望。

有情人怨满月夜相距遥远,一整夜不眠直把亲人怀想。

熄灭蜡烛爱惜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感觉夜露寒凉。

无法捧起美丽月色送给你,希望梦到与你相见的日子。

2(唐)白居易的中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译文:

以往八月十五的夜晚,“我”站在曲江的池畔杏园旁边。

今年八月十五的夜晚,“我”又在湓浦沙头水馆前。

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昨天的风吹过没有人可会,今晚清美的月光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3(唐)皮日休的中秋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译文:

零落的桂花瓣,如同一颗颗玉珠从月亮里面撒落下来,我走到大殿前捡起它们,发现花瓣上边还有星星点点刚刚凝结起来的露水。

到现在我还不懂天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桂花和桂花上的雨露,应该是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撒落下来给我们的吧。

4(唐)刘禹锡的中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据小编查史,从贞元二十二年(806年)十一月十四日,刘禹锡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境内)司马,此职达十年之久,此诗写于朗州桃源县,刘司马对月感怀。

译文:

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

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碧空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

周遭活动着的物体全在悠然环视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

“少君”带引我玉坛升仙,远远地施礼请天宫的仙人相见。

云彩聚集,星斗挪动,仙乐奏响,让人只觉得寒侵肌骨。

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

只因这良辰美景难以再现,以后中秋这天都会很惆怅吧。

注:诗里面的“少君”是指能和神仙沟通的人。西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叫李少君,他自言见过神仙,能得长生不老之法,骗得汉武帝信任。以后就以“少君”代指游仙的向导。

5(宋)米芾的中秋

中秋登楼望月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译文:

极目眺望淮海,漫漫海上像洒满银子一样闪亮,千万道彩虹般的光芒,正孕育着蚌中的珍珠。

天上如果没有人间的七宝修治,桂树枝就会一直长,恐怕会把向西的圆月撑损了。

注:这首诗引用了两个民间传说,一是民间传说珍珠的育成与月的盈亏有关,月圆之时蚌则孕珠;二是民间传说月是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这样借传说咏月,又为中秋之月增添了神话的色彩,使中秋之月更为迷人了。

6(宋)辛弃疾的中秋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译文:

一轮缓缓移动的秋月洒下万里金波,就像那刚磨亮的铜镜又飞上了天廓。“我”举起酒杯问那月中的嫦娥:怎么办呢?白发日增,时光欺人无可奈何。

乘风好飞上那长空万里,往下直看山河。砍下月中那桂树的枝柯。人说这是,将使月亮洒下的清辉更多。

7(宋)李清照的中秋

行香子·天与秋光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

译文:

秋的天空与秋的光,辗转念念情伤,探看菊花知道重阳节近了。

披上薄薄衣裳,饮着没过滤的酒,渐渐一阵秋风,一场秋雨,寒凉也将来了。

黄昏时刻的院落,凄凉的感觉,令人心惶惶,酒醒过后往事浮现,愁肠更愁。

怎能忍耐这漫漫长夜,明月照在这空床之上。听着远处的捣衣声,蟋蟀发出的长而尖的叫声,还有漫长的漏声。

(注:该词存疑,一说李清照,一说无名氏。)

8(宋)晏殊的中秋

中秋月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译文:

中秋月的霜影(月光)撒到庭院中的梧桐上,这时候羁旅异乡的人独处一隅,看月光下的树影随光移动。

想必此时的月宫嫦娥也未尝不感遗憾吧,陪伴她的,只有清冷蟾蜍和孤单单的桂花树。

9(宋)苏轼的中秋

念奴娇·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译文

凭靠着高楼眺望远方,只见长空万里,毫无云彩留下的痕迹。月亮清辉从天上射下来,使秋天的碧空沉浸在一片清冷之中。

在月宫的琼楼玉宇上,仙人乘鸾凤自由来去,在月宫中享清净。江山如图画一般,看朦胧的月色里,树影婆娑。

我醉了,拍着手恣意放歌,举起酒杯邀请明月,明月与我和影子如三个好友客人,一同起舞徘徊于风露之下,几乎忘了今天是何年何月。

希望就此乘着晚风,潇洒翻然飞去,哪里需要骑大鹏的翅膀。到水晶宫里,放肆尽情,把横笛吹得彻响。

补:

中秋之习俗,起源甚早,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

“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

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于是名诗人的咏月名篇名句迭出,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也有传说因唐玄宗梦游月宫,闻得仙宫仙乐霓裳羽衣曲,并默记在心,写下让杨贵妃起舞。从此,民间开始盛行中秋节。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

“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吴自牧《梦粱录》中说:

“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

这些古文描写还是不要翻译了,琢磨更有意境。

中秋快乐~

梧桐生生

ID:phoenixtree1116

趣味让生命有机

请长按关注梧桐生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