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篆刻第一位大家,徽派的祖师

 三个小布丁 2020-10-30

中晚明篆刻,是中国篆刻兴旺鼎盛的第一个高潮,每每回忆起来,我们都能清晰地忆起五大流派的风采,但时光总会流逝,朝代总有更迭,李自成来了,满族兴起了,吴三桂出现了,于是,清朝来了。

每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都不可能出现文化的繁荣与兴旺,人们在战乱中流离失所,各种文化都在战火中被摧残,被践踏,因此,大凡我们说文化鼎盛,都是在政治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才会真正形成。

清初出现了一位篆刻大师,他可以算得上是清代篆刻的第一位大师,也是我们现在说的徽派(或称皖派)的祖师爷,这个人就是程邃

他是在苦难中开出的璀璨艺术之花。

程邃(1602-1691),字穆倩,朽民,号垢道人,垢区、青溪、野全道者、江东布衣,明末诸生。歙县(今属安徽)人,生于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活了90岁的程大师,青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以诗、书、画、印四技奔走天下。

明末时,他在南京住了十多年,明亡后,移居扬州,见惯了战乱中的民不聊生、满目疮痍,当时周亮工(就是写《印人传》的那个人)任清政府扬州第一任行政长官,大力推行惠民政策,渐渐使扬州一地的经济得到恢复,扬州日渐繁华。同时又加上周亮工本人也是很有名望的文化人,因此,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来到扬州。

孔尚任(就是写《桃花扇》的那位大神,他基本上算是程邃的同时代人。)说:“广陵为天下人士之大逆旅,凡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广陵,盖如百工之居肆焉”,当时很多文化人,都选择广陵做为自己的客居他乡的居所,广陵是哪里,就是扬州。

程邃也是拜了陈继儒为师,学画,学各种综合文化,陈继儒我们在写明代最后一个印人朱简的那篇文章里提到过,陈也是朱简的老师,相对来说,程邃晚于朱简,但在老师那里,足可见到大量朱简的印作。

我们知道,朱简是改革文、何印风的先行者,创立了短刀碎切刀法,做为朱简师弟的程邃也绝无例外地跟文彭、何震的印风做了决裂。

那时天下印人皆如周亮工说的那样“然欲以一主臣(何震)束天下聪明才智之士,尽俯首敛迹,不敢毫有异同……”改革印风的历史机会落在了朱简和程邃身上。

我们现在想想,明代五大派,宗秦汉的宗秦汉,玩精金美玉的玩精金美玉,玩切刀的玩切刀,还有啥风格没有出来,要独创新法,其实已经很困难了,而程邃的突破点,在于钟鼎古文。

我们前面介绍过一个烙马印,叫“日庚都萃车马”,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离奇错落,这当然也是古玺的章法风格,程邃在这一点上,找到了突破口。

既是古玺,自然会有章法上的错落,篆法上的大篆入印,更何况,程邃还在刀法上做了改进,何震你不是偏锋行刀,入石浅,行刀快吗,潇洒飘逸吧,程邃偏偏又回归到中锋行刀,入石深,行刀慢,处处透着凝重,处处透着端庄,清初印坛,面貌在程邃这里一新。

先看两方程邃的朱文印例:

(少壮三好音律书酒)

(床上书连屋壑前树拂云)

有没看出点古钟鼎文的意思,不仅是文字以大小篆入印,而且章法上也不再是规规整整的田字格,几排几行,文字有错落,有大小,如果说体现的更清楚的,可以看这方白文印:

(蟫薻阁)

后两字还可以说有汉印章法的风格,但加上第一字,则完全成了另一种面目,既见了活泼意思,又古香古色,因为钟鼎文中,象形文字较多,印面因此变得更加画面化。刀法上,程邃也吸收了师兄朱简的切刀,碎刀,短切,轻重、刚柔等变化丰富以适应文字内容中的曲线、直线、圆点的结合。

但千刀不要认为,程邃完全脱离了汉印传统,他的汉印风格的印,也大有可观,比如:

(徐旭龄印)

(程邃之印)

与何震、文彭不一样的是,干脆汉印怎么来,他就怎么来,所以出来的印章,几乎就完全是汉印面目,沉着端凝,淳朴厚重,可谓师法汉印得精髓的作品。

但是如果这样你就说程邃过于古板,厚重,而乏文人的灵动气息,那看看这方印:

(一身诗酒债千里水云情)

简直文艺到浓得化不开,内容,章法,刀法,尽皆精绝,传递出来的也完全是文人气息,丝毫没有死板的学究气。

程邃的徽派,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我们看看受他影响的印人就可大致有个感觉,注意下面这些名字,都是大师级的:邓石如(邓派的祖师)、巴慰祖、丁敬(浙派的祖师)、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吴派的祖师),齐白石(齐派的祖师)……

如果要把这个名单列细,后世印人中,稍有影响的留名者,大致都从程邃这里汲取过营养,清代印坛第一人,程邃当之无愧。

(【老李刻堂】之4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