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115 篇文章 |
|
(《李摹墓志》)我们发现,三个家族的墓志隶书,分别是三种隶书类型,差异很大,看来隶书的“分化”带有家族性,即每一个家族在一定的时段之内采用同一种类型的隶书体式书刻墓志,以出土最多的王氏墓志最有代表性,这种家族墓志隶书类型的一致性,我们不妨称之为“类化”。王氏家族在公元377年刻埋的《王仚之墓志》是草率一类的隶书,李氏于公... 阅5 转1 评0 公众公开 23-05-31 21:15 |
《说文解字》第709课:“雁”字里为啥有一个“亻”呢?这跟雁的习性相关,人们观察到:雁属鸟类多为一夫一妻制,甚至是终身一侣,并且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养育,清代黄钧宰的《金壶七墨》中记道:“禽类中雁为最义,生有定偶,丧其一,终不复匹。”这与人类的生活习惯基本相同,并且在长途飞行时,雁群里的雁会轮流充当头雁(因为头雁最容易疲劳... 阅39 转8 评1 公众公开 23-05-27 20:57 |
天寒雁啼苦——《红楼梦》中“雪雁”命名。但我以为元代马祖常《北行》诗中的“白鹰随雪雁,黄泉掘田鼢”和宋代杨万里的“风灯秋焰冷,霜雁夜声忙”句,可能更贴近“雪雁”的用典。但是,凡细心读过《红楼梦》的人都可能记得,小说中雪雁虽是从小跟随黛玉,并把她带入了贾府,可雪雁与主人林黛玉的关系并不亲密。雪雁即雪中之雁,更是一番苦思... 阅1 转自梦影红楼 公众公开 23-05-27 10:20 |
二、隶书东晋的铭石书大多采用隶书体,隶式比较明确的书迹有:《谢鲲墓志》(323)《张镇墓志》(325)《爨龙骧墓石》(371)《杨阳神道阙》(399)《爨宝子碑》(405)。新近发现的《高崧墓志》是这类隶书的别派,如图:但如果细究就会发现,它存在楷笔是事实,然而志中多数字是用隶法书写,那些看似楷书的笔画形态,还需要结合曹魏、西晋隶书... 阅11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3-05-25 22:21 |
《说文解字》第708课:细说“雍”字,“雍”,其实是一种鸟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隹”部的两个汉字“雃、雝”。两个字中,“雝”的异体字“雍”是现代汉语通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说文解字》字没有收录“雍”,字,我们用到古文字中的“雍”,其实就是“雝”(比如篆刻用字)。因此,本... 阅48 转4 评0 公众公开 23-05-23 21:09 |
《中国书法史》:王献之的艺术成就王献之跟他的前辈书家一样,能够用各种书体作字。新兴的真、行、草书在“形体上由隶书衍进”,“尤其在技法上,更是隶书的各种变化。”王羲之、王献之父子都是擅长真、行、草书的新派书家,但他们却通会旧体的八分,这应当是承接锺法而来。汉晋流行的章草,笔势是“草”而不“纵”,楼兰出土的草书,草势已“... 阅34 转3 评0 公众公开 23-05-20 21:45 |
《说文解字》第707课:雕、鹰、鹞,汉字里的猛禽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隹”部的四个汉字:“雕、[?]、[氐+隹]、[垂+隹]。”四个字中,[?]的异体字“鷹”简化为“鹰”,“雕”和“鹰”都是现代汉语常用汉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鹰是中小型猛禽,它的体型大概只有雕的一半大。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阅73 转9 评0 公众公开 23-05-17 22:33 |
《中国书法史》:王献之的书艺王献之一生耽好书艺,写下的字幅书迹一定很多很多,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但是历经一千多年的战乱,时聚时散,历久日少,实际数量已不可知晓。今日所见王献之墨迹,不过六七篇。7、《诸舍帖》与《先夜帖》此二帖通篇作草体,王献之的传世之作,这样的草书帖很少,王献之写草书,笔势连绵,草势的盘旋,笔画的纠结,... 阅54 转12 评0 公众公开 23-05-15 21:18 |
逸少鼎能,献之冠世——王献之书法《诸舍帖》欣赏。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的书法地位崇高,同时也代表着魏晋书法的最高成就,后世书家在论及书法时,多以“二王”书法指代魏晋书法,“二王”书法相当于魏晋书法的代名词。逸少鼎能,献之冠世,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在书法领域上的造诣极高,其子献之,承家学之风,在书法上... 阅1 转自mengk4fz0... 公众公开 23-05-15 19:53 |
经典 | 晋 .王献之《鸭头丸帖》?(高清版)《鸭头丸帖》为王献之行草代表作,唐代摹写的善本,系王献之给友人的便札,全帖共15字:“鸭头丸,故不佳。明当必集,当与君相见。”大意是:我服用了你介绍给我的鸭头丸,没什么效果,明天咱俩见个面,一起探讨下。从这一帖的语气来看,应当是有人已服用过鸭头丸,但感到效果不好,因此告诉过王献之... 阅1 转自云淡风清6... 公众公开 23-05-15 15: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