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陆泽文化系列:黄巾文化

 大陆泽文化 2016-09-16
     
     黄巾文化是我国历史上数百次农民起义中惟一留下的文化遗存,黄巾军创造的太平道是我国道文化的重要流派,祭祀音乐现在仍有较好的保存。”这也是黄巾文化被列入“河北省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原因所在。? 

  遗址留存可现当年? 
  公元184年,即东汉末年,中国历史上爆发了第一次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起义————黄巾起义,其领导者是当时的巨鹿人张角。虽然黄巾起义以失败而告终,但它却沉重打击了东汉政权的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进步。? 
  在邢台广宗县县城西北的大柏社村,有个方圆约一亩地的大坑,坑的西边有座庙,村民们把坑叫做“圣水坑”,把庙叫做“灵仙庙”。传说,这就是当年张角为人们求神治病的地方,所求的神是“灵仙”,“灵仙”在坑里的水中放了药,人们喝了水就能治好病,所以水被称为“圣水”。据说张角学过医,因此“圣水”能治好一些病也就不奇怪了,而张角也正是利用这种方式把人们聚集了起来。后来,“灵仙庙”遭到破坏,村民们又在原来的位置重新建了一座小庙,供奉“灵仙”。? 

  另外,该村还有“一杆旗地”、“张角井”和据说是当年黄巾军挖的地洞,黄巾军和东汉军队作战的重要地点黑风口据说也在这里。这里的很多村民们都能讲一大串关于张角的“黄巾军”和太平道的故事。有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是黄巾文化的发源地。? 

  邢台县西北的灵霄山是黄巾军的遗址。这座山海拔1062米,位置偏僻,山体陡峭,险峻异常,但山顶上却有一片能容纳上万人的大面积平地,上面有点将台、八角琉璃井、水牢和一些古建筑的断壁残垣。文物保护有关人士认为,根据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势特点和作战需要的战场规模,这里可能是黄巾军的残部驻守之地。? 

  对民间艺术影响深远? 
  黄巾起义对民俗和民间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甚至一直流传到现在。邢台广宗有种不同于一般的音乐,它既有道教音乐清净超然的神韵,又有粗犷、雄浑、质朴的风格,在所用乐器和曲调上与一般宫观道院的风格不同,可谓独树一帜。这种乐曲是在黄巾起义的舆论发动和起义过程中形成的。张角组织黄巾起义是从创立太平道开始的,因此该乐曲被称为太平道乐--世界道教音乐的活化石。? 
  太平道乐以管、笙、笛、箫为主,分两种,一种被称为“文乐”,是召集民众进行宣传时演奏的;还有一种叫“武乐”,用来给战场上的将士们助威。每年正月,大柏社一带人们进行的“打醮”最初也是用来召集民众的,现在用来祈求风调雨顺。 
  此外,在南和县民间花会中表演的大型民间舞蹈“抬黄杠”,参加有36杠36马,代表天下36方的百姓,表现的是农民为黄巾军送粮草的场景,该舞蹈参加者要数百人,涉及十几个村镇,自从汉朝以来,基本每十年举行一次,延续千年至今。 
在邢台县的灵霄山顶,每年的春季和冬季,都有庙会,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纪念张角的,也有纪念三黄公(即张角、张梁和张宝三兄弟)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