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沙尼亚是下一个芬兰吗?|LIFE教育创新

 Sophia胥 2016-09-16


说到“教育强国”,每个人都能举出韩国、日本、新加坡、芬兰等例子。不过还有一个国家长期被人们忽视,那就是爱沙尼亚。

 

2012年,爱沙尼亚的15岁学生组在参加PISA的65个国家中数学和阅读均排名第11位,科学排名第6位。这一成绩超过了法国、德国等国家,与芬兰相当。此外,测验中爱沙尼亚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欧洲各国中是比例最低的:数学和阅读只有10%的学生表现较差,而科学只有5%的学生成绩较差。相比而言,美国则有1/4的学生属于成绩较差组。

 

爱沙尼亚有一百三十万人口,曾经是前苏联的一部分。苏联解体之后,爱沙尼亚语成为官方语言,但仍然有五分之一学生的母语是俄语,这使得他们在学校学习中处于不利地位。

 

尽管学生背景不同,爱沙尼亚学校致力于为他们提供同等的教育。政府和学校的目标是创建一个基于公平的教育体系。学生经济背景的不平等并未成为教育的障碍,反而进一步促进了教育目标的实现。

 

在2012年的PISA数学测验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低收入学生成绩优秀。在所有OECD国家中,爱沙尼亚最富裕和最贫穷学生之间的成绩差距是第二小的。一项2015年的研究发现,平均而言,OECD国家中,家庭背景可以解释33%的学生成绩差异。在美国,这一数据是37%。而在爱沙尼亚,则是16%。

 

美国国家教育与经济中心负责人MarcTucker去年访问了爱沙尼亚。他认为,前东欧的许多国家在苏东巨变之后教育都转型为精英教育,但爱沙尼亚保持了为所有学生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的传统。Tucker说,“我们在爱沙尼亚看到的并不是新的教育,而是旧的教育。爱沙尼亚教育取得成功并不令人惊讶。”

 

除了对公平的重视之外,许多其他因素也有助于爱沙尼亚教育的成功:社会重视教育;教师自主权较高;1到3年级甚至1到6年级都是同一个教师,加深了师生关系。

 

但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指出,致力于为所有人提供同等的教育是爱沙尼亚教育的关键。Karin Lukk, 一所九年制学校的校长说,“我们遵循的原则是人人平等。无论你来自什么样的家庭,你都能有所成就。”这一做法从学生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政府为所有18个月以上的孩子提供免费学前教育(在此之前则是带薪产假)。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免费午餐,这意味着教师可能不知道学生的家庭经济背景。(注:美国学校里,家庭收入较低的学生可以获得午餐费用减免)家庭富裕和贫穷的学生往往在同一所学校里读书,大学也是免费的。

 

与之相比,美国的学生教育体验则不平等。学前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质量相差极大,而且取决于家庭收入。收入高的家庭可以上更好的幼儿园、更好的大学。不同收入、不同种族的学生往往上不同的学校,低收入社区的教育资源不足,教师资历也较差。在美国,学校内部也存在分化。一项2016年的研究发现,当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修习不同数学课程的时候(即分层教学),他们在八年级所处的分组往往决定了他们在高中最后一年的分组——也就是说,分层教学实际上固化了学生能力的分层。一项2015年的研究也发现,在PISA的各参与国中,家庭收入最低的学生学习的数学课是最容易的,同时他们的数学成绩也最差。这项研究认为弱化的数学课实际上阻碍了低收入学生提升能力。

 

在90年代,Lukk的学校也曾经采用过分层教学的做法,把学生按不同数学能力分成高、中、低三组,每组采用不同的教学进度。然而到了2008年,他们停止了这一做法。Lukk说,“效果很差。最低组的学生能力根本没有发展。”

 

爱沙尼亚的教育制度与中国有相似之处。一到九年级国家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之后,学生可以选择上普通高中或者职业高中。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入学考试,不过想上普通高中的学生一般都可以上。大约三分之二的学生选择上普通高中。在比较大的学校里,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学习领域,如文科或理科。这一选择基于兴趣,而非基于成绩。而且所有的学生都必须上共同的基础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具备一系列基本素质与技能。所不同者,学生每三年参加一次全国性的测验,而测验的结果在12年级才公布。

 

如今,爱沙尼亚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着与中国的教育工作者非常相似的问题。正如Lukk校长提出的,“我们能否在强调创新的同时保持考试成绩?这二者是否冲突?”

 

爱沙尼亚的教育系统是传统的,但变化也逐渐发生。传统教育体制仍然偏好教师中心的教学过程,重视知识的传授胜过软技能的培养。因为这一体系使得学生考试成绩良好,所以人们不愿改变。但举国上下的政策制定者和教育工作者现在在谈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要培养考试成绩好的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明日的创新者。同时,人们也担心,过去的教育专注于平均水平的学生或者让成绩差的学生达到学习标准,实际上牺牲了更有才能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爱沙尼亚的教育理念需要改变,需要更关注学生的个体,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想让教师完全放弃传统的做法很难。在爱沙尼亚的大学里,师范教育的重心已经从学科知识转向培养学生的审辨式思维和沟通能力,然而在中小学,转变仍然需要时间。在PISA的学生问卷中,三分之二的爱沙尼亚学生说他们在学校很开心,这一比例在OECD国家中属于最低之列。(美国80%的学生回答说在学校里开心。)

 

爱沙尼亚的PISA负责人Gunda Tire说,爱沙尼亚人喜欢抱怨。这种态度也成为了教育工作者不断推进教育变革的动力。他说:“没有人会说自己的教育系统已经尽善尽美了。永远都不够好。”


本文编译:赵小莉

关于LIFE教育创新
LIFE教育创新是一个致力于引领教育创新的跨界合作公共平台。LIFE研究前沿的教育创新实践,倡导以人为本的生活教育,汇聚创新的教育变革力量,共同促进多元的教育生态,构筑教育的未来。


查看LIFE教育创新案例其他文章,点击下方标题即可:

LIFE教育创新|公民教育竟然可以这么搞!

LIFE教育创新|青年就业与农村社区:回得去的才叫做家乡

LIFE教育创新|集合影响力:把学校放在社区中心

LIFE教育创新|流动和留守儿童的教育支持:我们能从难民教育项目学到什么?

LIFE教育创新|每个人都可以学好数学,这是真的!
LIFE教育创新|她们影响的不只是半边天

LIFE教育创新|希拉里VS特朗普:谁主政的教育更靠谱?

LIFE教育创新|21世纪技能get√进行时


在线教育系列:

中国在线教育的机遇系列之一:资本和教育的结合|LIFE教育创新

中国在线教育的机遇系列之二: 教育和技术并肩作战|LIFE教育创新

中国在线教育的机遇系列之三: 打造网络教育的“航母”|LIFE教育创新

中国在线教育的机遇系列之四:“优步”和“滴滴”式教育创新|LIFE教育创新


LIFE观察系列:


孩子入学先识字再学拼音|LIFE观察NO.1

美国学生如何学习|LIFE观察NO.2

越来越学术化的幼儿园|LIFE观察NO.3

如何避免贫困学生“暑期学习滑坡”?|LIFE观察NO.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