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考一点通
很多同学会打满鸡血, 订下很多目标, 信心满满,这不是坏事。 但你的踌躇满志是不是间歇性的? 你的努力,走心了吗,用对方向了吗? 你和学霸之间,究竟还差了什么? 今天,我们推送主编大大亲笔写的一篇文章, 希望给大家一些启示。 祝大家新学期学业进步! 每逢开学季,家长会对孩子说:你这个学期要好好努力啊!大部分孩子也会壮志凌云:这学期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取得好成绩! 可是到期末的时候会发现:无论是开学初的踌躇满志,还是一整个学期的起早摸黑,结局并不总是美好的。而传说中的学霸,往往看上去轻轻松松就收获满满。 除了智商上有差异之外,你和学霸之间,到底差了些什么? 一个周六的深夜12点多,我收到作者米粒发来的邮件。在清华大学就读的她,因为要期末考加面试实习职位(优秀企业的实习机会竞争激烈啊),非常忙碌。她这次帮我组了几篇学霸同学的稿子,当天晚上9点多发来以后,我在QQ上提出了一些修改意见。我跟米粒说,如果需要,明天我写邮件给她,以便她转达。稿子也不是特别着急,可以迟两天。但是出人意料,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不仅她准确地转达了我的修改意见,她的学霸同学们也都准确地理解了意见并且完成了修改。这样的效率真是让人感叹:比你聪明的人比你还努力啊! 在和米粒以及米粒的学霸同学的交流中,有几点印象极其深刻。一,认真,答应的事情,无论多忙,一定会认真完成。米粒有段时间在国外当交换生,忙碌且各种不便利,但她还是完成了我交代的任务。那种节奏让我明白了她的高考数学150(满分)是怎么来的了。二,有效沟通。文章写好,修改是难免的。当我提出问题时,他们都会认真思考,有不同意见或者有不能理解的,都会及时沟通直到达成一致。第三,当天能解决的问题绝不拖延到明天。或许修改完文章后只是可以无牵无挂地打一局游戏?这就是在别人看来轻轻松松照旧收获满满的原因? 今年4月学考结束后的假期,高二群的同学们在讨论学考选考。有个人却一直不停地问有什么快速提高英语成绩的办法。大家诚心诚意地说了学好英语的原则:比如背单词,她说不行,自己背不下去;大家推荐多听多读,哪怕是看喜欢的美剧英文歌曲也行,她说哪有那么多时间。有同学推荐了一本资料。她说:她还只是初三,不合适。大家惊呆了:初三为啥这个时间混在网上?不该在学校上课吗?她说:她是中复生,去年没考好,今年就是想要努力一年可以考上好的学校,上网就是想来找好的方法。整个群都静默了。终于,有一位同学犀利回应:泼个冷水吧,如果真心想要努力,这个时候不应该是在网上,而是先老老实实去背单词做阅读吧! 无独有偶,我想起另外一个孩子。家长说这个初三孩子非常聪明,只是不用功,希望用寒假的几天来补上薄弱点,最后一个学期或许还能发力,逆袭成学霸。我心中疑惑:孩子所在的学校无论师资还是生源都非常优秀,能薄弱到什么程度呢? 孩子来了之后,态度很好:非常认真地做学校发的练习卷。规定时间到了,只做了一半。可能确实比较难,再加半个小时……给了双倍时间后,一张练习卷只做了一半。 看来真的很难,就边批改边讲解吧。不讲不知道,一讲,给他免费补课的好好先生都忍不住提高了音量:一道很简单的问题,讲了两遍之后,旁边围观的初二孩子都会做了,而他在6遍之后还没有订正对。每遍都态度很好地表示真的理解了,但每遍都错!这是完完全全不走心的状态啊! 鉴于他的每门功课都只有总分的一半不到,在校上课的状态非常差,不是睡觉就是跟老师对抗,而他的动手能力非常强,学校老师建议孩子选择直升职高,但家长不同意。 家长说:孩子整个寒假都是从早晨6点起床一直做到晚上12点。男孩子,想要努力总是来得及的! 对的,想要努力总是来得及的。但是孩子用完全不走心的假装努力来应付父母的期望,甚至应付自己,这样的伪努力不如不努力。 一个聪明的孩子为什么会达不到平均成绩?这里面的原因很多,但“自己想要努力却依然不能走心”大抵是因为:一,不喜欢,极度不喜欢。二,没有驱动力。三,没有责任心。 在这样的情况下,家长再怎么使劲也是徒劳。后来听说这个孩子不去学校上课了,而是花巨款去校外一对一培训机构提分。结果当然是可以想见的。 好在,最后家长想通了,让孩子去了职高,选的是孩子喜欢的专业。据说文化课依旧有点吃力,但专业课非常棒。 说了这么多,怎么才算是走心?怎么才算努力? 我曾在医院看到这么一幕:两个女护工推着一张病床要下一个坡,病床上是一位看上去神智不清昏睡的老人。年轻的女护工急着要拉着床下坡。年老的护工叫住了她:等等,我们换一下。你这样下去,头是倒着的,会不舒服。我愣住了:这么几步路,更何况病人是这个状况,这种细节还在考虑范围吗? 但就是这个看上去非常没有文化的农村老妇,她考虑到了。这就是走心。这就是努力。 在我看来,一个达到平均智商的学生用心程度大致可以分成这些等级: 1. 学生上课认真听讲,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边听边思考,有问题及时提出。 2. 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该背该默该写,不能偷懒)。其他作业不抄袭。 PS:这两条是不是非常熟悉?经常出现在学霸的稿子里?确实,这两条相当于基本工作量。能认真做到,按照现行的考试命题原则,平均分数肯定可以有了。 3. 能时常检视并及时矫正自己的学习习惯,能及时整理错题。 PS:能做到这条,跻身前15%问题不大。 4. 能主动针对自己的弱项或者喜欢的领域进行拓展性学习(包含刷题、阅读、实践探索、研究性学习等等) Ps:在前三条的基础上能做到这条,基本可以进入5%-10%的行列。 5. 找到自己擅长并喜欢的领域,搜集信息,制定规划,踏踏实实往这个方向努力。 Ps:能做到这条,无论你现在成绩怎么样,无论你现在是在重高普高还是职高,将来一定能做到你这行的佼佼者。 可能会有孩子说:“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对,无论如何,专注于学习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网络段子手总结了分心三大宝: “心里有个傻逼,旁边有个逗比,手里有个手机?” 大家都是聪明人,点到为止吧! 祝大家新学期学业进步! 责任编辑:徐梦恋 监 制:王亚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