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研究

 杏林脉香 2016-09-16

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肺炎临床研究

临床医疗统计上,慢性支气管肺炎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身体素质薄弱,抵抗能力较低、病原菌入侵等造成呼吸道产生炎症[1]。慢性支气管肺炎其发病的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整个支气管功能,甚至会影响到肺泡。慢性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小儿时期,其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更甚者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对其开展有效治疗和研究显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选取本院自20113月~20143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探讨常规医疗与加入中医疗法在对慢性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13月~20143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组之后,对照组45例,男性22例,年龄在14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2±10.3)岁,女性23例,年龄在2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1±10.5)岁,病程为113d,平均时间为(7.2±1.3d;观察组45例,男性24例,年龄在24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5±10.5)岁,女性21例,年龄在1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6.8±10.6)岁,病程为112d,平均时间为(7.1±1.4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对所选取的患者采用抗生素等西医疗法,医师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有针对性治疗,例如使用克林霉素、头孢菌素以及青霉素等,根据患者的情况给予平喘、祛痰和止咳等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方法治疗,主要采取中医辨证药物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中医辨证施治,一般来说对于风热型支气管肺炎则采取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祛痰镇咳等方剂给予治疗。主要组方为:银华、甘草、麻黄、生石膏、连翘、鲜芦根以及杏仁等中药材。组方有两种:(1)麻杏石甘汤加减。甘草、麻黄、杏仁等各2g,连翘、生石膏、银花、黛哈散以及寒水石各9g,苏子6g。若患者大便干燥则可加入瓜萎20g;(2)二陈合三子养亲汤加减:茯苓、半夏各6g,桔梗、陈皮、甘草、杏仁各3g,白芥子与苍术各5g,莱菔子和苏子各8g,中药均用水煎服,1/d1/疗程。

1.3指标评价

显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未产生不良症状;有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患者产生不良症状,但经治疗后消失;无效标准:患者的临床症状未见消失,甚至有病情加重趋势。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所有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或者[n%]表示,进行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本院的分组治疗,其中对照组治疗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讨论

很多微生物均可能引起人们患慢性支气管肺炎疾病,其常发时间为气温变化较大时期,气候变换患者的自身抵抗力下降,极易引发慢性支气管肺炎[3]。慢性支气管肺炎在临床治疗上由于其迁延时期较长,难以得到有效治愈,其不仅会造成生命健康所带来的巨大损害,而且还会危机患者的生命,并给治疗家庭带来严重影响。慢性支气管肺炎从中医辨证观点来看,其具有的特征不一样所采用的治疗药物也不一样,通常对于风热型支气管肺炎主要采取祛痰镇咳、辛凉透表以及清热解毒治疗为主。治疗的方剂主要包含银华、甘草、麻黄、生石膏、连翘、鲜芦根以及杏仁等中药材等。对于邪热内结引起的肺炎则应给予宣肺通俯汤进行治疗,主要方剂包含了大黄、柴胡、前胡、杏仁以及知母等药材。

从以往的临床经验来看,使用抗生素或者激素疗法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极佳效果,但是其副作用非常大,这就会造成患者自身抵抗力受到损害,而且还很有可能产生不良反应或者出现并发症,这对于患者的生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另外在治疗时,若对于药物或者治疗流程不规范,从而出现了耐药菌,那么将会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4]

从本次的研究结果来看,对照组治疗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4.44%,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56%,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说明,仅仅采用常规的西医方法难以对慢性支气管肺炎达到极好的治疗效果,必须辅以中医疗法来固本培元,为患者恢复打下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