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正定古城游记

 昵称15825495 2016-09-17
古建筑宝库——正定
王璐
正定古城游记-X

正定,地处冀中平原,是河北省省会石家庄的北大门,拥有七千多年人文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新石器中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耕耘劳作。由于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素有“古建筑宝库”和“古代建筑博物馆”的美誉。
正定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是北京南大门,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至今正定南门上仍悬有“三关雄镇”的石匾额。清代大诗人朱佩莲曾赞曰:“九通京华路,真称北镇雄。波警徒骇侧,云压太东。”正定古城游记-
正定自古也是名人辈出之地,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三国时期“常胜将军”赵云、金末元初著名医学家李杲、元朝著名文学家苏天爵等皆出自古城正定,为正定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正定古城游记-
古建筑的雄伟以及正定境内发现的大量的珍贵出土文物,都默默诉说着古城正定曾有的辉煌。怀着对古文化的崇敬之心,我踏上了这块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贵城”的土地。
正定民间一直流传着“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一说。
所谓“三山不见”,指正定历史上先后称:“恒山郡”、“常山郡”、“中山县”,而正定境内没有山脉,故而有“三山不见”之说。
而“九桥不流”是指在隆兴寺天王殿前、府文庙栽门前、县文庙前院各建有一座三路单孔石桥。所谓有桥必有水,而正定九桥下各有一小池,唯雨后稍有积水,干旱则干涸,桥下无流水,故有此说。
“九楼四塔八大寺”中“九楼”指
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楼、四座城角楼以及阳和楼。其中东南西北四座城门楼迄今为止唯剩南门,南门因今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以及放飞孔明灯的缘故,不慎引起火灾,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抢救,但仍无力回天,造成损失100余万元,已故的中国书协主席启功先生所题“长乐门”的匾额也在大火中烧毁,如今我所见的南门楼是近期重新修缮的,颇具当年雄风。其余西北二楼只剩下斑驳的古城墙、东门楼更是没有一点曾经存在的痕迹。观现今南门楼的雄伟庄严,怀想当年四门楼遥相呼应的壮阔,再望眼前摇摇欲坠、城上空无一物、斑驳啜泣的古城墙,不禁扼腕叹息、泪湿眼际。
正定古城游记-
提到“九楼”,就不得不提素有九楼之首之称的阳和楼。阳和楼为明万历初年所建,明清两代几次重修,楼周围庙宇众多,形成“庙夹道、道夹庙、十字路口五条道”的格局。阳和楼高约三丈,宽约两丈,长约十五丈,南宋理学家朱熹所题“容膝”二字的方石嵌放于楼上正中央。杨俊民在《重修阳和楼记》中提到:“阳和楼者,镇府之巨观也。”“每登于斯,南瞰滹水,北瞻恒岳,右挹太行之晴岚,左观沧海之旭日,飘然若出尘世,御天风于九霄之上。”足见此楼之雄伟。1933年4月16日,我国古建筑泰斗近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建筑师梁思成先生专门来正定进行古建筑考察,在随后书就的《正定调查纪略》中写道:“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又称“予人的印象,与天安门端门极相类似”。阳和楼下分两个门洞,就交通而言,开创了分道而行的先河;就商业而言,阳和楼下一直有“坊市”存在,而阳和楼起到的另一重要作用就是观察市场动态,以便于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就文化而言,阳和楼的地位更是举足轻重,阳和楼是正定元杂剧活动的中心,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就是正定人,在白朴的感召下,名士齐聚正定。文人骚客独爱登楼远眺,吟诗作赋,相互交流,元曲在阳和楼上成就了在正定的辉煌,同时也使正定成为了元曲的发祥地。但令人不禁嗟叹的是,这样一座历史文化名楼,在战争和文革的浩劫中被夷为平地。现今放眼望去,空荡荡的历史文化街再无一点它曾经存在曾经辉煌的痕迹,唯留路西一座破败的阳和戏楼,戏楼正中匾额那苍劲的“阳和戏楼”四字,在夕阳下光芒刺眼,恍惚间仿佛穿梭时空回到当时那个辉煌的年代,元曲犹唱,余音绕梁,不绝于耳,美不胜收。而今,唯有残梁断墙独自低唱着苍凉的腔调续写着元曲的遗韵。所幸的是2008年阳和楼已纳入复原项目,我期待着这座历史文化名楼再次大放异彩的那一天。
正定古城游记-
“四塔”是指正定现存的四座古塔:凌霄塔、须弥塔、华塔、澄灵塔。凌霄塔,位于天宁寺内,也称木塔。始建于唐咸通初年,宋、明、清均有修葺。塔身
为砖木混合结构,塔分九级,高六十米,是正定城内最高的古建筑。凌霄塔最大的特点是在塔身第四层中心部位竖立一根直达塔顶的木质通天柱,并依层位用放射状八根扒梁与外搪相连。这样的结构国内现存仅此一例,极其可贵。可是,1966年邢台地震时塔刹和顶部被震掉,塔身也遭破坏。现在的凌霄塔是其后重建的,高度减为四十一米,结构也略不同于原塔,但仍旧是一座宏伟的高塔。
正定古城游记-
须弥塔,位于开元寺内,又称砖塔、方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唐乾宁五年重修。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为正方形,密檐九级,举高39.5米,塔身第一层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周,各面两端均浮雕一尊雄劲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线以上全部由青砖砌筑,底部四角均有唐代风格伪天主力士小石刻像承托。此塔颇有唐塔特征,是我国结构和外构最为简洁和单纯的高层古塔。
正定古城游记-
华塔,位于广惠寺内,又称花塔、多宝塔,始建于唐贞观元年,华塔高40.5米,为三层八角形楼阁式华塔。华塔由主塔和附属小塔构成,全用砖砌。主塔底层四隅各附建一座扇六角形亭状小塔,小塔环抱主塔,高低错落,主次相依,塔顶为金元重修,其上半部装饰巨大的彩色壁塑,造型古朴而雄奇,
华丽而生动,不仅是我国华塔中最优美的代表,也是我国砖塔中造型最为奇异、装饰最为华丽的塔,华塔是我国绝无仅有的稀世珍宝,梁思成先生曾赞华塔“形制甚为特殊,为国内佛塔中一孤例”。
正定古城游记-
澄灵塔,位于临济寺内,又称青塔、衣钵塔,始建于唐咸通八年,金大定年间重修。此塔为佛信徒为收藏临济宗开创人义玄禅师的衣钵而建,塔高33米,塔分九层,塔身为砖砌,呈八角形,是一座砖砌八角九级密檐式实心塔。塔基很宽广,高1.3米,边长5.3米左右,为双重须弥座。澄灵塔为临济宗最重要的祖塔之一。
正定古城游记-
正定城内四座高塔遥相呼应,一如城中四个威严的卫士。
“八大寺”是指正定城内八座寺庙,分别为隆兴寺、广惠寺、临济寺、开元寺、天宁寺、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隆兴寺是国内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完整的佛教寺院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寺院,被梁思成先生誉为:“京外名刹之首”。
正定古城游记-
寺内摩尼殿北侧的观音五彩泥质悬塑被鲁迅先生称之为“东方美神”
正定古城游记-
隆兴寺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大悲阁内的世界上古代铜铸立式佛像中最高大、最古老的观音像和龙藏寺碑。大悲阁内的铜铸千手千眼观音像,高21.3米,铸造于北宋开宝四年,铜像身躯高大,比例适中,其形体之巨、雕工之细实属罕见。观音像千手每只手中的法器清晰完整,容颜透出慈爱威严,栩栩如生。
正定古城游记-
龙藏寺碑为隋开皇六年恒州刺史鄂国公为国劝造龙藏寺碑,碑身楷书30行,行50字。碑文记述了恒州刺史王孝奉命劝奖州内士庶万余人修建龙藏寺的经过。书法苍劲有力,上承南北朝书法艺术的遗风,下开盛唐诸家书法之先河,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清末著名学者康有为称赞曰:“此六朝集成之碑,非独为隋碑第一也。”临济寺为临济宗发祥地,唐大中八年,义玄禅师在此创立临济宗,是世界上最早的佛教临济宗道场。
开元寺内收藏的赑屃碑座是2000年6月22日在正定府前街出土的。赑屃为青石质,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首径2.5米,鼻孔直径0.21米,残重107吨,是五代时期遗物。有关专家均称其为“天下第一赑屃”,是世界上最大的赑屃碑座。
正定古城游记-
八大寺在城内星罗棋布,错落有致,在古城中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气息浓厚的佳景。令人痛惜的是,八大寺只剩下五座,洪济寺、舍利寺、崇因寺在历史的变迁中被破坏,已遗失原貌。
“二十四座金牌坊”是指在正定城中的大小二十四座牌坊,较大的有许家牌坊、梁家牌坊、常山古郡、圣德通天、德配天地、木铎万世等。这些牌坊,遍布正定大大小小的街道,形成一条独特的风景线。
古建筑的精美和古典文化的深厚同时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中国古典文学巨作87版《红楼梦》的主要拍摄场景均选在正定,为拍摄所建的荣国府也成为了正定的另一具有“红学”特色的景区。
正定古城游记-
昔日的极具特色的建筑造就了今日的“古建筑宝库”,也带动了现今正定日新月异的发展。
游走在正定的大街小巷,古色古香的店铺、庭院和现代的高楼大厦交替林立城中,让人清晰的感受到文化古迹带给正定的辉煌成就。时下正定的发展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招商引资为新一轮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生命活力,正定国际小商品市场的建成,将吸引更多外来游客到正定游览观光,推动着古城与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完美结合。
正定古城游记-
正定古城游记-
可叹的是,虽然名胜古迹众多,但正定的旅游业并没有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仅仅还停留在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原始状态,并没有合理的对古迹进行投资建设,使其价值不增反跌。观正定现今各大景点,游客数量寥寥可数,主要建筑被严重破坏,仅仅四塔所在的四大寺庙,主要建筑几乎都仅剩一座古塔。每到一处景区,永远都是一个售票口,几个导游,门口停着无数等着拉载游客的小车,只有这些,依傍着古城,多少年重复重复再重复这个单调的模式。伴随着这样的循环,古迹几乎失去了它真正的意义,作为对中国禅宗的建立以及佛教在中国独立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院寺,如今再无法感受到虔诚的气息。纵使古朴雅致的主要建筑尤在,却缺少了一份恬静与庄重。仅作为旅游景点的这里,就像街道两旁的树与我们与时间背道而驰,愈加的单薄,最后还能剩下什么,不过一道凄美的风景。
而我以为的正定,见证了华夏落落起起的文明的正定,积淀着古典文化气息的正定,有着层层神秘又庄严的面纱的正定,有着虔诚的守护者和慕名而来的瞻仰者的正定,而今却渐渐在遗失着这无价的文明。
气势恢宏的古建筑,随处可见的古迹、珍惜文物,深厚的古典文化底蕴,层出不穷的历史文化名人,飞速发展的经济以及纯朴的民风都让我为之震惊和感叹,但带给我的遗憾也不在少数,看到众多的古迹被破坏甚至了无痕迹的时候,我相信不少正定人民和我一样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古迹带给了正定人富裕的物质生活,带给了正定深厚的文化积淀,但正定人又为这些古迹带来了什么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