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正定,看古建

 昵称42459906 2019-07-28

©大项

学建筑的人,总以探访知名建筑、古建遗存为由四处游玩。我不例外,几十年下来也算游历广泛了,然而,这次正定古城之行还是深感震撼。

【行前功课】

早在上大学时,《中国建筑史》宗教建筑有专门章节介绍“河北正定隆兴寺”,以2页篇幅配总平面图和2张照片详述,与山西五台佛光寺大殿、河北蓟县独乐寺等并列(《中国建筑史》第二版第四章第一节)。另外,在《梁思成文集》《刘敦桢文集》中大致浏览过正定古建遗存记载。

此次行前,重读梁思成先生《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和刘敦桢先生《河北古建筑调查笔记》2篇文章,所记为1933至1935年间的调研,时至今日,已是八十余年,期间战乱更迭、天灾人祸,想是沧海桑田了。这次能看到怎样的面貌,不敢多作猜想,我是怀着这样的心情踏上正定之旅的。

1933年 梁思成在隆兴寺转轮藏殿檐下


1933年 正定旧影

【正定概况】

正定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古称常山、真定,历史上曾与北京、保定并称“北方三雄镇”,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赵云故里。

近年,正定县入选:全国文明城市、幸福百县榜、首批创新型县(市)、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正定毗邻石家庄市区,地处公路铁路的南北、东西要冲,还有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交通十分便利。

【古城遗存】

1904年兴建正定到太原的“正太铁路”(现名:石太铁路),因资金不足,放弃在正定城南的滹沱河上架桥,将铁路起点改在滹沱河南岸的一个小村庄(后来的石家庄市)。加上“京汉铁路”的交汇,石家庄成为物资转运枢纽,得以快速发展。

石家庄的兴起,某种程度上使正定放弃了“北方雄镇”的地位,几十年来一直都是一个县级城镇的定位,我想,这应该是正定古城得以较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吧。

当然,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政府大力推进《正定县(正定新区)总体规划及古城风貌恢复提升规划与实施》,涉及的25项工程全面展开,其中阳和楼复建等20项已完工,博物馆等5项正积极推进,古城风貌有效恢复。

正定曾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现存文物古迹众多,号称“八朝古建、千年古韵”。

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隆兴寺、开元寺、广惠寺华塔、临济寺澄灵塔、天宁寺凌霄塔、县文庙大成殿、府文庙、风动碑、正定古城墙。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西洋村仰韶文化遗址、小客龙山文化遗址、华北大学旧址、崇因寺藏经楼、梁氏宗祠、王氏家族墓地。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3处,为国内县级城市所罕见。

正定,无论从建造年代、建筑风格、文物价值,还是保存的完整程度方面都在我国享有盛誉,有“中国古建筑博物馆”、“佛教文化博物馆”之称,著名学者余秋雨惊叹正定具有“千古之美”。

【重点探访】

正定古城值得建筑师重点探访的古迹,包括:
古城墙与城门、隆兴寺、天宁寺凌霄塔、临济寺澄灵塔、广惠寺华塔、开元寺须弥塔与钟楼、阳和楼、文庙大成殿

正定古城范围不大,古建筑相对集中,凭建筑师的腿脚,适合徒步出行,边走边看。粗略浏览一天可以走遍,深度细品则要两天左右。

古城墙与城门

正定城墙为府级规制,规模宏大,布局讲究。创建于东晋,北周建为周长13华里的石城,唐朝拓建成周长20华里的土城,宋、元、明各代均有修葺和扩建。

现为明代遗存。城墙高3丈2尺,上宽2丈,周长24华里。城设四门,东曰迎旭、西曰镇远、南曰长乐、北曰永安。各门皆有月城、瓮城和内城三道城门,形成迂回曲折的防御体系,起到易守难攻之效果。

正定南城门又称长乐门,是正定古城四座城门之一,为正定县标志性建筑。至2017年9月,已修复了长乐门城楼系统及古城墙5.2公里。同时恢复了西城门、北城门遗址,东城门为军事基地占用,移交中,下一步将恢复东城门原貌。

©大项

随着古城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正定古城已再现古城风貌。“登的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


隆  兴  寺

隆兴寺是当年中国营造社考察测绘的重点,也是我们到正定探访古建筑的重中之重。先从《中国建筑史》教材上的河北正定隆兴寺总平面看起吧~

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是我国现存时代较早、规模较大而又保存较完整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寺院。

北宋开宝二年(969年),宋太祖赵匡胤敕令于龙兴寺铸大悲菩萨金身,并盖大悲宝阁。开宝四年兴工至八年落成,并以此为主体,采用中轴线布局大兴扩建,形成了南北纵深、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宋代建筑群。

元、明、清历代又进行扩建和重修,并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在西侧增建帝王行宫,形成东为僧舍,中为佛事活动场所,西为行宫三路并举的建筑格局,寺院达到鼎盛时期。

1930年代中国营造社到隆兴寺调查测绘时,正值战乱凋敝时期,从保留下来的照片可见寺院建筑的颓败。

隆兴寺西南侧面,依次可见钟楼、摩尼殿、戒坛、转轮藏阁、集庆阁和大悲阁

1901年大悲阁主体西侧局部坍塌,两侧御书楼、集庆阁完好

大悲阁局部及西侧配殿集庆阁

1933年中国营造社调查测绘北宋皇祐(1052年)建筑摩尼殿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隆兴寺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国家屡拨巨款先后对寺内转轮藏阁、慈氏阁、摩尼殿、龙泉井亭、大悲阁等进行落架重修,使大多古建筑保持了较完整的历史风貌。

隆兴寺现有面积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侧,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熙、乾隆二御碑亭、大悲阁、御书楼和集庆阁、弥陀殿、毗卢殿、龙泉井亭。

院落南北纵深,重叠有序,殿阁高低错落,主次分明,是研究宋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重要实例。

游览隆兴寺,可以循着6个“全国之最”的文物遗存展开:

1、北宋建筑摩尼殿,其平面造型和建筑形式在中国古代殿堂建筑中独树一帜。

摩尼殿南立面

摩尼殿,大殿山花向前、四面出抱夏,造型奇特,除在宋代古画中可见之外,实物仅此一例,梁思成称赞摩尼殿为艺臻极品,并将此孤例建筑收入世界建筑史。

©大项

2、五彩悬塑倒坐观音,为佛教美学艺术的上乘之作。

©大项

3、转轮藏阁内的宋代转轮藏则为现存时代最早者,是宋代小木作稀有遗物。

4、隋朝的龙藏寺碑,是我国现存著名古碑刻之一,其碑文书法上承六朝碑石余韵,下开唐楷先风,对研究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发展和字体演变具有重要价值。康有为则称其为“隋碑第一”,后人称“楷书之祖”。

清末龙藏寺碑拓本

5、大悲阁内宋代铜铸千手观音,高21.3米,是我国现存古代最高的铜铸立式佛教造像。

©大项

6、毗卢殿内的铜铸毗卢佛,构思奇巧,制作精美,是中国古代铜造像中的珍品。

当然,对于建筑师来说,到隆兴寺探访的应该远远不止是欣赏文物。隆兴寺遗存的木构建筑有《营造法式》中的多个稀缺案例,值得细细品味。

梁思成《正定古建筑调查纪略》中描述他们初次登上转轮藏阁,有这样一段话:

越过没有地板的梯台,再上大半没有地板的楼上,发现藏殿上部的结构,有精巧的构架,与《营造法式》完全相同的斗拱,和许多许多精美奇特的构造,使我们高兴到发狂。

再看梁思成是怎样记述摩尼殿的:

十字形的平面,每面有歇山向前,略似北平紫禁城角楼,这式样是我们在宋画里所常见,而在遗建中尚未曾得到者。斗拱奇特:柱头铺作小而简单;补间铺作大而复杂,而且在正角内有四十五度的如意拱,都是后世所少见。

天宁寺凌霄塔

凌霄塔,始建于唐代宗年间,是正定天宁寺的主要建筑遗存,挺拔高耸,直插云际。塔高40.98米,为一座砖木混合平面呈八角形的楼阁式塔,塔身为九级,下三层为砖结构,斗拱是砖仿木结构。

第四层以上斗拱及各层檐均为木制,每面为三开间,塔身各级于四正面辟门,塔内中空,有阶梯可攀至顶层,登塔览景。

塔心内于第四层始,立木质中心柱,八根角梁后尾与之相搭接。这种塔心柱结构形式在我国现存古塔建筑中较为少见,为研究我国古塔建筑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1930年代凌霄塔旧影

©大项

临济寺澄灵塔

1930年代日本明信片上的正定临济寺

临济寺澄灵塔,为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衣钵塔。

塔高30.47米,为八角九级砖仿木构密檐式塔,建在八角形砖砌台基上,台上为石砌基座,再上为砖砌须弥座,束腰正面镶嵌清雍正皇帝谕旨石刻,其余各面均有二壸门花饰。

须弥座上是由勾栏、斗拱组成的一围平座,平座上以三层仰莲承托塔身。第一层四正面做砖雕拱形假门,四侧面饰方形假窗,正面圆形假门上端嵌“唐临济慧照澄灵塔”石匾。

第二层向上,层高骤减,密檐相接,形成柔和协调的轮廓线。

塔顶覆绿琉璃瓦,塔刹由仰莲、宝瓶、相轮、圆光、宝盖、仰月、宝珠等组成。

©大项

广惠寺华塔


1930年代旧影

华塔,是正定广惠寺现存的主要建筑,始建于唐贞元年间,金大定、明成化、清乾隆年间均进行过维修。从现有建筑结构的风格上看,为宋金遗存。

塔高33.35米,塔身四层,第一层四隅建有四座小塔,形状均为六角形亭状单层套室。主塔与小塔高低错落,栉比相依,布局新奇,实属罕见。

塔身一层平面为八角形,四正面辟门,檐上为砖砌平座。二层正面置门,余面均设佛龛。三层塔身坐落于宽大的平座之上,因周无迴廊,骤然缩小。四正面留门,四侧面为斜方格假窗,其内为塔心室,室内供石质坐佛两尊,为唐代遗物。

四层为塔之精华所在,塔身呈圆锥体,周身做壁塑,通体沿八角八面的布局交叉塑有力士、海兽、狮、象、佛、菩萨等,形象生动,排列有序,恰似一处五彩缤纷的小型雕塑艺术之宫。其上为塔之顶层,有高高耸起的八脊青瓦塔顶,顶之最上冠以仰莲和宝珠。

©大项

开元寺须弥塔与钟楼

开元寺,始建于东魏,现存主要建筑为三门楼、天王殿、须弥塔、钟楼和法船殿遗址。其主殿在后,钟楼、须弥塔于殿前左右对峙的布局,则是唐代佛教寺院建筑布局的典型实例,在我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30年代旧影


林徽因在河北正定开元寺钟楼梁架上

三门楼位于寺院最南端,建于唐如意年间(692年),是出入开元寺必经之路口。现仅有部分残存石柱,立于原址,尤可见昔日建筑之雄壮豪放。

须弥塔位于法船殿遗址前西侧,始建于唐贞观十年(636年)。高42.5米,是一座砖石结构九级密檐式方塔。

钟楼与须弥塔相对而立,是一座平面呈正方形歇山顶式二层楼阁建筑,面阔进深皆为三间,四周有台明环绕,在结构上保持着早期建筑古朴庄重的风格,是我国现存唯一的一座唐代钟楼。

钟楼

©大项

此外,2000年将五代时期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纪功残碑移至开元寺内保存。该碑出土于城内府前街,其巨型赑屃碑座长8.4米,宽3.2米,高2.6米,重107吨,实属罕见。

 阳 和 楼

阳和楼,位于正定县城中心至南城门的中段,横跨正定城南门内燕赵南大街。

1933年梁思成初见阳和楼时这样写道:“沿南大街北行,不久便被一座高大的建筑物拦住去路。很高的砖台,上有七楹殿,额曰阳和楼,下有两门洞,将街分左右,由台下穿过。”“外貌七间大殿立在大砖台上,予人的印象,与天安门端门极相类似。在大街上横跨着拦住去路,庄严尤过于罗马君士坦丁的凯旋门。”当时的阳和楼于1960年代被拆除。

阳和楼,是正定“和文化”的代表,更是元曲的发源地。文人雅士喜欢登阳和楼把酒临风,吟诗作赋。就是这一次次交流与碰撞,元曲从民间俚语入诗,转向创作的文人化、专业化的全面过渡,最终成为“一代之文学”。因此,阳和楼被称为元曲的摇篮。

现在阳和楼已复建完成,重展昔日雄风,将有力地推动正定“元曲之乡”的打造。

1930年代旧影

阳和楼复原效果图

复建竣工鸟瞰

文庙大成殿

正定县文庙大成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前出宽大的月台,用材奇大,结构简洁疏朗,在梁架、用柱、斗拱等方面均保留早期建筑风格。


1930年代旧影

1930年代,梁思成先生考证其为唐末五代遗物。1991年10月,国家文物局专家罗哲文先生考察后,指出此大成殿要比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早五个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庙大成殿。

这是网上查到前几年的照片,色调素雅


这次现场看到的,新着朱漆


正定,以“古城古韵、自在正定”为全域旅游发展定位,如今“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已成现实。


这次正定之行,也深切地感受到当地淳朴的民风、宜居宜游城市管理。比如,停车问题往往是古城运营的难点,而在正定你会神奇地发现这不是问题!正定是怎样做到的?刻意留下这个悬念,等你亲临探访揭秘。


最后送上正定官方宣传片

《古城古韵,自在正定等你来》

自在正定   一眼千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