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历史古迹的前世今生 | 为了去山西,我读完了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

 黄之中 2023-11-12 发布于上海

“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

这句如今流传甚广的话,经常有人表示不服。例如,河南就常常表示自己的地下文物数量之多,规格之高,绝不输陕西。

但“地上文明看山西”,却并没有什么人敢有异议,毕竟因为战乱、气候、人为毁坏等等原因,地上文物的保存比地下艰难百倍。

因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山西的地上文物留存数量完全是压倒性的。“拥有全国70%古建筑”,“拥有全国最早的木构建筑”等等标签,让山西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文明第一大省。


去山西看古建,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对于不了解的人,眼前的建筑仅仅是一间有些衰败的房子,而了解过它的人,才能知道它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都见证了悠悠的千年历史。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虽然也是个外行,但还是想努力去看一些门道。在去山西前,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读了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也看了大量古建筑相关的视频和文字介绍,才敢踏上这段旅程。

这次行程也很幸运,计划中的地方都没有出什么差错。看到了现存三座半唐代木构中的两座半;看到了仅晚于唐几十年的五代时期木构建筑和精美彩塑;看到了凝聚了中国建筑巧思和高超技艺的辽代木塔......

仅以此文记录这次古建探访的行程,和一些我了解的基础知识,希望可以给同样对历史古迹感兴趣的朋友一些参考。

另,我在三年前去过晋祠,当时已经写了非常详细的晋祠相关介绍,本文内容便略去晋祠部分,感兴趣可以移步之前的文章山西晋祠,探索三千年岁月中的历史疑云与兴衰变迁

图片佛光寺东大殿


1

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一点基础介绍

在最前面,为了让大家对本篇下文介绍的各处古建有更加清晰的认知,我想简述一些关于中国古建筑的一些基础知识,为了不占篇幅,我简单总结了以下三点

(1)中国传统建筑的建筑材料,主要有:木头,砖、土、石等。其中,木构建筑最能体现中国建筑技艺精髓,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最主要构材。目前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是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建于782年(唐中晚期),唐代的木构存世约有三座半,五代、宋、辽、金时期约有五十座。

(2)传统建筑主要的建筑类型有:殿堂、佛塔、楼阁、碑亭、石窟寺、牌坊、桥梁等。其中早期遗存的,以佛塔、殿堂居多

(3)看传统建筑,主要看这几个部分:木结构、彩塑、绘画、墨迹和碑刻木结构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特点的构件有:斗拱、屋顶、构架、柱、藻井、门窗、雕饰瓦饰等,其中最有特点的当属斗拱

除了木结构外,大部分的建筑内部都或多或少有彩塑绘画墨迹等,都是考证历史和研究古代艺术特点的珍贵依据。

关于斗拱、屋顶等等结构的详细分类和介绍,我这里就先不展开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下,我后续会单独写一篇专门的科普。

2

路线行程&一些注意事项

(1)关于交通

因为遗存的古建筑大多在远离城市的深山村落中,所以公共交通殊为不便,还是建议自驾或者几个人包车前往。路程中虽然有山路,但坡度比较和缓,不算太难开。古建周边相对比较荒凉,路上可以带一些路粮。

(2)关于参观

因为90年代南禅寺曾经发生过偷盗,现在山西所有殿内的彩塑都被铁栏杆围起来了。因为不能通电,殿内的光线是比较差的,同时禁止拍照,也不要打手电,也不要用激光,强光会对彩塑表面造成影响,所以殿内的观感会比较差。

当然,关于这个“一刀切”的禁止拍照是否合理,网上很多时候争执不休,但既然当地目前是这么管理的,还是建议遵守。

殿外可以拍照,但无人机也是禁飞的。同时尽量不要用手去摸木制构件,手上的油污会影响木材的稳定。




day0:上海=>河北正定

day1:正定古城 => 河北省博物馆 =>太原

day2:太原=>平遥=>忻州

day3:忻州=>南禅寺=>佛光寺=>砂河镇

day4:五台山(本篇暂略过

day5:砂河镇=>应县木塔

day6:应县=>太原(应县离大同仅80公里,建议一起安排,因我之前已去过大同,因此本次行程未继续向北)

day7:太原=>上海(晋祠在太原市郊,可参观,因之前已经去过,而且十一假期游客太多,本次行程未二次前往)

图片

行程路线图

3

机缘巧合的河北正定古城

这次行程,原本计划从太原出发,先去平遥,再一路向北;在买机票时偶然发现飞邻近的石家庄机票更便宜,于是转而落地石家庄,想着可以顺路去看一趟河北省博物院。在查石家庄的攻略时,才后知后觉地发现,正定古城便在石家庄机场与市区中间,古城内有极多古建,包括北宋时期的摩尼殿、半座唐构开元寺钟楼,真是意外之喜。

在目前我查阅过的山西旅游攻略中,暂时没有看到有人提到可以和正定同游,这是很可惜的。石家庄到太原的高铁仅1.5小时,正定古城离石家庄市区仅20公里,将正定古城纳入山西古建行程,是非常合理而且有价值的


正定古城,有3000多年的历史,曾与保定、北京并称为“北方三雄镇”,是三国名将赵子龙的家乡。素以“三山不见,九桥不流,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而著称。目前,古城内四塔俱在,八大寺尚余五座。

从古建筑而言,正定古城内价值最高的两座:一是隆兴寺内的摩尼殿;一是开元寺内的钟楼。

摩尼殿位于正定古城最大的寺庙——隆兴寺内。是北宋时期的建筑,重檐歇山顶。摩尼殿最为特殊的一点,是它的殿四面正中都向外伸出一座歇山顶的抱厦,从空中看呈十字形,造型优美独特,仿佛画中景。这种形制的建筑,目前还是孤例,非常珍贵。

图片摩尼殿正面

图片摩尼殿四面沿伸的抱厦

在摩尼殿内,还有一处非常珍贵的彩塑:五彩悬山,其中心的倒坐观音像神态自然灵动,有种俯瞰众生的飒然,被鲁迅先生誉为“东方美神”。因为禁止拍摄的原因,这里没有放图,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网上自行搜索,这尊佛像,真的十分震撼。


开元寺距离隆兴寺约1公里,始建于公元540年,寺庙占地不大,内部有一座42米高的须弥塔,始建于唐贞观十年,去过西安的朋友应该很眼熟,这座塔的外形与西安大雁塔几乎一模一样。

在须弥塔的一侧,有一座钟楼,年代不详,梁思成先生根据它的形制特点,猜测它的内部空间和下层为唐代原建

图片开元寺内景

近距离看钟楼,可以看到它虽然结构简单,但下层屋檐的雄大斗拱,确能看出与后代建筑的区别。钟楼内部还有一座黄铜的悬钟,应该也是唐代的遗物。

图片钟楼

古城内还有许多历史古建和文物留存,包括正定博物馆内的馆藏,也令我惊喜不已。因篇幅问题,暂略去不提,后续文章再作详述。

4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双林寺&镇国寺

正定游览之后,便正式踏入山西。从石家庄高铁前往太原,第二天一早,从太原出发,开车向南前往平遥。

平遥1997年被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从此声名大噪,但很多人其实不知道,这个文化遗产并不单指平遥古城,而是平遥古城、双林寺、镇国寺三者,后两者在其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平遥古城内除了城墙外,年代最早的建筑是文庙中的大成殿,建于金代,古城内其他建筑,已经多为近代重建。而古城外的双林寺和镇国寺,则保存了更多的历史痕迹。

双林寺内较为珍贵的是彩塑,由于去的时候双林寺正在修缮,内部很多地方暂不开放,所以没有前去,去了城外的镇国寺。

镇国寺的位置比较偏僻,公交不便而且声名不显,即使在十一假期,依旧没有太多游客。

图片镇国寺正门

图片镇国寺平面图

镇国寺内最古老的建筑,是前院中部的万佛殿,始建于五代,公元963年,内部保存的彩塑是现存唯一的五代时期彩塑,价值很高,目前依旧在殿内原址保存。

走近万佛殿,可以明显感受到这座大殿气质上的不同。前一天看过的北宋摩尼殿因为是重檐结构,会让人觉得比较灵动优美;而开元寺钟楼则相对简单,规模较小。而眼前的这座大殿,甫一得见,就给人一种铺面而来的雄壮气势。

“斗拱雄大,出檐深远”

在巨大的斗拱的支撑下,整座大殿有飞腾之感,中国传统建筑的气韵一展无余。

图片建于五代的万佛殿

对比万佛殿前始建于元代的天王殿,差异一看便知。虽然两座建筑同样古朴森然,但由于斗拱小而密,整座建筑便再也没有那种震撼的飞腾感,而仅仅只有方正的严肃感。

图片建于元代的天王殿

镇国寺不大,两进院落,几步就可以走完,但我在那里停留了很久。

五代的建筑与唐已经相距不远,这是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中国建筑的气势,看再多视频,图片,文字,都不及那一眼看到时的触动和震撼,只要亲身看一眼,就真正能知道,它们是,不一样的。

5

唐木构的半壁江山:佛光寺&南禅寺

离开平遥后,驱车前往忻州,第三天一早从忻州出发,进入了此行的重点:佛光寺与南禅寺。

在前面介绍中有提到,中国现存的唐代古建一共只有3座半,其中佛光寺和南禅寺便是其中两座。

两座寺庙都在忻州市五台县,相距仅50公里。佛光寺是唐木构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座,而且是当年梁林发现的中国第一座唐代木构;南禅寺则是唯一一座侥幸逃脱武宗灭佛的厄运,幸存下来的中国最早的唐代木构。



从忻州市区出发,先去南禅寺,驾车大约1.5小时,前半程是高速,后半程则进入了山间省道,穿行在山间,想象在群山深处,隐藏着一座已逾千年的小寺,内心有种别样的时空感。

图片前往南禅寺途中

从一条乡间小路拐上山,山腰处便到了南禅寺。南禅寺规模不大,仅一进院落,想来也能理解,如果不是因为规模小,也逃不过轰轰烈烈的武宗灭佛,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木构建筑。

虽然建筑规格不高,但从斗拱、屋檐、立柱中,还是能明显感受到唐代建筑的特点。说明这种建筑技艺,在当年并不是仅仅用于大型的宫殿寺庙,而是已经深入民间,成为日常的一种建造技术。

图片中国现存最早木构南禅寺

站在殿下,听檐角风铃声声,果真一段好时光。

图片南禅寺斗拱

南禅寺内也留有精美彩塑,由于90年代曾被盗,现在被铁栏杆围了起来,内部也禁止拍照。

去南禅寺那天,看到了寺院公众号的通知,南禅寺于2023年10月10日起暂停开放,庆幸自己赶上了最后一波参观,同时也希望它可以被妥善修缮,温柔对待。


从南禅寺出发前往佛光寺,车程大约也是1个多小时,全程都在山间穿行。十月的山西已经渐渐入秋,沿途树木葱郁,农田盎然,野花烂漫,秋色宜人,仅是在这山间慢行,也已足够舒适。

图片山间的林荫道开始有了秋意

佛光寺的规格要比南禅寺大很多,游客也多了不少。进入园中,一眼就可以望见正后方地势极高,依山而建的大殿,在茂密的古树丛间,已然可以看到伸出的木制屋檐和其下的斗拱。

图片佛光寺院内景观

图片隐于林间的大殿屋檐

整个佛光寺随地势行成依次升高的三重院落,东大殿的台地依山崖削成,高出庭院8米,上到东大殿,要走一段时间陡的台阶,给人一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仪式感。

图片十分陡的山门和台阶

扶着扶手小心翼翼向上,一步步一点点,逐渐便看到了这座现存规模最大的唐构的真容。

佛光寺东大殿重建于公元857年,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四间,屋顶为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规格的庑殿顶,斗拱为七铺作,内部佛坛上供奉了三十多尊彩塑。这样的形制和规格,已经是仅次于皇家的标准。

站在东大殿下,望着头顶雄大的斗拱,一种盛唐的气魄油然而生,昂扬自信的时代,才能孕育出这样飞扬的建筑风格。

正如梁先生在《中国建筑史》的序言中所说

一个东方古老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栖身之所,更凝聚了文化脉搏。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来看一看这座凝聚了中国历史上最兴盛最包容的朝代精神的建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关注它,守护它,同时也传承它背后那个遥远但不陌生的时代的气魄。

图片

站在东大殿前,眺望远处的群山,千年前它们应当也是这样吧。这座大殿,这里的一石一木,都已经看过了千年的时光流转。人生代代无穷已,而这里的山和寺年年依旧。

图片

篇幅有限,关于建筑的详细介绍就不展开了。如果有想详细了解佛光寺的朋友,推荐一个纪录片:“人文清华讲坛”的“千年一寺看佛光”。

6

应县木塔

太阳开始西斜,我们离开佛光寺,落脚在砂河镇,后一天浅浅徒步了五台山大朝台的一段,再后一天便前往了此行古建筑的最后一站:应县木塔。

前几天的行程已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古人的气魄,而这最后一站则让我们更加震撼于古人的智慧。

应县木塔位于山西朔州市应县,从砂河镇前往走省道大约60公里,走高速约120公里。我们清早出发,走省道翻过群山,大约一个半小时到达应县,不过上午9点多,木塔景区停车场及周边已经停满了车。

这里无疑是此行游客最多的一处,一是因为应县木塔相对而言出名更早,二是因为它并不在深山内,而是在县城内,交通相对便利,会有更多的旅游团带队前往。

不像佛光寺那样藏于深山密林中,应县木塔更像是一个显眼的地标,矗立于晋北大地上。甫一靠近应县县城,便远远看到了一个塔尖,靠近景区后,更是可以清楚看到塔身。

图片景区门口便可以清晰看到高耸的木塔

乍一看,这似乎和很多城市都有的塔没什么区别,但当你了解它之后,一定会被古人的智慧和坚毅所震撼。

木塔建于辽代,公元1056年,高67.31米(相当于20多层楼),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是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定为“全世界最高的木塔”。

塔身材料为纯木制结构,全靠斗拱、柱梁结构,全塔没有一钉一铆,却屹立千年不倒。历史上,木塔不止经受风雨沧桑,还经历了五级以上地震十余次,抗战时期中弹两百余发,至今仍留有弹孔。

可以说,应县木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是中国古代建筑技艺的巅峰之作。它的内外两圈核心筒的设计,和现代建造超高层建筑时使用的结构,有异曲同工之妙,有效地保证了高层建筑的抗风抗震性能。这样的设计出现在千年前,不得不令我们感到惊叹。


走近木塔,可以更清晰地感受到它的高耸巍峨。二十四根外柱耸立,支撑起这座千年的高塔,人站在廊柱下,显得那么渺小。

塔内各层均有精美的佛像,目前游客已经不能上塔,只能近距离参观塔内一层巨大的释迦牟尼像。

图片

木塔各层立有历代留存的牌匾,最顶层的“峻极神工”是永乐二十一年,明成祖朱棣迎战南侵的鞑靼、瓦剌部,回师时在这里写下的。

图片


令人痛惜的是,民国时期,由于当地乡绅的无知,将木塔各层的泥墙换成木隔扇,破坏了原本墙中的木结构支撑,导致木塔遭受了不可逆的损伤。现在站在木塔正前方,可以非常明显地看到它的倾斜。一层的那些木柱,也可以明显看出有倾斜,损伤的痕迹。

图片

希望建筑学的学者可以研究出修复方案,不要让这座已经难以复刻的建筑奇迹,消失在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

希望它可以如这块匾额所说,“永镇金城”,永远守护一方土地和悠悠岁月。

图片


后记

从应县一路向南回到太原,这次的晋北古建之旅,就到此结束了,而山西大地上仍有太多珍贵的文物未能涉足。

千年的积淀自然不是我这个外行寥寥几笔可以囊括的,我怀着敬畏之心认真写下这篇文字,只为给自己一个交代,如果有幸可以为这片土地的传承贡献一点点力量,我当万分荣幸

三年前,我在写晋祠介绍时如是说,而今,此心不变。

梁林当年的古建探寻之路,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爱国的情怀和骄傲。当时曾有日本学者妄言,中国境内已无唐构,田园考察都要在日本完成。而佛光寺的发现,无疑是一件扬眉吐气的事情。

当年这些筚路蓝缕,在荒野上开拓出中国近代科学之路的大师们,应该被记住;他们发现的、留下的文化珍宝,更应该被永久地尊重和保护。


山西旅游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出名,那些留存千年的古建筑、古文物依旧在偏远的山间无人问津。

近年来,随着社会上对历史文化、文物古迹的宣传和重视不断加大,山西的这些历史留存也开始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但很多人跟着旅行宣传,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到了山西,看着眼前的千年古建,会有些失望,原来所谓的珍贵文物,也不过就是一间普通的房子,跟着人群挤了挤,看了看,精致些的小姐姐,会穿着汉服,拍上几张古风照片,便走了。

这旅行,好像是来了,看过了,又好像是什么也没有看到。再加上山西旅游起步较晚,很多配套并不成熟,更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古建筑又常常在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地方。很多人自然就失望吐槽,更有甚者,在现场就有一些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对文物造成伤害。

每每看到这些,我都是很痛心的。

再次呼吁大家去山西看看这些真正的千年古迹,但更要带着了解,带着敬畏,带着珍重去爱护这些脆弱的文化瑰宝。


关于这次的山西古建之旅,就写到这里啦

时隔三年再次来到山西,感受比较深的一点是,在旅游大火的大背景下,山西很多地方也开始重视和发展旅游,这次途中路过的忻州市区、繁峙、代县等地,都看到了一些当地在旅游上做出的努力。

后面我会再写一篇比较轻松的山西旅行中的当地风土人情见闻,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我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