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立组织结构和培养人才的原则是什么?

 择善固执TDM 2016-09-17

作者:李洁

来源:李洁老师(ID:gh_03aac9844e18)


建立管理结构时,第一个要考虑的是:这个结构必须满足哪些条件,它主要的重点和要求是什么?必须达到什么样的绩效?这一问题的主要答案有三个:

 

1. 管理结构在组织上必须以绩效为目标。企业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了达到最好的目标。的确我们可以把组织比喻为传动装置,把所有活动转化为一种驱动力——企业绩效。组织越小越简单,就越有效率——越不需要改变个别活动的速度和方向来达到企业绩效。应该尽量多让管理者扮演商人的角色,发挥经营绩效,而不是充当官僚;应该通过企业绩效和陈果来检验管理者,而非借由行政技巧或专业能力的标准来检验。

 

组织结构不能将企业的努力引导到错误的绩效上。组织结构不应鼓励管理者把焦点放在容易生产,已经过时的老旧产品上,而忽视不断成长,但可能难度较高的新产品;也不该允许不赚钱的产品和事业依靠赚钱的产品而苟延残喘。简单地说,管理结构必须让企业有意愿、也有能力为未来打拼,而不是安于过去的成就;必须努力追求成长,而不是贪图安逸

 

2.  组织结构必须尽可能包含最少的管理层级,设计最便捷的指挥链每增加一个管理层级,组织成员就更难建立共同的方向感和增进彼此了解。每个新增的层级都可能扭曲目标,误导注意力。指挥链在的每个连接点都会带来压力,成为引发怠惰、冲突和松懈的另一个源头。

 

更重要的是,管理层级越多,就越难培养出未来的管理者,因为有潜力的管理人才从基层脱颖而出的时间拉长了,而且在指挥链中往上爬的过程中,往往造就的是专才,而非管理人才。对大企业而言,这个问题尤其严重。

 

对任何组织而言,无论组织多么井然有序,管理层级增加都是严重问题。因为管理层级就好像数目的年轮一样,会随着年岁增长,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增加,我们无法完全遏制这个过程。

 

3. 组织结构必须能培育和建议未来的高层管理企业必须在员工还很年轻,还能从新经验中学习时,就赋予他们实际的管理责任,让他们在管理职位上当家作主。如果仅仅是担任副手或助理,员工无法有充分的准备来面对日后独立决策时的压力。反之我们经常看到,能力强、深受信赖的副手一旦独当一面,却变的手足无措。培养主管时,必须将他们放在能看到企业整体运作的位子上,即使它们还不必为经营绩效和成果直接负起责任。尽管刚起步时,多多累积在各部门工作的专业经验十分必要,但如果在专业职位上坐太久,一个人的视野会变得比较狭隘,误以为自己那小小的角落已经代表了整个世界。

 

单靠训练还不够,还必须建议企业看好的人才是否有能力承担起整改企业的运营重任,而且必须在有潜力的管理者还未爬到高层职位时,就加以检验。同时在他们还很年轻时就加以检验,因此他们即使碰到挫折,也不会就此一蹶不振,公司仍然能善用他们的专业能力...大企业应该为有潜力的管理者安排一系列这样的工作,因此能够根据唯一合理的选拔原则来筛选未来的高层主管,通过唯一充分的检验标准——他们实际的经营绩效,来检验未来的管理者。

 

这类工作必须是比较低层次的工作,因此即使有人通不过考验,仍然很容易把他换掉。


学习

德鲁克关于建立组织结构和培养人才的原则说的非常清楚。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最高管理层对绩效和管理者的培养完全从“基于目标和自我控制的管理“出发,以绩效成果和贡献为衡量标准。越是扁平的组织,根据这种衡量提拔人才就越容易。多层级的组织结构太容易造成官僚作风,腐蚀被培养的年轻人,或者使他们成为”查尔斯王子“,登不上领导岗位,就被后来者超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