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浦东产生首届“十佳人民调解员”&

 zzm1008图书馆 2016-09-17
浦东产生首届“十佳人民调解员”
王盐
冯红梅
李露德
陈红
陆秋红
周亚英
周金娣
柳建华
董怡娴
裴蓁
  伴随浦东“二次”创业和社会的转型发展,各类矛盾纠纷,特别是一些行业、专业领域的矛盾纠纷日趋复杂和高发,新区1313个调解组织,35个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7811名人民调解员立足基层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人民调解的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此次,浦东新区社会稳定领导小组“三不”工作办公室、新区司法局、新区人民调解协会联合举办了首届浦东新区“十佳人民调解员”评选活动。经基层组织推荐、人民调解协会推荐、“法治浦东”微信公众号投票,从全区7811名人民调解员中确定了20名正式候选人。再综合评定候选人的工作年限、业绩表现,最终产生了首届浦东新区“十佳人民调解员”。

  首届浦东新区十佳人民调解员事迹简介(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盐,浦东新区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委会调解员、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把心放在消费者身上,把消费者放在心上”,这是她的工作信念。2015年,王盐共受理消费者投诉648件,办结率100%,调解成功率92%,制作调解协议书20份,有效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平时她担负着指导上海某大型电子商务公司的消费投诉工作,维权指导工作得到领导的支持和肯定。面对汽车类投诉消费纠纷情况,她凭借娴熟的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化解了多起消费纠纷。她还牵头组织行业专家、协会及行业监管部门现场调研、走访,开展了2015年度汽车行业服务情况调查。平时,王盐注重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向专家请教,向同行学习,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带出了多位一级调解员。

  冯红梅,东明路街道红梅调解工作室负责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上海市人民调解协会会长。以她名字命名的红梅调解工作室成立6年多来,共接待居民来访1.47万起3.73万人次,调解疑难纠纷466起,达成调解协议454份。在她手上,诞生了上海市首份被法院确认的调解协议书。她在化解继承析产案件中形成了独特的调解技巧,还自创了“五心”调解法(即热心解答居民疑问、耐心倾听居民诉说、换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细心制作调解协议书、一颗恒心进行法制宣传),赢得了群众的高度信任。2014年,冯红梅当选为第四届“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2015年,冯红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

  李露德,惠南镇调委会调解员、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法院退休法官。从法官到调解员,尽管工作岗位变了,工作职责变了,但她的干劲没变,对居民的责任心也没变。自2003年从事调解工作以来,她凭借过硬的法律功底和高超的调解艺术,尤其是对当事人的真诚热心,得到广大群众的交口称赞,被亲切地称为“李大姐”。她还坚持深入基层调委会宣传法律知识,双休日到社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暑期组织学生开展模拟法庭,近两年来,累计向3900多人次宣传法律知识。李露德同志曾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员、上海市人民调解能手、新区优秀人民调解员、新区“三不”工作先进个人、“知心大嫂”先进个人和“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陈红,浦东新区医调委“80后”调解员。4年多来,她在调解员的岗位上脚踏实地,用专业的知识、真诚的态度对待医患双方。她曾在南京空军卫训队学习半年的基本医学知识,报名学习法律第二学历课程,并虚心向老调解员讨教,从学习模仿开始,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调解思路和调解风格。2014年,美国耶鲁大学“法律中国中心”组织ADR专家来上海进行访问考察,观摩了由她和同事担任调解员现场主持调解一起医患纠纷,得到美方的肯定。2015年8月担任医调部副部长,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她承担了小组的文书工作,与同组的同志们合作默契,成绩突出。2015年,调解成功且签订协议110份。她曾多次被评为新区“三不”工作优秀个人。

  陆秋红,周家渡社区老娘舅调解工作室主任,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1997年,她开始担任调解员。2011年,成为老娘舅调解工作室主任。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在窗口接待时做到业务“强”、态度“诚”、感情“真”、利益“保”、职责“尽”,并积极参与化解辖区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在调解实践中,她耐心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用真诚的工作态度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促使各方当事人作出让步,从而平衡各方利益,彻底化解矛盾。她总结常用民事纠纷人民调解的方法与技巧,聘请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有需要的居民进行心理咨询及心理疏导。2015年,工作室共调解各类群体、个体纠纷85余件,制作调解协议书33份,得到了街道领导的好评和社区居民的认可。

  周亚英,潍坊街道亚英调解工作室主任、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2008年,亚英调解工作室成立,成为新区首家专门从事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的民非调解工作室。周亚英同志带领工作室参与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的调处,针对潍坊区域内楼宇纠纷日益增多的情况,探索出“五步工作法”,即配合协调法:一旦发生纠纷,请楼宇各方共同参与;宣传引导法:调处纠纷时,积极宣传法律法规政策;明晰责任法:调处矛盾不和稀泥,谁的责任谁负责、谁承担;利益兼顾法:既解决纠纷又能促使共同发展;约定协议法:对达成的一致意见,用书面形式予以确认。这一方法还被日本东京外国语大学佐藤奈绪写入了《上海市人民调解员的沟通能力和法律意识》论文。8年来,经周亚英调解的案件超过6300多件。

  周金娣,洋泾社区老娘舅调解工作室理事长、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自1987年初任洋泾街道司法助理员至今,她已在调解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了29年,一直坚持承诺全年365天为当事人服务。其间,她积累了丰富的调解工作经验,特别是自2010年工作室成立以来,主持调解了400多件矛盾纠纷,涉及金额达4000多万元,练就了扎实的人民调解工作的基本功,为洋泾社区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她还运用心理学专业知识及时为当事人做心理疏导,参与新老娘舅调解8集电视节目,走进社区为居民讲解婚姻家庭、房产相关法律问题。她曾被评为2011年-2013年上海市优秀人民调解员、连续三年被评为新区“三不”工作优秀个人。

  柳建华,金杨新村街道建华调解工作室主任,原新区司法局基层处处长。2013年9月,他退休之后受邀成立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两年多来,他利用多年实践中积累的娴熟调解艺术和丰富工作经验,带领工作室其他人员立足基层、面向群众,较好地发挥了“矛盾化解的能手、司法所的助手、老百姓的帮手、构建和谐社会的推手、普法宣传的抓手”的职能作用,创建了具有金杨特色的3+1联合调处工作模式,成功化解了多起在辖区内有影响的疑难复杂矛盾。2015年,建华调解工作室还与上海政法学院签约,成为“上海政法学院法律学院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此外,他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为辖区居委会开展培训,受到普遍赞誉。

  董怡娴,浦兴路街道董怡娴调解工作室主任、上海市首席人民调解员、新区一级人民调解员培训讲师,曾入选第五届上海市“平安英雄”评选候选人。“有矛盾找董老师”,这是浦兴路街道家喻户晓的一句话。她擅长调解各种类型的矛盾纠纷,总结提炼出“依法调解、注重沟通、及时便捷、程序规范”16字调解工作法,制作的人民调解协议书被赞誉为“教科书”式的协议书。2015年,在她的带领下,工作室加大对疑难、复杂纠纷的调处力度,积极参与重大信访事件的化解工作,配合解决市、区、街道重大信访积案,如浦兴辖区内涉及“五牛城”信访积案的全部商户均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并撤出五牛城市场,历时6年的五牛城市场群体性矛盾纠纷得到妥善化解。

  裴蓁,上海浦东裴蓁调解工作室主任、新区一级调解员。他积极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普及法制宣传教育,弘扬、传递社会法制正能量。5年来,他受理各类调解申请490件,制作人民调解协议书226件,其中涉及重大、突发、死伤疑难矛盾化解8件。收到表扬信1943封,锦旗21面。还通过《新老娘舅》《东方直播室》《法制天地》等电视台栏目以及《上海退休生活》《新民晚报》等报刊杂志剖析典型案例,宣传法治理念。他还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坚持25年每月15日、30日晚上开设法律夜市,为更多有急需的群众提供及时便捷的现场咨询服务。他曾获得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优秀志愿者、上海市首批首席人民调解员等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