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贵州旅游项目第一次在联合国获奖 竟然是这里

 天然首选 2016-09-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度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于9月1日在泰国曼谷揭晓。来自中国的5个项目分获杰出项目奖和荣誉项目奖。天柱县三门塘村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荣誉项目奖,这是贵州旅游项目第一次在联合国获奖。




三门塘村是清水江边一个古老的侗族村寨。5000多年前,从湖南迁入的严、谢、王三姓,各立门户,故称三门塘。又传是寨中东、西、南三面各立有寨门叫做三门塘。这个寨是当地著名的侗族四十八寨之一,历史上早有记载。现寨中有19姓,300余户,1500余人,是一个典型的民族村寨。





清水江边的隐秘宗祠:三门塘





三门塘的发达是由于早些年贵州的木业发达和交通的不便。贵州至汉朝才有第一条栈道进入,而且崎岖难行,这才有了“夜朗自大”和“黔之驴”的典故。而真正的货运和客运大多依仗水路,由此才造就了例如镇远,榕江等水陆重镇。而贵州境内的乌江、清水江和都柳江也成为了经济和交通的命脉。三门塘也是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一个大寨。





三门塘村不但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而且民族风淳朴。那里的村民团结互助,亲如一家。尤其是好客礼宾,那份待客的深深情谊,浓得划不开抹不掉。三门塘村口的几道拦门酒,把侗家待客的热情,盛满在酒盅里,让客人未饮先醉;几种用料不同的侗家油茶,让远道而来的客人既解渴又充饥。





自制腌肉、腌血,香味四溢,让早已偿遍南北肴馐、山珍海味的客人称赞不已;身着民族盛装的妇女们热情洋溢的劝酒歌,唱得客人如醉如痴;送别时,歌场响砌清水江两岸,客人走了好远,还有袅袅江风送来难舍贵客,热情欢迎的歌声。





天柱县三门塘刘氏宗祠的历史可追溯到清朝,民国时期又修葺,然而随着表面,尤其是其著名的雕饰灰泥外墙的剥蚀,宗祠逐渐凋零。该项目的提倡者成功地对建筑结构进行了文物保护介入活动,让这座为侗族村民持续所用的古建筑重拾生机,吸引外来游客的同时,也为保护贵州文化多样性和自然遗产做出了贡献。





据悉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是世界银行“贵州省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和发展”贷款项目之一。贷款金额为136.34万美元。2013年11月开始施工,2014年12月完工。



文章来源:掌上黔东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