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柱县三门塘:擦亮“明珠”旅游兴

 浪漫农夫egs704 2023-06-02 发布于浙江


黔东南清水江畔,三门塘侗寨笼罩在朦胧烟雨中,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古祠、古巷、古民居、古碑、古井、古树……日前,记者走进黔东南州天柱县坌处镇三门塘村,犹如走进历史画卷,古风古韵弥漫开来。

三门塘村有440多户1740余人,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侗族古村落,是国家民委列入的“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之一,被誉为镶嵌在清水江畔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曾是清水江流域的重要木材集散地,也是一个家祠文化浓郁的侗寨,拥有建于清代,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刘氏宗祠和太原祠。




“家祠是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认同感之场所。”三门塘村村支书王泽平说,三门塘村民深知民族文化是村寨之魂,历来十分重视对家祠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刘氏宗祠占地260多平方米,是一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建筑,历来作为祭祖、议事、喜庆的活动场所,对村民行为规范形成了良好的教化和熏陶作用。“通过家祠,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三门塘人自豪地说。

“由于年久失修,家祠外墙曾出现开裂、倾斜,部分泥塑风化、脱落。”三门塘村村支书王泽平说,“三门塘曾多次呼吁上级部门对家祠进行保护和修复,让家祠继续发挥传承良好家风的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前些年,天柱县争取到世界银行贷款700多万元,对刘氏宗祠进行修复。2016年,三门塘村刘氏宗祠保护与修复项目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6年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项目奖。

三门塘村还是一个重视生态环保的古村落。“村里古树进行挂牌保护。”走进村中,名木古树随处可见,与村里古建筑相得益彰;江河两岸,成片的树林郁郁葱葱,勃勃生机。

凭借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三门塘逐渐被打造成为旅游景点。



早在1999年,为把三门塘推介出去,县里在三门塘组织举办了一次“金山笔会”,把一些专家学者和文化人请到三门塘采风。

随后,游客陆陆续续来了,农家乐也跟着发展起来。如今,三门塘拥有农家乐和客栈总共10余家。

村民李兴姜,早在2003年利用自家房屋开了一家农家乐。随着三门塘的知名度不断提升,游客纷至沓来。“旅游旺季,每天接待游客近百人,忙不过来,要请小工帮忙。”李兴姜介绍,“一桌美味可口的农家菜,才300元;住宿也不贵,一个晚上30元。”即使是这样,一年下来收入也十分可观,超过10万元。




近年来,天柱县持续加大力度打造三门塘景点,目前,投资1.5亿元资金的景区升级改造项目正在进行之中,预计今年内改造完成。“到时候,三门塘的基础设施将会得到进一步完善,知名度将会越来越大,游客也会越来越多。”王泽平信心满满地说。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王远柏

编辑 申云帆

编审 靖晓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