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猪栏酒吧:大隐隐于乡野| 深聚焦· 民宿

 昵称36633177 2016-09-18





——  深 聚 焦 - 民 宿 系 列  ——

猪 栏 酒 吧


西递,位于皖南地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名游客。人们徜徉于小桥流水、古巷老宅,乐而忘返。此时,总会有当地模样的人来问你:“住宿吗?”如果回答“有了”,准会追问:“住哪家?”

 

“猪栏。”

 

听到这个名字,拉客者吐吐舌头,用艳羡的口吻说:“哎哟,真高级!”


确实,占地600多平方米的“猪栏酒吧”,堪称西递村最知名最独特的民宿。即便放到全国民宿界,这家有着典型徽州民居风格,且已经营8年的民宿,名气也是响当当的。

 

猪栏酒吧三楼是观景台,屋架、柱子、墙壁上钉满了各色名片,诗人、作家、学者、律师、广告人、设计师、企业家、书法家、普通白领……从老板娘寒玉的讲述里你还知道,导演张元来过,国际影星茱丽叶·比诺什来过,艺术评论家欧宁来过,以策划“碧山计划”著称的文化人左靖更是常客。

 


2009年4月20日  朱丽叶·比诺什 在碧山客栈


在这儿,他们读书、喝茶、闲聊,当然,也谈正事儿。窗外的飞檐层层叠叠,与马头墙和观音兜共同构成了奇妙的视野。

 

待烦了,就背起包到村子里晃悠,溯溪而上,寻觅宋代的古桥,看农人割麦。傍晚,每家每户炊烟袅袅,一派乡村生活的日常图景。

 

这时候你或许会想,打造猪栏酒吧的,究竟是何等样人?


 

寻  觅


郑小光和寒玉,猪栏酒吧的主人,一对诗人夫妻。他们也是国内较早的民宿实践者。其中,老板娘寒玉的意志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猪栏的诞生、定位和风格。

 

寒玉,本名李国玉,曾在上海学美术。1990年,寒玉赴黄山地区写生,首次来到黟县,当地的景色令她陶醉。“青山、溪流、农舍,太美了!”尤其是徽派建筑,白墙黑瓦马头墙,深深印刻进寒玉的脑海。



“当时就想隐居于此,然而并不现实。”真正现实的是毕业、工作,挣到人生第一桶金;结婚、生子,完成人生必修课。一轮下来,已经过去了十多年。

 

尽管在销售、外贸、管理等领域摸爬滚打过,而且干得不赖,但内心深处,寒玉还是有梦的——远离喧嚣的大都市,找一处世外桃源,读书、写作、看电影。此时丈夫郑小光的生意顺风顺水,也想提高生活品质。两人一拍即合。

 

最初将目标定在黄山脚下的屯溪镇。屯溪老街全国闻名,寒玉想开个酒吧,能和朋友聚聚会。实地考察后很失望:“太嘈杂、太商业化了,不是生活的地方。”

 

哪儿才是生活的地方呢?兜兜转转好久,寒玉忽然想起离屯溪镇不远的黟县,也就是她当年写生的小村落。




2004年寒玉携丈夫郑小光重返黟县。事有凑巧,黟县西递村恰好有老宅急着要出手,寒玉闻讯后连忙赶了过去。

 

原来,主人是复旦大学退休教授,宅子是祖上所建,三层楼,面积不小。不过传到老教授这一点,子孙飘零,老宅已年久失修。老人无力打理,遂决定出让。

 

刚开始寒玉是有些犹豫的:宅子实在太破。但考察中她居然找到了老教授当年的日记本。“九一八事变时他还是个小学生,在日记里记载,日本侵占东北后,他难过得跑到村口的牌坊下痛哭。”

 

眼前的老宅子就这样具有了历史感和生命感,寒玉一锤定音:就是它了。

 

交接那天下起了滂沱大雨,老教授夫妇领着郑小光和寒玉来到祖坟,焚香告慰祖宗。老教授的太太把存放于老宅的花床、古书、旧报纸、地契都送给了寒玉。“我感动得哭了,终生难忘啊。”寒玉至今和老教授一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变  身


因为寒玉心诚,600平米的宅子,老教授只收了15万元。不过接下来的装修,让郑小光和寒玉大费心思。

 

“老屋里没网线、没电路、没卫生间,等于统统要从头来过。”而且寒玉坚持,设施、布局、物件都要经过重新设计。她的理念是:既雅致又朴素、既时尚又乡土,给人以舒适安稳之感。这才叫“保护老宅”。

 

于是反反复复、精雕细琢,整整干了两年。寒玉算了算,前前后后花掉60多万。

 

她原本没想着收回成本。“就是自己住,再搞个微型酒吧,朋友来了可以休闲玩乐。”酒吧是建成了,虽然看起来不太像——一楼院子内摆着长桌和长条椅,半露天,屋顶有大吊扇缓缓转动。



据寒玉介绍,长桌是从废品站淘来的,长条椅则出自乡间的老旧电影院。

 

不管怎么说,地方是造好了,总该有个名字吧?经考证,院子曾被当作猪圈,那干脆叫“猪栏酒吧”好了。这个名字,也意味着舒缓、懒散的乡居生活。后来,酒吧扩展成民宿,“猪栏酒吧”的名称却一直沿用下来。

 

进  阶


从朋友“聚点”到民宿,是有其原因的。

 

寒玉回忆,西递村历史悠久,2000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少民居成为保护建筑。这听上去很美,但其中大多数破败不堪,没法住人,“可又不能拆,村民很是怨念。”待猪栏酒吧出世,村民恍然大悟:其实,老宅子能改造成这样!

 

猪栏酒吧的名声于是越传越开。不仅郑小光和寒玉的家人来了、朋友来了,小清新、文艺青年也来了,参观者络绎不绝。

 

“干脆做民宿吧!”郑小光和寒玉腾出5间客房,其余都作为公共空间——二楼设有书房和音乐厅,书多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CD从欧洲小教堂圣歌到肖邦、披头士;另有小露台,可仰望星空。三楼为敞开式景观台,能俯瞰西递全景。一楼的小酒吧得到了保留,可畅饮,也能作餐厅。


钉满名片的墙

三楼观景台


猪栏酒吧是西递村第一家民宿,而当时,这个理念刚传进中国大陆不久。因而此举再度启迪了村民,西递村的民宿雨后春笋般涌现。

 

几乎与此同时,郑小光和寒玉以40万的价格,在距西递不远的碧山村购入一座清代老宅。同样用两年,改造成“猪栏二吧”,花费则翻倍:200万。它的客房稍多(9间),但同样留出了充足的公共空间。


穿过狭窄的巷道和高高的院墙,推门而入,眼前是另一片天地:正厅、客堂、回廊、天井、餐厅、后花园,还有一方池塘,水清树碧,还有几尾鲤鱼自在地游动。按照寒玉的诗意化表述,你可以半夜前来,“看池塘里碎了的月光,听桃子投水自尽的声音。”



自2013年起,“猪栏三吧”也启动了改建工程,并于2014年底投入运营。看地图,它更深入到乡村内部。


“是不是发现我们的选址越来越偏远?”寒玉介绍说,三吧原为废弃多年的老油厂,位置偏僻。因此,它的定位区别于前两家店——不再以徽州古宅为特色,而定位成纯粹的田园牧歌。

 

在寒玉看来,三家店构成了有趣的递进关系:“一吧入世,二吧超脱些,三吧则彻底脱离城市,禅意十足。”这也是她所理解的“民宿三境界”。



格  调


但最具意义的,还是三吧中的乡村书店。那是“碧山计划”的一部分。

 

2003年前后,艺术家欧宁对乡村建设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和好友、知名策展人左靖商量着做点什么。2007年10月,左靖带欧宁去老家安徽旅行,合肥、旌德、绩溪……一路驶向黟县,探望郑小光和寒玉。当年,他们是诗友。

 

欧宁很快被当地的风光和人情吸引住了,琢磨着可以以此作为试验田。2011年,他到猪栏二吧所在的碧山村定居,左靖则入住附近的关麓村。两人共同启动了“碧山共同体计划”。他们呼吁知识分子离城返乡,目的是:


承接本世纪初以来的乡村建设事业,在农村地区展开共同生活,践行互助精神,减低在城市中盛行的对公共服务的依赖,以各种方式为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奉献才智,重新赋予农村活力,再造农业故乡。

 

碧山计划推行到今日,有挫败、有争议,但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正是借助欧宁、左靖等人的挖掘、整理和发扬,黟县的民俗、手工艺等得到了较好的留存。




 

对朋友的举动,郑小光和寒玉当然是全力支持的。猪栏酒吧也成为探讨问题、进行民俗活动的理想场所。猪栏三吧干脆辟出专门的乡村书店,为乡村建设提供精神食粮。凡此种种,一般民宿可见不着。这无形中又为猪栏酒吧增添了神秘气氛,慕名前来者比从前更多了。

 

寒玉看重的却并非利益。事实上,碧山计划本身即经常面临经费等瓶颈,从纯商业角度讲,猪栏酒吧几乎无利可图。但寒玉认为,为乡村建设出点力,体现了猪栏的理想与坚持。民宿,也是需要一点格调的





 

· End ·

采写 / 抱老师

编辑 / 乔如月

视觉 / 徐铭远

(图片由猪栏酒吧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