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但圣贤毕竟不世出。君子,德才兼备,文质彬彬。君子,也就成了我们的处世追求。
1,立德:就是做人。君子有德,有较高道德修养和人格意识。是人生立命的基本,贯穿整个人生过程。坚持学养和修养,才能完成“立德” 2,立功:就是为国为民,建立功绩;为人处世,当对国家,对社会起到自己的作用。 3,立言:就是言论要有真知灼见,丰富人类文明,传递先进思想。
1,不妄动,动必有道:为人需警言慎行,发乎情,合乎礼。《论语》说:「君子道人以言,而禁以行。故言则虑其所终,行则稽其所敝。则民慎于言而谨于行。」 2,不徒语,语必有理:非礼勿言,言信行果,不失信,不虚言,不失言。说话善良,谦恭,正义。不失人也不失言。 3,不苟求,求必有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为人应爱惜名誉,不过分追逐名利欲望,不贪求,不妄取,不苟且。若是有所求时,应当是为国为民,为正义所求。 4,不虚行,行必有正:君子言行举止合乎正道,一言一行均经过生死熟虑。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修正直的行。
1,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父母健在,兄弟安康,得以躬行孝悌; 2,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为人处事,问心无愧,内心安宁; 3,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教书育人,传天下君子之道,也是快乐;
1,仁者不忧:怀慈悲心,仁厚,宽和,淡泊,豁达,善良; 2,知者不惑:对事物有充分了解,能有预见性; 3,勇者不惧:怀正义之气,敢为天下先。不畏,不惧,不退缩。 容德以仪表正君子之形,颜德以表情正君子之姿,辞德以言语正君子之声。
1,少年戒色:年轻时,不能沉迷美色,贪色纵欲。应当胸怀大志,勿要儿女情长; 2,壮年戒斗:壮年时,虽血气方刚,争强好胜。更应和谐宽容,“戒之在斗”; 3,老年戒贪:年老后,不能追名逐利,贪婪无度。否则挖空心思,损身折寿; 1,畏天命:敬畏信仰; 2,畏大人:敬畏父母、长辈、师者; 3,畏圣人之言: 敬畏古圣先贤的话;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1,躁:不该说的时候说话;心浮气躁,没有耐心,贸然说话。 2,隐:该说话的时候不说话;错过机会,观点得不到表现; 3,瞽:说话不分对象、场合;自说自话,不顾他人感受;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望之俨然:仪表端正,中正挺拔,甚至看上去很严厉; 2,即之也温:与人接触,通情达理,谦恭温和; 3,其言也厉:说话有重点,很有力量;
1,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没听说过的知识学问,担心自己不能听到; 2,既闻之,患弗得学也:已经听说了,担心学不到; 3,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学到了,担心用不上;
1,居其位,无其言:身居其位,不能发表应有的意见,可耻; 2,有其言,无其行:发表了意见,又不能实行,可耻; 3,既得之而又失之:已经得到的东西又失去,可耻; 4,地有余而民不足:地多人少,劳动力不足,可耻; 5,众寡均而倍焉:每人均分,自己多拿一份,可耻;
1,视思明:观人察物,应常提醒自己要全面周全; 2,听思聪:思考听人说话,要听逆耳忠言,不人云亦云; 3,色思温:表情温和,不冷不热; 4,貌思恭:仪态从容,言谈谦恭; 5,言思忠:说话考虑再三,言而有信,忠于道德; 6,事思敬:做事怀敬畏心,事无大小,言无贵贱; 7,疑思问:不耻下问,何耻之有; 8,忿思难:生气时,想一下发怒的后果,就会克制了; 9,见得思义:见到利益财物时,先想下是否符合正当合理。不取不义之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