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详解 | 《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leapblue 2016-09-18

诗经·郑风·子衿

序:《子衿》,刺学校废也。郑国衰乱,不修学校,学者分散,或去或留,故陈其留者恨责去者之辞,以刺学校之废也。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一章)

注释

子衿

衿,古代衣服的交领。毛 传:“青衿,青领也。学子之所服。”后因称学子、生员为“子衿”。

悠悠

思念貌。唐 乔知之 《定情篇》:“去时恩灼灼,去罢心悠悠。”

嗣音

保持音信。郑玄 笺:“嗣,续也。汝曾不传声问我,以恩责其忘己。” 朱熹 集传:“嗣音,继续其声闻也。”

汇评

毛诗注疏
郑国学校不修,学人散去,其留者思之言:青青之色者,是彼学子之衣衿也。此青衿之子,弃学而去,悠悠乎我心思而不见,又从而责之。纵使我不往彼见子,子宁得不来嗣续音声乎?责其废业去学也。
所以责其不习者,古者教学子以诗乐,诵之谓背文闇诵之,歌之谓引声长咏之,弦之谓以琴瑟播之,舞之谓以手足舞之。学乐学诗,皆是音声之事,故责其不来习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二章)

注释


佩玉也。《玉藻》云:“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于玉比德焉。”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三章)

注释

挑达

往来相见貌。一说轻薄放恣貌。 朱熹 集传:“挑,轻儇跳跃之貌。达,放恣也。”

城阙

城门两边的望楼。孔颖达 疏:“谓城上之别有高阙,非宫阙也。” 笺云:国乱,人废学业,但好登高见于城阙,以候望为乐。

汇评

毛诗注疏
毛曰:学人废业,候望为乐,故留者责之云:汝何故弃学而去?挑兮达兮,乍往乍来,在于城之阙兮。礼乐之道,不学则废。一日不见此礼乐,则如三月不见兮,何为废学而游观?
郑氏则认为末二句言一日不与汝相见,如三月不见兮。言己思之甚也。

总评

诗经通论
玩「纵我不往」之言,当是师之于弟子也。礼云「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是也。
诗经原始
此盖学校久废不修,学者散处四方,或去或留,不能复聚如平日之盛,故其师伤之而作是诗。曰:学问之道,未可孤陋自安也,今学校废久矣,予不能再赴讲席而广教,思彼青青子衿者,相从有素,能无系予心哉?然予纵不能与诸及门互相助益,诸及门尊闻行知,各有渊源,宁不思日来吾前,以嗣吾德音耶?其所以不来者,吾知之矣:年少佻达,日事登临,或城或阙,游纵自恣,则其志荒矣。此吾所以忧思,刻不能忘,则虽一日之暂违,不啻三月之久别。予之心念及门也为何如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