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以死期败烈——张巡苦守孤城

 无法可法 2016-09-18

【引言】南宋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在《正气歌》中列举了“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的几个忠臣烈士,其中有“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颜常山舌”是指颜杲卿舌断仍喷血骂贼的壮烈事迹,而“张睢阳齿”,则讲得是唐将张巡固守睢阳,以身殉义的浩然正气。



    唐张巡博通群书,晓战阵法。气志高迈,略细节,为真源令。

禄山反,起兵讨贼,从者千余人。潮以贼众四万薄城,积六旬,大小数百战,士带甲食,裹疮斗,潮遂败走。复率众来围。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闻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皆劝降。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贼射之,得矢数十万。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贼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围凡四月,贼常数万,而巡众才千余,每战辄克。济阴等皆陷。贼将谋趋宁陵,绝巡饷路。巡外失巨依,拔众保宁陵,马裁三百,兵三千。至睢阳,与太守许远、城父令姚訚等合。乃遣将雷万春、南霁云等领兵战宁陵北,斩贼将二十,杀万余人,贼夜去。(略)
摘自《道德丛书》之《军人道德》
    





1.志向远大,不甘平庸


   张巡(709~757),字子巡,祖籍芮城县南卫乡南张村人。唐安史之乱时的忠臣良将。在《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对他都有大量篇幅的描述。唐代李翰写有《张巡传》。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在生命的最后两年演绎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辉煌和悲壮。


 史籍记载,张巡从小博览群书,晓通战阵兵法。年轻时就志向远大,不拘小节,结交的都是理想远大或宽厚长者,而讨厌和庸俗之辈交往。开元末年(741年),张巡中进士,任太子通事舍人,后出任清河(今河北清河)县令。由于在其任内治绩优良,政绩考核为最高等,任期满后被召回长安。当时正值杨国忠当权,有人劝他投靠杨国忠,定会被重用,但他却拒绝,答曰:“是方为国怪祥,朝宦不可为也。”因不愿阿附权贵,尽管政绩突出也未能迁升高官。不久,他调授真源(今河南鹿邑)县令。


真源地处中原,豪强地主很多,他们与官府勾结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其中以官僚豪强华南金最为横暴。张巡到真源之前对华南金即有所耳闻,上任第一件事就是收押华南金并依法惩杀,赦其党羽,威恩并施,对当地豪强恶霸产生了极大震慑作用。之后,人心向善,莫敢违法。张巡为政简约,人民安居乐。


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录张籍之言曰:有一个叫于嵩的人,曾经跟随张巡,他眼中的张巡,高七尺有余,须髯长得如同神像一般,每当发怒会须髯尽张。他记忆力超群,阅读书籍不超过三遍,便终身不忘;与人见一面,问过姓名,就能牢记在心。


张巡文才出众,聪悟过人,写文章从不打稿,年纪轻轻就进士及第,与兄长张晓都以“文行知名”。


张巡为人仗义、重气节,如得知朋友生活困窘,他必会倾资周济。





2.第一时间,起兵保国


历史像是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谁也不曾想到,一向被唐玄宗倚重、宠爱并委之以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等要职的胡人安禄山,竟暗怀不轨之心,觊觎大唐天下,企图取而代之。


公元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一个灾难的冬天。盛唐,历史的雷光火电,在长安的天空剧烈地碰撞。一场长达八年的历史动乱轰然之间拉开了序幕。让人猝不及防,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就在这一年,骁勇残忍的安禄山忘恩弃义,带着几十万彪悍的燕兵,呼啸着从北方席卷而来,直捣长安。历史上动人心魄的安史之乱爆发了。他们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扫荡了半个中国。生灵涂炭,血流成河。历史进入到一个空前的动荡。大唐王朝因安史之乱而命悬一线,千钧一发,岌岌可危。时间在这里凝固了。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悬在上至君臣下至平民百姓每一个人头顶上的巨大问号。


这是一个考验人性的时刻。善与恶、真与假、美与丑、忠与奸、爱与恨,都在此时无暇遮掩,尽情展示。那些平日里拿着朝廷俸禄、信誓旦旦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官员们,此时竟纷纷转向,见风使舵,一部分官员看到叛军如此阵势,早已吓破了胆子,未曾临阵,已携妻将雏,逃之夭夭;而另有一些官员,在叛军面前,不思杀敌报国,反向弓腰屈膝,摇身一变,投顺叛军。


公元756年正月,安史部将张通晤攻陷宋(今河南商丘)、曹(今山东曹县西北 70里)等州。谯郡(今安徽亳州)太守杨万石慑于叛军威势欲举郡迎降,逼迫张巡为其长史(副职),并以此身分迎接叛军。而位于位于真源附近的雍丘县令令孤潮不仅变节投降,而且助纣为虐。叛军到时,举县投降。叛军进攻襄邑,淮阳唐军前往增援,令狐潮竟率兵击败唐援军,俘获百余人。令狐潮将俘虏置于雍丘城中,而本人出城去见叛军将领李庭望。


令狐潮与张巡早就相识。张巡获悉令孤潮投敌,恨得咬牙切齿,怒目圆睁,拍桌大声曰:“我誓杀此贼!”他当即组织了一支近二千人的队伍,趁令狐潮离城之际,一举攻下雍丘。此时,被令狐潮俘虏的唐军将士也挣脱了绑缚,杀死看守,将刚刚击杀判将张通晤的贾贲和张巡一起迎入城内。张巡率兵将令狐潮留在城内的家属全部斩首示众。


令狐潮求降回来,见雍丘被张巡占领,全家被杀,便率四万叛军攻城报仇。贾贲、张巡据城自守。当时唐宗室吴王李祗为灵昌(今河南滑县)太守,奉诏统率河南抗叛军队,他得知贾贲、张巡进占雍丘后,即授贾贲为监察御史。


令狐潮引叛军攻雍丘,贾贲率军出城抵御战死。张巡领导军民继续抗敌,赢得军民信任,众军士一致推举他统领军事,以此张巡兼领贾贲部队,自称河南都知兵马使吴王李祗的先锋使。在张巡指挥下,击退燕军多次冲锋,累计杀伤近万人,而唐兵也死伤一千余人。面对唐军的抵抗,令狐潮不得已退兵。吴王李祗闻之,举荐张巡为委巡院经略。


同年三月,令狐潮会同燕军四万余人再次攻城。此时雍丘城内约有两千守军,城内军民大为恐惧。但张巡却认为叛军对城中情况熟悉,再加上兵强马壮,一定对我非常轻视。如果我军出其不意出兵攻击,一定能够取胜。于是,他派一千人负责守城,亲自率一千人,分数个小队,突然从城中杀出。张巡身先士卒,直向燕军阵中冲杀。敌军虽众,但事出突然,惊惧无措,顿时大乱,被迫后撤。


次日,燕军再集结攻城,环城安置百门石炮(投石机)轰击,城楼及城上矮墙全被毁坏。张巡于城上立木栅,抵御燕军进攻。燕军纷纷缘城攀登,张巡用蒿草束灌上油脂,焚而投之,燕军士兵害怕被烧,不敢登城。张巡时而待燕军松懈之际,出城突袭;时而趁夜深人静之际,偷袭敌营。就这样,张巡身先士卒,带甲而食,裹伤战斗,坚守雍丘达六十多天,共经历大小三百余战。令狐潮见在短期内不能取下雍丘,只好撤兵而去。张巡得知燕军要撤退,便率兵乘胜追击,俘虏叛兵两千多,几乎活捉令狐潮。雍丘守军士气大振。


在双方对峙的60多天的时间里,张巡和将士们一样,无论吃饭还是睡觉都不卸甲,身上受了伤,随便包扎一下就再度投入战斗,其顽强的斗志让燕军上下无不胆寒。




3.稳定军心,坚守城池


然而,毕竟是困守孤城,与外界消息早已隔绝。张巡和他手下的将士们每天都满怀期望地等待着朝廷的消息,等待着大军的到来,。每一个清晨生气的太阳,都是一个信心满满的希望。但是,所有的希望都落空了。


此时,唐军控制的东西交通咽喉要到潼关城和都城长安已相继被燕军攻克,唐玄宗被迫携带着他心爱的贵妃杨玉环和一班文武大臣逃离长安,流亡巴蜀。盛极一时的大唐皇帝落得个身着盛装、爬山涉水、风餐露宿的流浪生活。


得此消息,令狐潮立刻修书一封,派人送给张巡,劝他投降。


翘首以盼等待中的张巡和将士们,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令狐潮的劝降信一到,城中将士顿时人心惶惶,很多人丧失了斗志。


这真是让人窒息的时刻。六名高级将领思前想后,终于下了决心,他们相约着一起找到张巡,委婉而又坚定地劝他投降。


张巡一夜不能合眼。他怎么能睡着?皇帝在哪里,朝廷在哪里,他不得而知!明天在哪里,希望在哪里,他不得而知!这是决定命运的时刻!


能否取得最后的胜利,投降还是战斗,生存还是死亡?大唐的命运,雍丘城的命运,全体将士的命运,个人的命运,都在他一念之间。


夜啊夜,如此沉重,如此漫长!谁能给我一个答案?


天亮了,张巡平静地将玄宗画像悬挂在大堂上,然后领着所有文武官员一起朝拜。大家都以为这是最后一次朝拜唐朝天子了,百感交集,泣下沾襟。但就在此时,张巡忽然厉声大喝,命人将那六个劝他投降的将领当场逮捕,义正词严地责以君臣大义,然后全部斩首。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所有文武官员都惊呆了。本来想投降的人彻底死心,再也不敢说半个降字,而那些不愿投降的人则群情振奋,士气更坚。


但毕竟是一座数月被围的孤城,缺乏后勤补给的城池,缺少粮食,缺少箭枝。


几天后的一个夜晚,巡夜的燕军士兵忽然发现,雍丘城头冒出了密密麻麻的黑衣人,粗略估计不下1000人。只见他们纷纷从城头缒下,行动迅速,悄无声息,显然是来偷袭的。巡逻兵立刻禀报了令狐潮。令狐潮当即召集所有弓箭手,命他们列阵于营前,朝着雍丘城头万箭齐发……


不知道过了多久,城头上那1000多个黑衣人身上像刺猬一样扎满了箭,却一个个纹丝不动。令狐潮意识到自己中计了!当守城将士把1000多具稻草人拉上城楼后,清点战果,居然得箭数十万枝。


之后,张巡屡次在夜半往城下缒黑衣人,叛军以为张巡故伎重演,贪得无厌,不予理睬。数日后的一个夜晚,雍丘城头又缒下500余名黑衣人,叛军士兵和令狐潮一阵冷笑,不以为然。但却没有料到,张巡这回出动的不是稻草人,而是敢死队!


500多名敢死队员犹如下山的猛虎一样直扑燕军军营,把毫无防备的燕军士卒砍得人仰马翻。令狐潮慌忙弃营而逃。张巡率众一直追出了十几里,方才勒马回城。


令狐潮连吃败仗,不得不率部撤往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数月间不敢再出。


十月初,经过数月休整的令狐潮又率一万多人进攻雍丘。张巡出城迎战,再次大破叛军,斩杀数千人,迫使令狐潮再度遁逃。至此,令狐潮不得不承认,张巡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可怕的对手!


雍丘之战,是古代城邑保卫战中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张巡本人及其所率领的这支军队,也因此声名大振。




4.六千对十三万,以卵击石的战争奇迹


公元757年正月,叛军内部突兀奇来地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杀死了。但这并没有改变叛军意灭亡大唐欲取天下的决心。即位之后的伪燕皇帝安庆绪反而加大了进攻江南夺取唐朝的税赋重地的节奏。他任命大将尹子奇为河南节度使并命他可期攻下睢阳(今河南商丘),进军江淮。尹子奇赴任后,用最快的速度集结了13万大军,兵锋直指睢阳。


睢阳即今河南商丘。这里自古就有“江淮屏障”、“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的美誉。尤其是隋唐时期的商丘,大运河通航,西到京师,南达江淮,北到幽燕,十分便利,漕运商旅,八方辐辏,粮商、盐商、茶商、丝商潮水般汇集聚于此,成为当时闻名遐迩的商业大都市和东方重镇。这里“襟带河济,屏蔽淮徐,自古争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为腰膂之地。”杜甫在《遣怀》诗中曰:“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伴天下,主客多欢娱。”李白在《梁园吟》中写道:“舞影歌声散绿池,空余汴水东流海。”多么地繁花,多么地富庶。,多么地令人向往。


然而,战争之火却无情地烧到这里。最后竟将这座人间天堂一般的美丽城市变成了一座十室九空的空城,废墟。 


当时的睢阳太守名叫许远,得到叛军进攻的消息,立即向张巡告急。张巡接到求救后,立即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睢阳乃江淮之门户。一旦失守,不仅江南不保,唐王室的经济命脉会被掐断,最为关键的是,大唐王朝的命运将会就此断送。于是,他立即毫不犹豫地带着麾下仅有的3000人以最快的速度第一时间进驻睢阳。然而,张巡与许远两部的兵力加起来总共也不过区区6800人,而他们面对的,却是尹子奇兵强马壮的13万大军!


  力量如此悬殊,稍有常识的人都可能预料到战争的结局。


然而,战争的输赢有时并不取决人数的多少,力量的对比只是其中的一个要素。智慧的力量,有时比实力更有实力。智慧的力量是无穷的。仅仅是一个闪念,有时就能撬动一块石头,何况是血肉之躯的人。张巡充满智慧的大脑,蕴藏着无限的力量,它无可阻挡,它胜过千军万马。


这支人数虽少但经过战争磨练的队伍,此时群情激奋,斗志昂扬。每一位士兵的脸上,都用信念镌刻着宁可战死决不后退、誓与此城共存亡的刚毅与决绝。面对强大的对手,张巡从心底里藐视,他有勇气,有决心更有信心打败如狼似虎的敌人。


张巡气定神闲,亲自督战和指挥。唐军昼夜苦战,击退了燕军一次比一次更为猛烈的进攻。16天下来,燕军在睢阳城下扔下了两万多具尸体,被唐军俘虏的将领更是多达60余人,睢阳城岿然不动、傲然屹立。


第16天夜里,尹子奇不得不悄然拔营而走。第一阶段战役取得重大胜利,许远对张巡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主动将守城御敌的指挥权全盘交给了张巡,自己只负责粮草、军械等后勤事宜。这是在战场上用生命和鲜血建立起来的友谊和信任。真诚、无私、肝胆相照,彼此相知,生死相依,把未来和命运全部交付于你。这种感天地泣鬼神的友谊,不仅可以载入史册,而且堪称人类的典范和楷模。


但是,战争并未就此结束。两个月后,尹子奇卷土重来。形势更加严峻,但张巡毫无惧色。他激励将士说:“我等荷国厚恩,而今自当一死报国!”将士们群情激奋,皆愿死战。


张巡亲执战旗,一马当先,率众直冲燕军军阵。燕军阵脚全乱,纷纷向后退却。唐军趁势在燕军军中左冲右突,旋即大破燕军,斩杀30余将,击毙士卒3000余人,并乘胜追击了数十里。




5.机智对阵,奇谋迭出


张巡初战告捷,全军士气大振。睢阳守军连战十六日,擒获燕军将领六十余名,杀敌两万余人。胜利后,获车马牛羊甚多,张巡将之全部分给将士,自己丝毫不要。城中守军对他更加忠心,杀敌更用命。


唐肃宗闻得捷报,下诏拜张巡为御史中丞、许远为侍御史、姚訚为吏部郎中。


张巡想乘胜袭击陈留(今河南开封)。尹子奇得知后,于三月再次围攻睢阳。张巡对部下说:“吾蒙上恩,敌若复来,正有死耳。诸君虽捐躯,而赏不直勋,以此痛恨!”将士们听后,情绪激动,奋勇请战。张巡杀牛宰羊,犒劳全军,然后再率兵出战。燕军嘲笑唐军兵少,都不以为意。这时,许远亲在城楼擂鼓助威,唐军士气大振。张巡手执战旗,亲率将士直冲燕军营垒,一鼓作气把燕军击溃。斩敌将三十余人,杀伤燕军三千余人,又乘胜追击几十里。


第二天,燕军又集兵逼临城下。张巡屡次率兵出战,有时昼夜交战数十次,屡屡挫败燕军进攻,但燕军仍然不停围城攻打。五月,正是麦子成熟的时候。尹子奇知道睢阳短期内难以攻下,于是派兵把睢阳郊外的麦子全部割去,以断守军粮源。


之后,尹子奇不断增兵,攻城也更猛烈。张巡为了疲惫敌人,经常于夜间在城内鸣鼓整队,假装将要出击。燕军以为,张巡又要夜袭,通宵达旦不敢休息,处于戒备状态。天亮后,张巡却停鼓息兵。燕军在了望塔上了望城中,见毫无动静,因一夜未睡,就解甲休息。这时,张巡就乘敌懈怠松弛之际,与将军南霁云、郎将雷万春等十余将,各领五十铁骑从城门突然杀出,直冲燕军兵营。唐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杀至尹子奇战旗下,燕军顿时兵营大乱。该役,巡军斩叛将五十余人,歼敌五千余人。燕军锐气大挫。


但不管怎样,过分的势力悬殊,决不能靠硬打硬,一对一,张巡打仗,凭的是用兵如神和层出不穷的智谋。在前期与令狐潮对阵的过程中,张巡就计谋不断,弄得令狐潮狼狈不堪,最后落荒而逃。现在,张巡又遇到了一个强劲的对手——尹子奇。张巡同样以超人的胆量和智慧,屡出奇谋,以少胜多,再一次创造了系列经典战例。


有一燕军胡人酋长,率领一千胡兵想招降张巡。张巡先暗中用绳吊下几十名勇士在护城壕中,各持钩、陌刀、强弩,并和他们约好:“闻鼓声而奋。”胡人恃其兵多,未加防备。当胡人行至墙下时,城上鼓声突然响起,城壕下的伏兵突然杀出,将胡兵一举擒获。


张巡明白被围下去终究不是办法。他想出了一条擒敌先擒王的计策,希望直接射杀燕军主将尹子奇,迫使燕军群龙无首,最后退兵。


当天傍晚,张巡命将士在城中擂鼓呐喊,并集合队伍,作出一副马上就要夜袭敌营的样子。燕军整夜不眠,直至天亮,张巡却下令停止擂鼓,解散了集合队伍。


但刚等尹子奇揉着通红的双眼,准备回中军大帐睡觉的时候,张巡却和他麾下的骁将南霁云、雷万春等10余人,各率50骑精锐,从城门冲出,直奔燕军的心脏——尹子奇的中军大帐。


他们一连斩杀了50多个敌将和5000多名士卒,一路狂杀到尹子奇的大帐前。


还未曾合上眼睛的尹子奇,一夜惊魂未定,现在又大吃一惊,差点吓死。在亲兵的簇拥下匆忙逃出了大帐并组织反扑。由于到处都是敌军惊慌乱窜的身影,张巡他们无法从千军万马中认出尹子奇。


张巡命人找来一些细木棍,把头削尖,然后当成箭,射向敌军。被射中的燕兵大为惊喜,以为张巡的箭用完了,纷纷跑去向尹子奇报告。


骑在高头大马上、对着士兵指手画脚的尹子奇一下子暴露在张巡的眼前。


“就是他!”张巡用手一指,使了个眼色,南霁云当即搭箭上弦。嗖——这支长着眼睛的箭枝,瞄的准准的不偏不倚地射入了尹子奇的左眼。尹子奇一声惨嚎,跌下马背。南霁云拍马冲了上去,准备在尹子奇的脖子上补上一刀。


南霁云青少年时代勤劳能干,喜爱学习,平时收工后总要习文练武。传说他会七十二路枪法,善骑马射箭,能左右开弓,百步之内箭无虚发。因家境贫寒,不得不弃家外出谋生,后投奔张巡部下被委以重任。他的功夫真的是好生了得。然而,这一次,非常可惜,南霁云没有得手。束手待擒的尹子奇被亲兵们连拖带拉强行扶上马背,簇拥着迅速逃走了。


睢阳之围遂解。


但尹子奇并未放弃。七月初,又从后方调来数万生力军,兵力又恢复到十几万人,可谓兵精粮足。随即再度南下围攻睢阳。而此时,长期得不到后勤补给的睢阳却已逐步陷入粮尽援绝的困境。


从七月开始,张巡和许远就不得不实行严格的配给制度,规定每个将士每天只能分到一合(相当于二两)米。将士们只好掺杂着树皮、茶叶、纸张来充饥。


半年多的苦战,虽然睢阳守军歼灭了燕军的数万精锐,但自己也付出了5000多人的伤亡,现在只剩下1600人。饥饿加上疾病,他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频频主动出击。面对百倍于己的燕军精锐,除了被动挨打、困守待援之外,已经没有任何退敌之策了。


睢阳之战进入了最后的死守阶段。双方各处奇谋,斗智斗勇。


尹子奇加紧攻城。燕军先是制造一座高大如同半个彩虹的云梯,上面安置了二百精兵,推至城下,想令士兵跳入城内。但张巡事先在城墙上凿开三个洞,等待云梯快临近时,先从一洞中伸出一根大木,木头末端上设置一铁钩,钩住云梯使不得退去,由从另一洞中出一根木头,顶住云梯使不得前进;在最后一洞中再伸出一大木,木头上安置了一个铁笼,笼中装着火,焚烧云梯,云梯从中间被烧断,梯上的士卒全部被烧死。


尹子奇又造钩车攻城。燕军用钩车的钩子破坏城上的敌楼,钩子所经之处,敌楼无不崩陷。张巡则准备一根大木,在大木的末端安置个连锁,并在锁末安装一个大铁环。当钩车又攻城时,守军就用大木末端的铁环套住钩车的钩头,将钩车拔入城内,折断钩车的钩头,再把车放掉。


燕军又造木驴车攻城。张巡就用熔化的高温铁水灌入木驴。木驴全部被烧毁。


燕军在城的西北角不断堆砌沙土袋和木材,企图构筑成台阶,再登上城。张巡没有与燕军正面冲突,而在每天晚上把松明、干草等易燃物扔到尚在堆砌中的阶道上。一连扔了十多日,燕军始终没有发觉。张巡见时机成熟,选了一个风向有利的日子,出城与燕军大战,同时派人顺风纵火焚烧台阶,熊熊大火冲天燃起,燕军无法救火,经过了二十多天大火才熄灭。


张巡守城,随机应变,雷厉风行,连燕军也深深折服,不敢继续攻城,而在城外挖了三道壕沟,并围城设置木栅,想长期围困守军。而张巡也在城内挖了壕沟以防燕军攻入。




6.粮食断绝,中国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


本来,许远在睢阳积存了六万斛谷物,可以支持军民一年之用,但虢王李巨坚持要把其中一半分给濮阳、济阴二郡。现在,守军军士已经无粮可食,只好罗雀掘鼠,煮盔甲、烹弓弦来充饥。偌大的一个睢阳城,曾经人声鼎沸、熙来攘往、引浆卖柑、三教九流,而今却是鸟雀无迹,万籁俱寂。听不到鸡犬之声,看不到炊烟袅袅,许多人家声息俱无,一片死寂。房倒屋塌、荒草盈尺。连人们平时最厌恶的老鼠这时也成了难得一见的眼中美餐。因为饥饿,人们的眼睛都泛出了绿光。


到八月,睢阳守军仅剩六百多士兵。多数士兵都是饥饿而死的,仍然生存者大都伤病乏力。大街小巷,到处是累累相叠的尸体,到处是跌跌撞撞、无力行走、闭目待死的老弱病残。死亡的气息弥漫在整个睢阳城内外。瘦骨如柴的张巡,已经支撑不住笨重的铠甲,无力地倚靠在城墙上头,只有目光仍然如炬。他冷静地指挥着仅有的老弱残兵,和许远分区守城。张巡守城东北面,许远守东南面。两位主将皆和士兵一样,吃的是茶纸。守军不再出城袭击,只在城上死守。对于前来攻城的燕军,他已无力抵挡,但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常常晓以大义,结果,先后竟有二百多人向张巡投诚,为张巡死战。张巡前后说降了很多叛将,无不为张巡死战。其中,有燕军将领李怀忠等人。


这时候,御史大夫贺兰进明接替李巨任河南节度使,并屯兵在临淮,许叔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三人皆对睢阳战况拥兵观望,不施援手。张巡见城中状况日益危机,命南霁云率三十骑兵突围而出,到临淮向节度使贺兰进明告急。


南霁云出城后,数万燕军前来阻击,南霁云直冲敌众,左右施射,所向披靡,突出重围后仅损失两名骑兵。南霁云先到较近的谯郡向许叔冀求援。许叔冀居然送南霁云几千匹布,而拒绝出兵。南霁云怒不可遏,在马上大骂许叔冀,要与之决战。许叔冀不敢回应。


南霁云又到临淮找节度使贺兰进明。贺兰进明竟说:“今日睢阳不知存亡,兵去何益!”霁云答:“睢阳若陷,霁云请以死谢大夫。且睢阳既拔,即及临淮,譬如皮毛相依,安得不救!”贺兰进明一来妒忌张巡的功名,二来与许叔冀有隙,怕分兵出战后,自己遭许叔冀偷袭,所以百般推托,拒绝出兵。但他欣赏南霁云的勇猛,希望留下南霁云,并设歌舞宴会款待。南霁云含着泪说:“昨出睢阳时,将士不粒食已弥月。今大夫兵不出,而广设声乐,义不忍独享,虽食,弗下咽。今主将之命不达,霁云请置一指以示信,归报中丞也。”南霁云说完,用佩刀将一节手指切下。席间众人大都被南霁云感动而泣。南霁云知贺兰进明无出兵之意,就上马而去;将出城时,抽箭射向佛寺浮图,那箭射进佛塔砖面半箭之深,喊道:“吾归破敌,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


出城后,南霁云又到真源,李贲送给南霁云一百匹马。八月初三夜晚,南霁云到达宁陵,与宁陵城使廉垣一起率领步骑兵三千人,突入叛军重围圈,且战且行,回到了睢阳城下,再与燕军大战,又破坏敌军营帐。因为大雾,张巡这时才听到战声,喊道:“此霁云等声也。”于是打开城门,南霁云赶着从燕军手上劫得的几百只牛进城,而能从外面进入城中的士兵只有千余人。回到城后将士们得知援军无望,抱头痛哭。叛军得知睢阳已经断绝援军,围攻得更加紧迫。




7.城破被俘慷慨就义


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悲壮、惨烈、艰苦卓绝、惊心动魄的战争,其结果更是如此。


城中可食之物已经吃尽。有人建议放弃睢阳,向东撤退。张巡和许远商议,认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敌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且我众饥羸,走必不达。古者战国诸侯,尚相救恤,况密迩群帅乎!不如坚守以待之。”


城里的麻雀和老鼠都吃光了,将士们瞪着一双双饿得发绿的眼睛,直愣愣地盯着张巡。


张巡默默地看了看他们,忽然转身走下城楼。


片刻后,张巡回来了,肩上扛着一只沉甸甸的麻袋。将士们迫不及待地解开麻袋,冒着绿光的眼睛霎时变得通红。


因为他们看见麻袋里一堆模糊的血肉。


那是人肉。准确地说,那是一个女人的肉。


从那堆血肉模糊的残肢断臂中,细心的将士认出那是张巡的女人,是他的爱妾!


将士们愕然了,我们能想象到他们的震惊、痛苦、愧疚。


因为这是张巡的爱妾。他们都亲眼目睹过张巡的这位爱妾。她娇俏妩媚,活泼可爱,她是张巡的精神支撑。她和张巡一起经历了战争的残酷,也同样忍受着饥饿的折磨,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无怨无悔。将士们都很敬重她。


然而……将士们无语敬立。


《旧唐书卷一百九十四》载:“巡曰:‘诸公为国家戮力守城,一心无二,经年乏食,忠义不衰。巡不能自割肌肤,以啖将士,岂可惜此妇,坐视危迫。’将士皆泣下,不忍食,巡强令食之。”


随后,许远杀死自家的几个家奴。


接下来的日子,将士们开始捕杀城中的女人、男人中的老人和小孩……


从八月到十月,以张巡、许远为首的睢阳守军,就是以这种“同类相食”的残忍方式,维持着一种令人难以想象的生存。据《新唐书》记载,睢阳守军在这最后的两个月里,吃掉的老弱妇孺多达三万人。


与此同时,燕军也一直没有停止攻城。到了十月初,睢阳的1000多名守军又陆续战死,最后只剩下400人。


准确地说,是剩下400个疾病缠身、气息奄奄的病号。他们的生命力和战斗力,已经被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彻底耗尽了。


十月初九,守军将士们已经完全丧失了战斗力。


时间静止了。


因为饥饿已经瘫痪无力的张巡,和他们的士兵仍然坐守城楼。他们已经没有了饥饿的感觉。而幻觉不时出现。忽而是漫天的彩霞,忽而是雪白的馒头。张巡恍惚中看到唐玄宗身着龙袍,面带微笑,在朝廷接见他们这些功臣;似乎又看见她心爱的小妾面带桃花,向他招手,翩翩然扑向他的怀抱。他想用双手搂住,结果却是一片虚无。他凄然地笑了。


夜,如此寂静。从残破的云缝中挤出来的淡淡月光,给这座城池增添了无限的悲凉。这座城已经彻底变成了空城。十室九空,了无生机。无鸟鸣,无犬吠。一片悲凉。


他环顾左右,回想着四十九年短暂而充实的人生。追求过,向往过,奋斗过,但现在一切都将画上一个句号。不管这个句号是否圆满,他问心无愧。


寒意愈来越浓。半弯残月,挂在冰冷的城楼。寒光铁衣、心静如水。张巡已经感觉不到了寒冷,身上倒是暖融融的。


结局已无法改变。他平静地等待着。


燕军潮水般涌上了城头。张巡从幻觉中醒来,艰难地扶着墙头站了起来,两行泪水顺着面颊滚落,湿透了嘴角。他面色平静向西面拜了两拜,道:“力竭矣,不能全城,生既无以报陛下,死当为厉鬼以杀敌!”


睢阳终于被燕军攻破。


张巡、许远都被俘虏。部下见到张巡,无不恸哭,张巡说:“安之,勿怖,死乃命也。”尹子奇见到张巡后,问道:“闻公督战,大呼辄眦裂血面,嚼齿皆碎,何至是?”张巡答道答:“吾欲气吞逆敌,顾力屈耳。”尹子奇大怒,用刀撬开张巡的嘴巴,只见嘴里仅有牙齿三四颗。张巡骂道:“我为君父死,尔附敌,乃犬彘也,安得久!”尹子奇佩服张巡的气节,本想不杀他,但有部下劝止道:“彼守节者也,终不为用。且得士心,存之,将为后患。”于是,尹子奇用刀子胁迫张巡投降。张巡始终不肯屈服。其余大将三十六人,无一愿降。于是尹子奇把张巡与南霁云、雷万春、姚訚等三十六人全部杀害。张巡临刑前,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慷慨赴难,时年四十九岁。许远则被押送往洛阳,在途中被杀。




8.守一城而捍天下


在睢阳城破前,唐肃宗已诏中书侍郎张镐代贺兰进明为河南节度使。张镐得知睢阳危机,率兵日夜兼程,赶往睢阳救援,并同时发文书往浙东李希言、浙西司空袭礼、淮南高适、青州邓景山四位节度使以及谯郡太守闾丘晓,共同发兵救援睢阳。闾丘晓在谯郡,距离最近,但素来傲慢张狂,竟然不从军令,没有出兵。等张镐赶到时,睢阳已被攻陷三日。张镐一怒之下,召来闾丘晓,用杖刑将其毙命。


睢阳破城七天后被唐军收复。十天以后,唐军组织大反攻,广平王李俶一举收复东都洛阳(当时为安史燕军的大燕都城)。


睢阳之战,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之下,面临强敌,临敌应变,屡屡制胜。从757年1月开始,到757年10月陷落,张巡用不足万人守军,在睢阳苦守了十个月,有力地牵制了燕军;若算上在雍丘之战、宁陵之战,则共与燕军共对抗了二十一个月。史书载,共经历大小四百多战,斩叛将三百余人,累计歼敌人十余万。由于张巡的坚守,阻挡了燕军南下,使得富庶的江淮地区得以保全,百姓免除了战争之祸,唐朝的税赋重镇得以保全;此外牵制了大量叛军,又为唐军组织战略反攻赢得了宝贵时间。当时的翰林学士李翰等人认为:巡蔽遮江淮,沮敌势,天下不亡,其功也。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牧有一首诗可谓至评:“坐守睢阳当豹关,江淮赖此得全安。至今青史虽零落,犹遮东风半面寒。”


张巡死后,唐肃宗下诏,追赠张巡为扬州大都督,许远为荆州大都督,封其为邓国公,史称张中丞;赠张巡妻为申国夫人,赐帛百;又宠张巡子孙,拜张巡儿子张亚夫为金吾大将军;又免除雍丘、睢阳徭役、兵役两年。大中年间,更将张巡的画像置于凌烟阁上。此后,历代仍有对张巡加封。


睢阳之战,历时10个月,前后大小400余战,张巡、许远以不足万人之众,抵挡了尹子奇的十几万大军(初13万,后增兵数万),且斩杀敌将300、毙敌12万人,堪称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寡敌众、以弱制强的经典战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