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云南有一座云端上的“法式”古城

 liubenzi 2016-09-18

云南画报新媒体中心制作
红河

迤萨
马帮驮来的欧式风情
图/大狗熊  局部 文/党兵
        云南大多数人只知红河州,却不知红河州有个山顶上的县城——红河县,更不知在县城最高处的山巅,有座“骑在云端”的“法式”古城——迤萨。迤萨,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的县城所在地,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中西建筑风格共存的欧式古镇。迤萨古城神奇之处在于它的建筑。青瓦飞檐、雕梁画栋的传统大院上,法式的拱门圆窗配上彩色玻璃,有的建筑上甚至凸起十字架或者欧式浮雕,深山之中的中西合璧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是一座山巅上的城市
在哀牢山腹地,茫茫云海雾谷之中,沿红河谷而下,翻过一座山再翻过一座山。走到一个红河古渡口,突然看见,一座孤零零的红土山头上,站着一个小镇,显得突兀、孤独而又自信。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说,红河谷地一个并不太高的山头都不适合建城,如果更高一点,将会凉爽;如果更低一点,将会多水。而迤萨却不高不低,既干热又缺水,倔强地将自己安放在这里。关于迤萨为何在如此尴尬的地方建城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一个普遍的依据是:迤萨是江内(红河以北称江内,以南称江外)与西南诸夷联系的必经之地,是古驿道上的重要驿站。或许这就是迤萨存在的一个重要意义,当赶着马帮的旅人远远地看见这座山头上的城市时,尽管大概还要一天的时间才能抵达,但他们疲惫的心却已踊跃。迤萨如一个登高望远、倚门而待的母亲,等你归来。
这座城市因马帮而兴盛
清乾隆年间,迤萨北郊发现铜矿。江内石屏、建水等地汉族纷纷迁入,入口剧增。商旅亦日趋繁盛,往来于江内汉地与江外土司辖地的物质在迤萨成交、集散。咸丰年间,盐业兴起,思茅、磨黑盐经元江从红河水运运抵迤萨,再由此发散到周边地区,迤萨由此形成“江外名城”。清道光末年,迤萨铜矿停产,地方经济顿时萧条。为摆脱困境,这些几十年前才来自“淘金”者后裔开始“下坝子,走马帮”,开辟前往东南亚国家经商的国际贸易渠道。        
从清末到解放初,迤萨人赶马帮的历史持续了近一个世纪。起初,迤萨马帮主要向越南、老挝等东南亚国家山区中的少数民族出售土布、盐、铁制工具等日常生活生产用品,进口鹿茸、熊胆等珍稀山货等。后来,东南亚国家大都成为英法殖民地,中国也深陷半封建半殖民的艰难处境,大烟和洋货便成为迤萨马帮的主要贸易货物,这种特殊的历史也造就了迤萨马帮畸形的繁荣,进而在某种意义上造就了我们今天看到的迤萨古城。同样赶马人从东南亚学来的西式建筑风格在这个哀牢山中的城市生根发芽。
背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西方建筑风格
迤萨东门附近是老宅的集中区,以姚初基和钱二官宅院最为豪奢,门房、马房、庭院、正房、别院、厢房、水牢等一应俱全,明清式的四合院雕梁画栋,雍容尔雅,然而青瓦飞檐下却装饰着玻璃窗子和观景阳台,青石条皆用千里之外的法国水泥砌就,拱门、罗马柱、浮华的巴洛克式雕塑也不时在庭院外墙出现。可以想见,当时的主家太太一定会常常在这中西混搭的建筑中听着唱片机,喝一杯咖啡,消磨那因为良人远去的寂寞时光。姚宅整个建筑与东城门连为一体,占地最广,雄立山头,外以几米高的青石围墙环护宅院,宛如城堡,而围墙上的数十个射击孔,也流露出主人财富的丰厚,事实上这并不是过于谨慎,围墙上的枪痕弹孔说明了主人的先见之明。钱宅相对小巧,但却别具意味。这个土司家的二子因为没有继承权而开始走烟帮,其倾斜的门楼和拱门据说便是缘于做的是偏门生意。一条仅容一人通过窄窄小巷过去,是一个造型不规则的小四合院,据说这偏四合院是钱二官小妾的住所,而窄巷子,则是他晚上醉酒归来踉踉跄跄地前往小妾住所的通道,故意设计得特别窄,以防主人跌倒。
在传统中融汇,形成了中西合璧
或许是地形的限制,迤萨古镇现存的多数古宅院还是以中西结合的小四合院为主。穿梭在曲曲折折的巷子里,或爬上几米、或左转两步、甚或有时似乎还要转回去再走几步。古镇的道路仿佛是迷宫,构成迷宫主体的则是拥挤在一起的一家家古宅院,涂着金粉的格子门,迎风而立的多重门楼,以及青苔暗生的青石墙角,古镇上的建筑无时不在述说着旧日风流。尤为令人唏嘘的是,迤萨古镇上许多老房子,至今仍有人居住使用。当一位头发洁白的老人操着陌生的方言向你讲述他的祖先如何在走马帮归来后修建宅院时,你能感到他的自豪是多么的真诚。
不要忘了这里的哈尼人民
云南小村子
微信号:YunnanVillage
关注云南小村子
看神秘古老村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