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

 水木年华138 2016-09-19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国,在很多文献中有记载和可考证,在此之前中还没有过一个国家性质的社会形态。在夏朝之前的时期被称为“上古时代”,又称“三皇五帝时代”,王权在部落联盟首领手中,而后世对其尊称三皇五帝。

四方部落首领带领着大大小小的部落,自给自足,他们不断融合影响形成了庞大的部落联盟,部落联盟首领领导着四方部落,成了真正的领导者和权利者,形成那个时期特有的分工、职责、礼仪、文化,甚至传位制度。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尧舜就是当中杰出的贤明君主,备受部落爱戴。尧舜让位更是形成了上古时代特有的“选贤举能”的禅位制度,无论身份地位,必须是品行端正,善良能干的人。舜在位时,黄河泛滥,百姓居无所、耕无地,苦不堪言。夏部落首领鲧治水不成,被处死。鲧死后,鲧之子禹戴罪立功受命治水,团结各联盟部落上山下水,挖山填坑,刻苦勤勉,治理有效,受众部落人民敬重和爱戴,在各部落首领中也很有威望。于是在舜让位时,禹被很多人举荐。

众望所归,禹在舜死后被拥戴正式继承王位。禹后期,仍然按禅让的传统想将首领的位置传给有民望有才德的皋陶,可惜皋陶早逝,禹又举荐治水有功的伯益。可有人觉得伯益威望不够,禹死后,禹的儿子启被夏部落拥护,打败了伯益取得王位。启的即位改变了禅让制,由原始部落的公共选举变成了子承父业的世袭。社会性质从原始部落的公共所有变成财产甚至奴隶的私有化,也由此拉开了中国四千年王位世袭制即“家天下”的序幕。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夏朝自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商立国,在后来出土的同时期文物中,据考究其中有些青铜器和玉器的年代要更早,甚至可追溯至上古时代之前。虽然夏之前无法考证,但夏朝让历史文明进入王国时代,是中国的起源,也因此千百年来中国人都以华夏子孙自称。

那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第一个王朝要称作夏呢?关于“夏”的来源,说法不一。

有说是因为禹曾封夏伯,所以得“夏”字;又有称是启西迁至一个叫做大夏的地方,因地得名;更为有力的说法是,“夏”是夏部落图腾的象形字。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史记·夏本纪》司马迁记载“夏”是禹分封的姒姓十二个氏族的部落的名号,夏后氏为首,是以为国姓。禹是夏部落首领,原姓姒,其父鲧曾封崇伯鲧,禹也称崇伯禹,伯是爵位。启即位后,改伯为后,后有君王的意思,称夏后启,禹亦称夏禹,夏族也称夏后氏。

在夏后启之后,夏王朝世袭12代,传位15位帝王,历经太康失国、后羿篡位、少康中兴及暴桀亡国,共四百多年。尽管夏朝覆灭,但中国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的由此开始了。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夏朝在鸣条之战被商部落首领汤打败,夏王朝覆灭,汤在毫被推立称王。而夏王朝的人民被迫分散,有的留居中原不愿离开,有的往南方迁徙到了南巢,有的则北上,最终与蒙古部族相融合。后世所称的匈奴极有可能是北上夏族的后人。关于殷商的夏裔,有书载说“殷时或封或绝”。

尽管如此,无论是百年还是千年的后世,夏朝的历史和文化仍然被尊崇,在后来的卜辞和文献中屡见关于夏后裔的记载。

夏商周都尊崇夏禹,在封地封诸侯国的时候都奉行“夏君夷民”。在商朝长达六百年的政权被周武王取代后,周武王依然四处寻找夏的后人,希望沿用国祚,继续对夏君主的祭祀。后来找到了大禹的直系亲属东楼公,封杞地重建杞国,杞国历史可考有一千多年。据闻,孔子推崇夏礼,曾于春秋末期到访过杞国。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考古发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有多次记载一个叫做土方的方国。郭沫若等人认为它是夏朝覆灭后的夏族剩余力量。

据记载,土方在殷商北面,是一个有实力的游牧部落。甲骨文还多处记载土方侵犯商边境,商王武丁多次征讨。最终土方大败,归顺商朝,为镇压摄制他们,商朝在土方中心建城“唐”。周武王改商为周后,被封诸侯国唐国。后来周成王时期,又因发生叛乱,封给了周成王弟弟叔虞,也称唐叔虞。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后来的秦始皇也曾在巡狩时,去过会稽山拜祭过夏禹,有“李斯碑”为迹;汉武帝时,司马迁也曾探寻夏禹的墓地;南朝梁武帝多次建禹庙,尽管被毁仍反复重建修复,可见对夏禹的尊崇。

即使时至今日,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陵,在夏启时期就有祭祀记载。尽管中国几千年历史动乱,朝代更替,战争不止,但大禹陵还是被多次重建而保存至今。历史上,大禹一直被推崇,记载中也多次举行大型祭祀活动,明清最为完整和隆重,现在还有很多人专门去祭拜。

中国人都是他的后代,现在还有很多人祭拜,距今已超过4000年而在今天大禹陵的禹陵村依然有世世代代为禹守陵的姒姓夏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