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最反复无常的诸侯,孙权被坑惨了

 汉青的马甲 2016-09-19

西汉

东汉

三国

晋朝

十六国

作者|我方专栏作家南门太守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580字,阅读时间:6分钟

孙权给人的感觉一向老成持重,喜怒不形于色,是个沉稳的领导。但孙权也有意气用事的时候,他曾与猛虎搏斗,还喜欢在大风大浪里行船,骨子里好冒险。

喜欢冒险的孙权,在称帝后的嘉禾二年(233年)差点干出一件更出格的事,他要从江东沿海路打到东北去,这让很多人吃惊不小。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要从头说起。

这一年,远在辽东的公孙渊突然派人来到建业,也就是今南京,他要向孙权称臣。辽河是《山海经》所说的“六川”之一,是东北最大的河流。辽东泛指辽河以东的地区,大体相当于今天辽宁省东部、南部,以及吉林省的东南部一带,战国至两汉,均在此设辽东郡。

当年关东联军与董卓作战,董卓在名将徐荣的推荐下,派了一个叫公孙度的人到辽东郡当太守。公孙度挺有两下子,一去就稳定了局面,成为一股割据势力。

公孙度将原辽东郡分成了辽西郡和中辽郡,加上原来的辽东属国、玄莬郡、乐浪郡,干脆创设了一个平州,自称平州牧,同时自封为辽东侯。他还派人越过渤海到达山东半岛,占领了一部分地区,在那里也设置了一个新的州,叫做营州,任命了营州刺史。

一个郡太守转眼间下面管了两个州,要知道东汉一共才13个州,公孙度俨然成了东北王。公孙度死后,他的儿子公孙康掌权,公孙康死后,儿子公孙晃和公孙渊皆年幼,于是由公孙康之弟公孙恭继任。公孙恭身体不好,不能治国(病阴消为阉人),在位六七年,公孙渊长大成人,他有祖父公孙度的气势,是一个强人,胁迫叔父公孙恭退位,成为公孙氏的第四位辽东王。

汉末几十年里辽东一直为公孙氏所统治,但他们都接受曹魏的任命,名义上归附于汉朝或和曹魏,公孙渊上台后情况发生了改变。

公孙渊生性不安分,本来天下形势已经变了,曹魏政权逐渐稳固,三分已定,对于背后的这只猛虎,曹魏有识之士已纷纷建言予以铲除或颠覆。可还没等这边动手,公孙渊那边却频频有了小动作。

公孙渊知道曹魏视自己为心腹大患,迟时会解决自己,所以他努力扩充自己的势力,并积极拉拢曹魏的敌人,形成反曹魏联盟。曹魏的敌人现在是蜀汉和孙吴,蜀汉距辽东太远,中间道路不通,孙吴虽然中间隔着曹魏,但从海路可以直达,公孙渊于是决定与孙吴结盟。

这就是公孙渊突然派人来孙吴的背景,他派来的人是校尉宿舒、郎中令孙综,他们带着厚礼,还有写给孙权的奏章,愿意臣服。

孙权很高兴,为示庆贺,还特意下诏大赦。

孙权决定接受公孙渊称臣,准备封公孙渊为燕王,加九锡。派太常卿张弥、执金吾许晏和将军贺达率万人乘船由海路去辽东,宣布对公孙渊的任命。

但孙权眼中的天大好事,在孙吴众大臣们看来却不怎么样,丞相顾雍以下群臣几乎一致反对。顾雍等人认为公孙渊反复无常,信誉很差,对他不能太厚待(举朝大臣,自丞相雍已下皆谏,以为渊未可信,而宠待太厚)。众人认为,如果非接受公孙渊称臣不可,顶多派一个低级官员和少数部队护送来使回去就可以了,没必要派两位部长级高官和一位将军率万人前去。

这件事影响很大,就连流放在交州的虞翻都听到了,虞翻认为这件事不靠谱,想上书劝谏又有点儿害怕(欲谏不敢),多年流放生涯磨去了他睥睨一切的脾气。但是不说虞翻又不甘心,于是写信给负责交州事务的吕岱,请他转奏,吕岱后来却没有转奏。

已经赋闲在家的辅吴将军张昭也忍不住跑来劝谏,张昭认为公孙渊称臣只是权宜之计,这种事最不可靠,他如果反悔,也会轻易倒向曹魏一边,到那时派出去的使者都回不来,将被天下耻笑(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於天下乎)。

但这并没有说服孙权,孙权反倒想尽各种办法说服张昭,张昭也更加坚持自己的观点(权与相反覆,昭意弥切),二人相持不下。

孙权急了,手握刀柄,生气道:“吴国士人入宫拜我,出宫就拜先生,我敬先生,已经到了极限,但你多次在公开场合顶撞我(而数于众中折孤),我真怕做出不愿意做的事!”

孙权看来真的急眼了,意思是你再坚持就是逼我杀你。

张昭愣愣地望着孙权(昭熟视权),最后说:“臣虽然知道有些话陛下不会采纳,但我仍然竭尽忠心,不敢不说,这是因为太后临终前呼老臣于床前,吩咐我辅佐陛下的那些话犹在耳边啊!”

张昭说着涕泣横流,孙权也大受感动,掷刀于地,与张昭对泣。可是孙权仍一意孤行,派张弥等人出发。

果然,孙吴的使者到达辽东后公孙渊却犹豫了,他联络孙吴想必是一时冲动,现在认真想想,突然发现孙吴路途遥远,无法作为依托(恐权远不可恃)。

公孙渊把张弥、许晏等人杀了,将首级送往洛阳,上表魏明帝,报告此事。魏明帝派傅容、聂夔为使者,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乐浪公,持节,仍兼任辽东郡太守。

消息传回建业,孙权如五雷轰顶。《江表传》记载,孙权咆哮道:“我活了六十岁(实为51岁),人间的艰难困苦全都尝过(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现在居然被鼠辈玩弄,要把人气死!不把这个鼠辈的头砍下来扔到海里,就没脸君临万国。即使把国家搞亡了,我也要干(就令颠沛,不以为恨)!”

孙权下令要亲自率兵讨伐公孙渊,谁都劝不住。

这一下热闹了,孙权要辗转数千里亲征辽东,走的还是不太熟悉的海路,这就不是冒险了,简直是自杀,要知道他这一走,曹魏在长江以北的大军必然出动来个“渡江战役”,孙权再往回赶都来不及。

在武昌坐镇的陆逊听了大吃一惊,赶紧上表劝谏。陆逊的弟弟陆瑁等人也向孙权上疏,大伙劝了不少,但孙权怒气难消,都不许。

众人接着劝,陆瑁又上疏道:“现在元凶未灭,边境上不断传来敌情(今凶桀未殄,疆场犹警),不应当把公孙渊作为优先考虑对象。愿陛下息怒,暂时停止出兵,然后秘密策划,等条件成熟再做打算。”

在众人不懈努力下,孙权才冷静下来,取消了亲征辽东的计划。

孙吴的使者被杀,派去的一万人马以及大量赏赐给公孙渊的金银财宝都被公孙渊吞没。公孙渊把这一万人拆散,分置于各地。在孙权一生中,合肥遇险是军事上最大的挫败,报聘辽东是他外交上的最大挫败,轻率和急进是产生挫败的原因。

孙权事后也进行了反思。《吴书》记载,孙权下令:“古时赵简子在君王面前唯唯诺诺,不如周舍直言诤谏更有利于国家(昔赵简子称诸君之唯唯,不如周舍之谔谔)。虞翻胸怀坦荡、耿直,喜欢直言,是我们吴国的周舍。如果虞翻还在,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孙权于是下令到交州,如果虞翻还在,就派船把他接回,如果虞翻已经去世,就为他发丧,叫他的儿子承袭官职。

命令到达交州,虞翻刚刚去世。虞翻去世时七十岁,孙权命人把他的灵柩运回家乡会稽郡余姚安葬,让他的妻子儿女回到家乡。

我们爱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