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带上诗,去旅行 | 第二站:与南京有关的十首诗

 sfq1 2016-09-19

唐僧是个信念坚定的人。一路上,妖魔鬼怪人遇了无数,从未改变他西天取经的志向。但就是这样一个信念坚定的和尚,走到女儿国时,也对美女国王说:“来世若有缘分,我们……”

我想说的是,就算一个再不爱诗的人,一生中也总有那么几回,希望自己可以像古装电视剧里的人一样,诗词歌赋,信手拈来。而这几回,如果我没说错的话,大概是在旅游的路上。

风景这东西,用一句诗来形容和用“卧槽,太尼玛好看了”来形容,是不一样的。

从今天开始,我将为大家逐一介绍那些热门城市和景点的相关诗词。


第二站:南京

《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这个耿直boy在朝中得罪了大咖,唐玄宗给了他一笔封口费,“赐金放还”了。李白受了一万点伤害想要作诗排解,然后他就来到了特别容易产生灵感的黄鹤楼。不巧,黄鹤楼上写着一首诗,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没错,就是“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那首。李白当时特别想举报那个叫崔颢的家伙破坏文物,但想了想,这位崔先森写得确实好,只能长叹一声,拂袖去了。等他走到南京的凤凰台时,仍然不忘崔颢那首诗,心想我李白怎么能让人比下去呢,就作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看看首联,是不是跟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有些相像?都是感慨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不过李白就是李白,不可能做“洗诗”的事情。颔联怀古,追忆南京在六朝时期的繁华,而如今,已破败不堪。颈联登临远眺,欣赏美景。尾联抒情,与崔颢的差别最大。崔颢的尾联在抒发羁旅思乡之愁,而李白的,则感慨命运坎坷之忧。

另外,李白这个自由散漫惯了的人是从不被规矩拘束的。当然也包括诗歌的格律。而这首,是李白少有的七律作品。

《金陵酒肆留别》——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这首诗读来就觉得很欢乐。没错,当时只有二十五岁的李白刚刚从老家四川出来,立志要访遍名山大川,要报效祖国,还要当个神仙。哎,不得不说,他想多了。这一点,后来他自己也发现了,但是当时,他还沉浸在自己的远大理想、如画般的山山水水,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相逢与惜别当中。

暮春时节,风飘柳絮,使小小的酒店里香飘四溢。等等,柳絮有香味吗?当然没有。那李白怎么嗅到了香味?我想,一是南京的美景与盛情,而是小店的美酒。这不,老板娘新酿的美酒正邀他品尝。南京当地的朋友纷纷前来饯别,朋友们恋恋不舍,李白欲走还留,个个饮尽了杯中之酒。暮春的景致、吴姬的美酒、朋友的情谊,让李白醉了,他顺手一指酒店对面的长江说:“你们去问问那东流的江水,我离别的情谊和它比起来,谁更长?”

李白,不是什么东西都要来比长短的。比如你这首诗,只有六句,很短,但是妙极。

《长干行》 ——李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说到李白诗中留下来的佳话,没有比“青梅竹马”和“两小无猜”更加脍炙人口了。这首诗比上一首还要早一年,当时李白刚来到南京不久,有一天闲游到长干里,也就是南京船民聚集的地方,感受到了船家生活,便写了《长干行二首》。

李白是月亮和酒的带盐人,其实,他也很喜欢为妇女带盐。他一生写过一百四十多首闺怨诗,真可谓妇女之友哇!这一首,又是在抒发船家女子的感情。这是一首很长的诗,表达了船夫出行之后,船家女在家思念、守望、担心的感情。节选的四句最为著名,写一对船家儿女少年时纯真的爱恋。你骑着竹马过来,我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我们同在长干里居住,两个人从小都没什么猜忌。重点要说的是:床,指的是井边的围栏,而非睡觉的床。不仅这首,“床前明月光”的“床”也是如此。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公元826年,刘禹锡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二年之久的贬谪生活,要返回洛阳开始他新的人生。路径南京时,作了这首诗。在这里,我必须要对乌衣巷,以及乌衣巷的悲剧作一个介绍。乌衣巷:南京城内的一条街。三国时期吴国曾设军营于此,为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唐之后,乌衣巷沦为废墟。

刘禹锡带着二十二年失落的心情来到了如今也破败不堪的乌衣巷,一时间,身世的坎坷、国运的沉沦、世事的沧桑,都浮上心头。当年人迹鼎盛的朱雀桥,如今长满了野草野花,乌衣巷口也只能看见一轮斜阳夕阳西下。从前在王谢大堂前筑巢的燕子,如今再来飞进平常百姓人家。朱雀桥没变,风光缺变了;夕阳没变,乌衣巷却变了;燕子没变,筑巢的人家却变了。

如今我们再去乌衣巷,也可叹一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买卖家。都是买东西的了。

《泊秦淮》——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杜牧一生最爱两样,妓女和历史。总有人喜欢用“赢得青楼薄幸名”来说杜牧怎么怎么样。我到觉得,在那个社会,性情与人品关系不大。就算有关系,与诗品关系也不大。

杜牧从水路沿着秦淮河来到南京。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水、烟、沙被“笼”在一起的美妙景象。来不及欣赏,一切自然的美景就被灯红酒绿的酒家给覆盖了。诗的重点在后两句。后两句的重点又在“商女”“恨”和“后庭花”这三个词上。商女即歌女,歌女不知道亡国之恨,还在酒家里唱着《玉树后庭花》这样的靡靡之音。

那么,《玉树后庭花》怎么就是靡靡之音了呢?当然有典故。南朝的陈后主——陈叔宝是个酷爱音乐的皇帝。每天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填词作曲之上,他向国人大声宣布:“我就是要玩儿音乐。”他一生最得意的作品就叫《玉树后庭花》,终于在一片歌乐之声中,陈朝完了。于是人们就说《玉树后庭花》是亡国之音。

这首诗看似杜牧在谴责商女不知道国家危亡,还在唱亡国之音,实则,国家危亡又岂是一个商女可以挽救的?杜牧难道不懂这个道理?他当然懂得,他真正恨的人,我知道,你也知道。

漫游秦淮河上时,那句“夜泊秦淮近酒家”,真真儿很应景。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南北朝时期的陈朝死在了音乐上,而之前的梁朝则死在了皇帝对佛教的迷信上。梁朝的建立者叫萧衍,据说是西汉开国丞相萧何的多少多少世孙。后来当了皇帝之后不知怎么了,人家放下屠刀、看破红尘,皈依佛门了,而且还三次。并且要求大臣和百姓们跟他一起不近女色,不吃荤腥,这个朝代就算完了。到了唐宪宗之后,唐朝也有那么几个皇帝开始笃信佛教,江山社稷的一切大事都寄托在拜佛这件事上。杜牧看不过去了。

杜牧这年来到南京,这是当年南朝的都城,不禁想起当年梁朝事佛的虔诚,到头来是一场空,不仅没有求得长生,反而误国害民。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一首就是。黄莺、绿树、红花、山水、村郭、酒家、寺庙、楼台、烟雨,一切都是景,然而,一切又都流露出杜牧对当时政府的劝诫之情。尤其是结尾的“烟雨”二字,意味深刻。

如今已经没有那些政治上的纷扰了,但这首诗里的景致还是值得吟咏的。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和皇宫所在地。这首诗诞生的时候,距离唐王朝彻底灭亡,还有二十四年。大厦将颓,回天乏术。韦庄客游南京,感慨世事凋零,赋了这首诗。

江南美景如旧,并没有因为这个朝代的没落而暗淡,烟雨蒙蒙,绿草如茵,总是一副盎然的样子。然而美景背后,六朝先后衰亡,往事如梦,灰飞烟灭。再细听那林中的鸟叫,都那么哀婉伤心。鸟有心,但柳无情,不管兴衰,只顾着笼罩十里长堤。

哎,景物依旧但人世沧桑,杨柳无情人有恨。

《望江南》——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要说对南京有感情,谁也比不过李煜。南京是他的,哦不,整个南唐都是他的,南京是他的首都。然后,就在公元975年,赵匡胤的兵马杀到了南京,李煜出降,南唐这个国就没了,南京这座城也归了别人。

多少恨,谁知道有多少恨,谁能理解一个帝王沦为了阶下囚之后对他的故国,对他的江山,对他的臣民会有多少恨呢?这些恨,都只在昨夜的一场梦中了。在梦里,还像是从前前呼后拥游玩上苑时一样,车如流水马如龙,鲜花和明月都在春风得意时。然而一睁眼,用宋时苏轼的一句话来形容,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

供帝王游玩的上苑已经不在了,但南京城一定还是车如流水马如龙。

《桂枝香》——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王安石一生两次做过江宁(南京)知府。第一次是他当宰相前,第二次是在他当宰相后。这首词是填在第一次还是第二次,没有定论,但是个人觉得是第二次。第一次的时候,他还是“不畏浮云遮望眼”的,还没那么多哀伤和忧愁。

登楼远望,金陵正是深秋,天气已变寒凉。澄江如练一句,化用了南朝谢朓的“澄江静如练”。江面上帆船往来穿梭,西风起,酒旗在小街飘扬。画船如同在淡云中漂游,白鹭在银河里飞舞,画笔难以画出这样的画面。遥想当年,金陵何等繁盛,只可惜六朝君主一个个地相继败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怀古,无不对历代荣辱喟叹感伤。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最后一句不解释。

《临江仙》——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雕零。

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第一个写“庭院深深”的不是琼瑶阿姨,呵呵,也不是李清照,是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你会不会说李清照抄袭欧阳修啊?不麻烦你了。李清照自己说了:“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这是写在冬去春来的一首词,按说该充满生机,只是这座城市在北宋灭亡的大背景下,在词人忧伤的眼中,也是另外一番景象。尤其是最后一句,元宵赏灯也没有意思,踏雪寻梅也没有心情。

她有没有意思,有没有心情已成往事,我们游南京应该是有意思、有心情的,那就把这句话改成:试灯有意思,踏雪好心情。

--- END ---

子聿 | 一个不太着调但非常靠谱的语文老师

偶尔文艺,偶尔逗比,一直很有意思……

微信公众号:丑文 <ID:ziyuchouwe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