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写作都会遇到哪些常见的问题

 杏坛归客 2016-09-19

 

一、夹生类

字面通而意不足、气不贯,谓之夹生。在当代诗坛,煮夹生饭的作手不在少数,随便翻开一本诗词刊物,没有不带夹生饭的。犯这类毛病的人,多为格律娴熟者,火候往往差在文字驾驭上。


二、离类

似是而非,生拼硬凑,附会牵强,不着边际,谓之“游离”。这也是诗词创作中的常见病之一,在即事、咏物之作中尤其流行。


三、胖类

诗词以精炼为要,能用尽量少的文字表达尽量多的意思,才算得上是高手。常见有一类诗人,下笔总是难以自控,往往把能用五言表达的内容写成七言;能用绝句写完的东西拖成律诗。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虚胖”。在当今诗坛,此病较为普遍。


四、形类

所谓“畸形”,是指格律上未过关,完全不懂平仄声韵,写出来的东西只有字数相符,余皆不协。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有“硬伤”。


五、靶类

在诗词创作活动中,常常可以看到许多机敏的作者,能较好地捕捉生活中的新事物、新题材,却不善于选择切入的角度,以致瞄准了射不中,或射中了扎不深。上好的材料,造不出上好的产品来。


六、血类

翻开各类诗词刊物,我们不难发现许多看似像诗实则乏味的作品。这类作品,语言既通,格律也合,缺少的只是诗的意象与韵味。犹如一个人患了“贫血症”,外表似乎正常,实则经不起摔打。


七、合类

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或者多种毛病同时出现,类似于“综合”症。此类病不便也不必单独归类,应根据各具体对象的症状和程度,对症下药予以治疗。

以上七大分类,是熊东遨老先生在新书《诗词医案类编》中提出的观点。他在书中将诗词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常见错误喻为“疾病”,将内容总结归纳为“夹生”类、“游离”类、“虚胖”类、“畸形”类、“偏靶”类、“贫血”类、“综合”类等七大类。以“医案”为书名,很好的体现了本书的主旨:医诗。一个案例就是一个药方,有的放矢的医治。通过大量实例“药方”,对诗词创作中的各类常见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及精彩到位的点评修改。

作者介

熊东遨,别署忆雪堂。1949年生,湖南宁乡人。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楹联学会、新华诗社、《诗刊》子曰诗社顾问,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湖南诗词协会副会长。长期从事诗词创作和理论研究,已出版《求不是斋诗话》、《古今名联选评》、《诗词医案拾例》等专著三十余种,参与《诗经鉴赏辞典》、《唐宋八大家鉴赏辞典》、《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百年文言》等数十部大型文献辞书的编撰。2015年获“诗词中国最具影响力诗人”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