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文方 古人为什么写难懂的文言文,因为古代没有纸张与印刷术,文字载体是比较沉重的,书写程序也比较繁琐,适合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更多的意思,这样情况下就有了文言文。 古人为什么要创建平仄、押韵、繁琐的律诗,个人感觉不仅仅是为了写格律诗词,由于古代没有拼音,各地方言不一,创建格律诗词的写作有利于普通话的推广,统一文字。 格律诗的平仄与韵脚严重限制了写作的思想与诗歌创作意境。如果国家把格律诗作为科考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内容,写格律诗就是每个考生必须学习的课程。根据历史记载,唐朝、宋朝等科举考试都有格律诗。格律诗词就是在科举考试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 在民国时期,外国人把拼音嫁接到我们的汉字上,推广普通话有了根基,格律诗也不再作为考试的内容了,格律诗的推广也失去了基本意义。 因此, 有些学者想改革格律诗的写作方法,但改革的意见并不统一。笔者认为,格律诗在保持韵脚的情况下,要向长诗或者长排诗发展,突破格律诗四句、八句的单调性。 如果格律诗向长诗发展,写规范的格律诗就更加困难了,这没关系,就随意写吧,写格律诗的老师们的文字功底都很好,写成了一首过度性的现代长诗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我写格律诗是外行,欢迎诗友们留言评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2021 12 2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