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花小鼠 2016-09-19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仲春与暮春之交,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的前身为古时的寒食节。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子推言避世,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与晋文公重耳流亡列国,割股(即大腿)肉供文公充饥。文公复国后,子推不求利禄,与母归隐绵山。文公焚山以求之,子推坚决不出山,和他的母亲一起抱树而死。文公葬其尸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于子推焚死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后相沿成俗,称寒食节。清明踏青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此风俗盛兴于唐宋。迟迟暮春日,天气柔且嘉。四月晴暖,春回大地,正是踏青的好时节。从前,人们聚亲约友,承大好春光至郊外游玩,围坐野宴,抵暮而归。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尤其是对于女子来说,旧时可谓“养在深闺无人识”,清明祭祖这天,便是女子们出门的好时节,她们会精心梳妆,早早出门,祭祖之后便可踏青游玩,赏大好春色,梨花淡白,杨柳深青,野有清风蔓草,于水边逢一良人。


弄柳

寒食时节雨纷飞,

春风杨柳映翠微。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柳,为寒食节象征之物,原为怀念介之推追求政治清明之意。古时,踏青的人们顺手折下几枝柳条,既可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清明弄柳”这一传统习俗,在宋代达到了极致。那时,家家户户都在门上插柳条,时称“明眼”。所谓“明眼”并不是祈盼眼睛明亮,而是为了驱邪,意是辨明鬼邪,守护家门,此时的柳枝与桃枝功能相近。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荡秋千

桥边杨柳垂青线,

林立秋千挂彩绳。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秋千原为古代寒食节女子的游戏项目,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点绛唇》词曾描写道,“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后来荡秋千不限于女子,成为男女皆宜的游戏。相传,荡秋千可以驱除百病,荡得越高,象征生活越美好。

放纸鸢

春之风自下而上,

纸鸢因之而起。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清人潘荣陛所著《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明扫墓,倾城男女,纷出四郊,提酌挈盒,轮毂相望。各携纸鸢线轴,祭扫毕,即于坟前施放较胜。”古人还认为清明的风很适合放风筝,有“清明放断鹞”之谚。 在古代,放纸鸢不仅是为了游戏,更是祈求好运的方式,借风筝放走晦气,消灾解难。许多人把自己的疾病烦恼写在风筝上,待升到空中时剪断风筝线,让它随风飘逝,希望带走所有的秽气。

食青团

捣青草为汁,

和粉作粉团,

色如碧玉。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清明时节,江南一带习惯吃“青团”,甜而不腻,肥而不腴,亦是祭祀祖先的必备食品。制作青团所用的,是清明前后才有的野菜,包括艾草、麦浆草、鼠曲草等。用这些野菜给面团上色,包入豆沙馅蒸熟。做好的青团颜色碧绿,糯韧绵软,带着一股淡淡的青草味,绵远悠长,仿佛要把整个春天吃进嘴里。

祭祖

乌啼鹊噪昏乔木,

清明寒食谁家哭。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清明祭祖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唐朝之后,扫墓成了清明节的传统习俗。白居易诗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时至今日,人们依然有上坟扫墓,清明祭祖的习俗:为故去的亲人铲除墓地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或燃纸钱金锭,或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怀念。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乍疏雨,洗清明。

风暖繁弦脆管,

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四月,万物齐洁,景明气清,最宜踏青寻春去。正蹊堂愿您的生活,澄澈清明。日耀东方,煌煌朱槿花开,裁一段锦瑟年华,织就华美绣鞋。穿布鞋,踏青去,遇见春色如许。

清明 | 正是踏青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