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来是他在幕后帮李世民篡改历史

 邓超越梦想 2016-09-19

2016-09-19 高成 时拾史事

六月一日,二日,三日……接下来的一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曾经的曾经,帝国首都长安的城门前,两派势力相互厮杀,血流成河,场面极其血腥......毫无疑问,这场斗争的结果,势必影响这个国家的命运。双方不论谁赢了,必一方会被后世指责。两年后,失败者下葬了,一千多年后,准确说是三年前,他的墓志又被挖了出来。拭去泥土,内容如下: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王讳建成,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薨于京师,粤以贞观二年岁次戊子正月己酉朔十三日辛酉葬于雍州长安县之高阳原。

看完后,你会发现这块墓志是何等的言简意赅,一个谥号是王的人,墓志竟然只记载名讳、忌日、葬日、墓址,太奇怪了。就算是僧人、低级嫔妃,也不至于是寥寥数语呀。这么说吧,就好比看新闻,内容越少,往往事越大。李建成墓志的简略,恰恰反映了李世民内心深处的纠结与不安,人虽然是他杀的,但此时的他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最为稳妥,索性,就不写了吧(想想武则天的无字碑,会不会也是这种情况)。

又过了十几年,李世民捧起了大臣编的本朝史,当他逐字逐句地审视完内容,却连连摇头。“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读起来感觉作者在刻意隐藏什么,有难言之隐,不禁让读者浮想联翩。为此,李世民对房玄龄下达了重要指示,说:“昔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季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以,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我在六月那天杀大哥和弟弟,是为了保卫大唐的江山社稷,是为了天下苍生,如此大义灭亲之举,你们何必遮遮掩掩!于是房玄龄又去修改《高祖实录》与《贞观实录》,争取符合领导的要求。

原来是他在幕后帮李世民篡改历史

(唐墓壁画)

本来史官记载了什么,皇帝是不能看的,应该回避。唐太宗明明知道,但他就是要看,因为他对过去的很多事情不放心,怕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被后人知道了,影响不好。尤其是六月四日发生的玄武门之变,更是李世民极其渴望修改的。道理虽然如此,但肯定不能明说,所以在李世民口里,看《起居注》《国史》的理由变成了:“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朕跟以前那些皇帝不一样,情况特殊,我看它们,是为了纠正自己的过错,吾日三省吾身。

谏议大夫硃子奢一听,得了吧你,你那点花花肠子谁不清楚,连忙劝谏,其中有言:“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皇帝都看过了,史官为了保命,肯定往好的写,这样写出来的历史,还有谁相信?可是李世民终究放不下那颗蠢蠢欲动的心,还是看到了。

修改历史的幕后人员

四百多年后,一本叫《新唐书》的正史横空出世,翻开其中的《奸臣传》,第一位奸臣的就是上篇文章的主人公——许敬宗,据《许敬宗传》透露,老许之所以成为奸臣,一个理由是他财迷心窍,利用职务之便,蓄意篡改历史。因为怕你不相信,作者特意举出了几个事例证明,给人一种铁证如山的感觉。其证据如下:

1.抹黑封德彝。大业末年,江都之变爆发,许敬宗的爸爸许善心和虞世南的哥哥虞世基同日遇害。当宇文化及的屠刀架在二人脖子上时,虞世南伏地,请求替哥哥去死;许敬宗则手舞足蹈,哀求饶自己一命。当时封德彝担任内史舍人,眼前的一幕他看的清清楚楚。事情过后,他趁机对人说:“世基被诛,世南匍匐而代;善心之死,敬宗舞蹈以求生”。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许、虞二人的境界高下立判,于是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全国人民都知道许敬宗贪生怕死了。为此,老许怀恨在心,等到给封德彝写传记时,心里那叫一个高兴,你也有今天!总算找到机会报仇了,干脆就“盛加其罪恶”。

2.拔高钱九陇。钱九陇,本是个皇家奴隶,出身卑微。后来许敬宗看钱将军发达了,把女儿嫁入了钱家,收了不少好处。等到编写史书,为了让亲家名垂青史,捏造了许多功绩,还把他和刘文静、长孙顺德放在同一卷中。

3.美化尉迟敬德。许敬宗的儿子娶了尉迟家的女儿,为了帮尉迟敬德一把,许敬宗不光把尉迟将军的劣迹剔除了,还无中生有了许多优秀事迹,比如李世民曾经写了篇《威凤赋》送给长孙无忌,结果许敬宗改成赐给了尉迟敬德。

4.美化庞孝泰。百州人庞孝泰,本来就是个“蛮酋凡品”,他曾率领军队征讨高句丽,高句丽人知道他懦弱,派兵击败了他。结果许敬宗收了庞将军的钱,竟然在史书里写庞孝泰屡屡打败敌军,斩获数万。诡称:“汉将骁健者,唯苏定方与庞孝泰耳,曹继叔、刘伯英皆出其下。”

当初李世民篡改历史,说唐朝的江山都是他打下来的,如果没有秦王高瞻远瞩,极力劝说,李渊压根不会想到起兵。在征服天下的过程中,也完全是李世民的功劳,父皇只不过是躺赢,所谓老子坐殿,儿子打江山。至于李建成和李元吉,更是被刻画成了嫉贤妒能的窝囊废,他们沉迷酒色,狩猎无度,“以庸劣居其右”,为了保住地位,多次暗害秦王,幸好秦王福大命大,死里逃生。随着形势越来越危机,李世民最终忍无可忍,不得已杀了他们。

许多人对以上说法深信不疑,觉得既然正史记载了,肯定就是史实。要是真这样,正中李世民下怀,他就是希望后人如此思索,掩盖自己夺位不正的硬伤,如果不抹杀李建成的才能、功绩,当世和后世的老百姓就会问了,李建成表现地还不错呀,怎么就给杀了,李世民政权的合法性就会被质疑,这样明显是不利于他的统治和个人名誉的。同样,两唐书对许敬宗的质疑也是值得怀疑的,不能正史说什么就接受什么,正史也是人写的,作者也有他的政治目的和个人好恶,尽信书还不如无书呢,更何况是历史这样的人文学科。

到底是谁在篡改?

读完上面四个罪证,你肯定会有一种感觉,许敬宗权力非常大,只要给他钱,他就帮你办事,几乎是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为所欲为。然而,这明显是做不到的,因为许敬宗撰写的并不是他个人的专著,他参与的是官方历史的修订。既然是为政府做事,肯定就不是他一个人在做,别说皇帝不会允许你一个人写,就算让了,工作量这么大,写到猴年马月也写不完呀。比如开头我们就说到,除了许敬宗,还有房玄龄也参加过,再加上敬播,褚遂良等,做这个事的大臣肯定不少。如果许敬宗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私自篡改历史,很有可能会被同僚发现,到时他肯定是解释不通的。

不光同事会看,皇帝也是要看的,而且还会提出修改意见。你如果自己篡改历史,被皇帝看出来了,八成就摊上大事了。咸亨四年,李治对大臣说:“昨观国史所书,多不周悉,卿等必须穷微索隐,原始要终,盛业鸿勋咸使详备。”随后下诏“刘仁轨等改修国史,以许敬宗等所记多不实故也”。这两句话透露了几个信息,第一,李治跟李世民一样,要看国史。第二,许敬宗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团伙作案。第三,老许编的国史有很多不实的内容,连李治都看不下去。

的确,国史的编撰是个极为严肃的问题,对当局来说,关系到政权的政权的合法性,不容有错。对个人来说,千秋荣辱,尽在其中,谁希望自己遗臭万年,被子子孙孙视为反面人物?所以历史不是你想改就能改,尤其是敏感的本朝史,更要尽量根据今上的指示办,否则皇帝不信任你,官不好当了。因此,与其说许敬宗篡改历史,还不如说李世民父子篡改历史,老许只不过是个执行的,他能左右的东西不多。

封德彝被黑的真相

知道了这些,可以明白了,许敬宗等人确实篡改了历史,但怎么改,恐怕不是他能决定的。就算没有许敬宗,也会有李敬忠,王敬忠去做这个事,不差人。下面我们就重新来审视下4条罪状。

第一条指控,《旧唐书》说许敬宗黑封德彝的原因是后者败坏了前者的名声,在讨论这个问题前,有必要了解一下封德彝这个人物。封德彝原名封伦,德彝是他的字,此人颇有才华,尤其善于察言观色,曾经得到过前隋宰相杨素的赏识,杨素说:“揣摩之才,非吾所及”,对封德彝揣摩领导心思的能力赞不绝口,自叹不如。每次和他讨论国家大事,杨素都忘了时间,等明白过来,说:“封郎必当据吾此座。”换成现在的话,就是我在国务院办公室的那个位置迟早是你的,能够获得杨素的认可,绝非等闲之辈。大业十四年,封德彝参与了江都之变,杀死隋炀帝,后来降唐,被李渊看重,封为宰相,贞观初年病故。

原来是他在幕后帮李世民篡改历史

(李渊)

封德彝说许敬宗贪生怕死,“人以为口实”,但这只是封德彝的一面之词。翻看《隋书》的相关传记,可以分析出封德彝的说法可能并不靠谱。《隋书》告诉了我们事情的大致脉络,在宇文化及弑君后,百官前来朝贺,唯独许善心不去,于是其党羽将许善心抓到朝堂,本来宇文化及想释放他的,但因为许善心不向他屈服,触怒了宇文化及,最终惨遭杀害。既然是抓到朝堂,而且针对的是许善心,那么就不关许敬宗什么事了,他当时就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官,没必要把他也抓去见宇文化及吧,他算哪根葱呀。所以许敬宗很有可能并不在场,更不可能“舞蹈求生”了。我们有理由怀疑许敬宗,同样有理由怀疑封德彝。

要是许敬宗真的蓄意抹黑封德彝,那么经过刘仁轨等人的修改,后人应该看不到许敬宗改编过的历史了,封德彝应该清白了吧。但是翻开正史,会发现封德彝仍然不是什么好角色,甚至有人在刻意贬低他。比如有“故(虞)世基之宠日隆,而隋政日坏,皆伦所为也”。把隋政日坏的锅全甩给封德彝了,千错万错都是他的错,明显是有意夸大。可见,封德彝并不是什么唐人认可的历史人物,就算许敬宗不丑化,其他人也会做出类似的事情。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难道是幕后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没错,还真有,以下这段材料就可以反映出来:

时高祖将行废立,犹豫未决,谋之于伦,伦固谏而止,然所为秘隐,时人莫知,卒后数年,太宗方知其事。十七年,治书御史唐临追劾伦曰:“臣闻事君之义,尽命不渝;为臣之节。岁寒无贰。苟亏其道,罪不容诛,伦位望鼎司,恩隆胙土,无心报效,乃肆奸谋……此而不惩,将何沮劝?”太宗令百官详议,民部尚书唐俭等议:“伦罪暴身后,恩结生前,若历众官,不可追夺,请降赠改谥”诏从之,于是改谥缪,黜其赠官,削所食实封。

大意是说当初李渊想把李建成废了,立李世民为太子,但事关重大,手心手背都是肉,心里犹豫不决。思前想后,决定问计于封德彝,听听老封啥意见。封德彝知道后,坚决反对,高祖于是作罢。因为事情非常隐秘,当时全中国没几个人知道。可是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多年后,谈话内容泄露。李世民还是知道了。盛怒之下,唐太宗有种被欺骗的感觉,因为当初封德彝在尚书省患病后,李世民亲自前往慰问。等到他病逝了,太宗“深悼之,废朝三日”,待他不薄。

(唐墓壁画)

如今骗子暴露了,就要清算封德彝。在听了唐俭的意见后,做出处理:把谥号改为缪,并收回赠官。有了这件事,修史书的时候可以给封德彝奠定一个基调了,肯定不能写成什么好人。他心里都反对唐太宗的统治,更倾向于隐太子。

但对于这件事情的真假,坊间存在相当多的争论。既然他们讨论这么敏感的事情,又极为隐秘,肯定是二人独处一室,周围无人,属于宫廷密事。都到这份上了,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理论上讲应该没有第三者知道。所以那个揭秘者是什么身份?他是如何获悉真相的?有没有其他人证物证?而且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人世了,封德彝死了十几年,李渊驾崩了八年,死无对证,他们生前不大可能会把事情说出来,一下子冒出来这档子事,怎么核对?

有人猜测是许敬宗干的好事,因为封德彝诬陷了他,作为报复,他要把封德彝搞臭,礼尚往来嘛。不管怎么说,密谈存在与否已经不重要了,关键是李世民是否信以为真。要是信了,那么史书上对封德彝的评价就不可能正常。一个官方否定的人物,被“盛加其恶”,是再正常不过的的事情。

封德彝的事我们就说到这里。看完以上内容,你也许还会产生其他疑问,既然许敬宗是按照李治的要求改写历史,那么咸亨四年,李治为什么反倒说许敬宗篡改历史了?这不是自相矛盾嘛?李治到底想做什么?针对老许的剩下三条罪证是否正确?这些问题,我们下次再说。

……

(未完待续)

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

想看轻松有趣的历史?想了解正史中的八卦事?想知道历史中的各种稀奇古怪?关注我就对了。

投稿:historytalking@outlook.com

读者群号 535858375

时拾史事是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