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形图与指北针的使用

 夜空下的身影 2016-09-19

要玩好定向、测向,就需要掌握地形图与指北针的识读和运用,地形图是(以下简称地图)是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投影图。

一、地形图的识读

地形是地貌和地物的总称。地貌是地表平坦起伏的自然状态。地物是分布在地面上,人工或自然的固定性物体,如湖泊、道路、建筑物等。地形图是以各种线条(直线、曲线、虚线),图形符号、色彩(蓝、绿、棕、黑等)、注记(文字、数字)组成的。地形图上兰色表示水系:河流、水渠、池塘、湖泊、水库等;绿色表示植被:森林、果园、苗圃等(独立树或树丛当作符号处理,用黑色表示);棕色表示地貌:等高线、土坎、冲沟等;黑色多用于表示地物:居民地、独立地物、道路、境界等;地名和一些注记也用黑色。

(一)比例尺

比例尺是地图上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地图上某距离与相应实地水平距离之比就是地图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公式为:实地距离=比例尺分母×图上距离。地图上绘有直线比例尺,标明比例尺上的长度对应于实地的水平距离,无线电测向运动使用的地图比例尺规定为1:10000到1:50000。

(二)地物符号

地面物体种类繁多,形态各不相同,为便于识别,制定了一些图形、注记来代表和说明实地的某地物体,把这些图形和注记统称为地物符号。大体上分为:

1.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又称轮廓符号)

实地面积较大的“面状”地物,如湖泊、居民地、森林、水库等,其外貌轮廓是按该图所用的比例尺绘制的,在图上可显示其分布和形状,并可量得长、宽和面积(见图5-2-1)。


图5-2-1 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示例

 

2.半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地图上只能量取其相应的实地长度,不能量取其宽度和面积的“线状”地物,如,道路、土堤、电线、水坝、河溪等,其长度是按比例尺绘制的,而宽度因太窄不能依比例尺绘制,只能放大描绘(见图5-2-2)。


图5-2-2 半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示例

 

3.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

实地面积很小,但对判断方位有重要作用的独立物,如亭、塔、独立树等,只能以规定的符号表示。在图上不能量取大小,但可了解其物的性质和准确位置(见图5-2-3)。


图5-2-3 不依比例尺表示的符号示例

4.说明和配置符号

说明符号用于说明图形符号所不能表示的内容,如以箭头表示河流的流向等。配置符号主要用于表示某些区域的土质分布和植被种类等。例如松22/0.3表示该林区的树种为松树,平均树高22米,平均直径0.3米。

(三)注记

城市、村镇、河流名称、水质咸淡、森林树高、河流流速、桥梁宽度和载重量等,难以用符号表示,需要用文字和数字加以说明,叫做注记。例如,某条河流注记20/3.0,表示河宽20米,水深3.0米,水坝注记中分子表示坝长,分母表示坝高。

(四)等高线

1.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等高线的构成原理是假想把一座山从底到顶按相等的高度一层一层水平切开,山的表面就出现许多大小不同的截口线,然后把这些截口线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便形成一圈套一圈的曲线图形,同一条曲线上各点的高程都相等,称等高线(见图5-2-4),各相邻两条等高线的垂直距离相等,称等高距。地形图根据这个原理来表示地貌(见图 5-2-5)。                                          


                     图5-2-4  等高线               

   图5-2-5 等高线显示地貌的原理

2.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

(1)等高线各自闭合,互不相交(在陡崖处可能相交);在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等。

(2)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多的山就高;等高线少的山就低。

(3)在同一幅图内,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陡。

(4)等高线的弯曲形状与实地地貌相似。

3.等高线的种类

(1)基本等高线(首曲线)指在地图上按规定等高距测绘的细实线。

(2)加粗等高线(计曲线)指每隔四条首曲线描绘的粗实线,它便于在地图上计算高程。

(3)半距等高线(间曲线)是按1/2等高距测绘的长虚线。

(4)辅助等高线(助曲线)是按1/4等高距测绘的短虚线(见图 5-2-6)。


图5-2-6  等高线种类

4.高程起算和注记

(1)我国地面的高程是以黄海的平均海水面为基准起算面,由此起算的高程叫海拔。从某一个假定的基准面起算的高程叫标高。两点间的高度之差叫高差。

(2)地形图上的控制点、山顶及地物点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北(在彩色地图上用黑色标注);等高线的高程注记,字头朝向上坡方向(在彩图上用棕色标注)。

(五)、山的各部形态

1.不同地貌形态及其等高线图形

(1)山:用一组环形等高线表示,有时在其顶部最小环圈的外侧绘有示坡线(见图 5-2-7)。


图 5-2-7  山

 

(2)山背:从山脚至山顶的凸形斜面,是一组以山顶为准向外凸的等高线图形(见图 5-2-8)。



 

图 5-2-8  山背

(3)山谷:两山背间的凹形斜面,是一组以山顶(或鞍部)为准向里凹的等高线图形(见图 5-2-9)。


图 5-2-9  山谷

 

(4)洼地:低于周围地面且无水的地方,通常在其等高线图形的内侧绘有示坡线(见图 5-2-10)。


图 5-2-10  洼地

(5)鞍部:通常既是两个山脊的下端点,又是两个山谷的顶点(见图 5-2-11)。


图 5-2-11  鞍部

(6)山脊:是若干山项、山背、鞍部的凸棱部分的连接线(见图 5-2-12)。


图 5-2-12  山脊

 

2、变形地貌识别

凡不能用等高线表示的地貌都称为特殊地貌,亦称变形地貌,如冲沟、陡崖、滑坡、陡石山等。它们是地球内力和外力的长期作用所形成的,为此设计了对应的符号,来识别特殊地貌(见图 5-13)。


图 5-2-13  各种变形地

 

(1)冲沟:地面因雨水冲刷而形成的大小深沟称冲沟。冲沟的沟壁一般比较陡峭,在地图上根据其宽度分别用单线或双线表示,冲沟一般注记深度,如分数式注记,分子表宽度,分母表深度。

(2)陡崖:高地斜面坡度接近垂直(大于70。),难以攀登的陡峭崖壁称陡崖或断崖。符号的实线表示崖壁的上沿部位,注记数字为陡崖的高度。

(3)崩崖:沙质或石质山坡受风化作用向山坡方向崩落的沙土或石硝地段。

(4)滑坡:斜面表面因雨水或其他外力影响而滑落的地段。

(5)陡石山:崖石裸露的陡峭山脊、独立山石。

二、指北针的选用

(一)选择和使用

1.评价指北针的好坏,主要看指针稳定性的高低。稳定性高,指北针质量好;反之,质量差。

2.指北针的主体是由充满液体的容器组成,若发现有气泡产生,则指北针已经失效。

3.用一钢铁物体(如小刀)多次扰动磁针的平静,若磁针每次都能迅速摆动并停止于同一处,则表明磁针灵敏;反之则说明该指北针已不能使用。

4.使用指北针时,应避开各种电器、钢铁类物体。

5.指北针不能在磁力异常的地区使用。

(二)安装

指北针通常应安置在测向机上。安装时,指北针的基准线应与测向机的瞄准线平行,同时应远离测向机的机内磁体,并选用铜螺钉固定。

(三)检验

指北针安装后,应检验该测向机是否对指北针的指向带来误差。方法是选择没有铁磁物体、没

有电器、没有电线等干扰的良好环境;选用无铁钉的大木板或桌子;将安装好的指北针与标准指南

针置于板面或桌面,进行同步比较。先将另一块指北针(称标准指北针)分度盘(360。制)的0。

(N)刻线与磁针北端(磁北方向)同步对正(此时正东为90。、正南为180。、正西为270。),在360。内转动板面,每隔10。测试一次,要求安装在测向机上的指北针指向误差小于标准指北针5。之内。

来源:校园无线电测向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