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孙膑的阴谋(暗黑版)

 剪刀_石头_布 2016-09-19


我们看正史也好,看演义也好,都会经常看到一对对小冤家,针锋相对、你死我活。比如楚汉争霸时候的刘邦项羽,比如三国演义里头的孔明周瑜,再比如我们今天要讲的孙膑庞涓。


孙膑庞涓的故事(原版)


他俩的故事有个浪漫的开局。庞涓和孙膑是同窗好友,一起学习兵法。当年,梁山伯和祝英台也是这么开始的。上学的时候,庞涓的学习成绩一直不如孙膑好。不过,他们还是在一起快乐的玩耍。


后来,庞涓先发迹了,去魏国做了大官,当了将军。当时魏国虽然不复魏文侯时期的全盛时代,但仍然是战国时期的强国。能在魏国当到大将军,说明庞涓在武将世界排名上已经能排到前几位了。所以,庞涓很是得意。


但他也有隐忧。他还有个学习成绩比他好的同学——孙膑呢。于是,庞涓就把孙膑骗到魏国来,利用自己的权力,断了孙膑的两条腿,还用了黥刑,给他脸上刺了字,关在牢里,想就这么废了他。


天无绝人之路。孙膑趁齐国使者来访,疏通关系跟使者见了面,聊了聊。使者觉得这个人很奇特,于是就偷偷藏了起来带回国内。齐国大臣田忌见了孙膑,觉得是个牛人,就推荐给了齐威王。齐威王向孙膑请教兵法,也认为孙膑是个人才,于是要让他当齐国的将军。孙膑说,我是个受过刑的残疾人,做将军的话会让其他国家耻笑齐国的。齐威王听了,就让田忌做将军,而让孙膑给田忌做军师,坐在粮草车里上战场。


这时候,魏军正在攻打赵国,包围了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威王。齐威王派出了田忌。田忌领兵就要往邯郸进发。孙膑却说,魏国精锐都在赵国,他们自己大本营肯定空虚,不如直接杀奔魏国,魏军看到自己后院起火,肯定会撤围回救的。田忌采纳了这个策略。这就是很有名的“围魏救赵”。最后,齐军在魏国的国土上大败魏军。


过了十几年,庞涓领兵攻打韩国,韩国人也来找齐威王求援。齐威王召集大臣讨论。邹忌说,魏国那么强大,而且这次军势很盛,我们去救韩国很可能也是折戟而回,不如不折腾;田忌说,不行,这样的话,韩国就会被魏国吞并,魏国就会坐大,所以,要尽快出兵去救才是;而孙膑说,救是要救的,但如果去得早的话,我们就是替韩国军队做了肉盾,反而听命于他们了,这次魏军是带着吞并韩国的野心来的,等韩国发现亡国迫在眉睫的时候,再来恳求齐国,我们那时出兵,一来可以占魏军的便宜,二来可以占韩国的便宜,岂不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么?


齐威王采纳了孙膑的建议,暗中答应韩使的求救,却迟迟不出兵。韩国听说齐国会派援军,便奋力抵抗,但仍然经历了五次大败,危在旦夕。


于是,齐军出动了,仍然是田忌做将军,孙膑做军师。同样采用上次的打法,不去韩国,而杀奔魏都。庞涓紧急回防,同时魏国国内也调集重兵,并派太子为将军,抵御齐军。这时候,孙膑分析,说魏国人向来看不起齐军,所以,不如将计就计。齐军进入魏境后,每天减少营地做饭的灶的数量,让魏军以为齐军的数量一直在减少,且士气低落。


庞涓果然中计轻敌,于是把大军留在了后面,只率领轻兵精锐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在魏军的必经之路马陵处设伏,并在路边大树上写下六个大字:“庞涓死此树下!”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庞涓晚上到了马陵,举起火把,看到树上的大字,知道中了埋伏,引剑自戕,临死前说道:“遂成竖子之名!”


从此之后,孙膑成为了一个传奇。民间百姓特别追捧孙膑,甚至有神化孙膑的趋势,很多行业都把孙膑奉为本行的祖师爷。这些行业包括但不限于:制靴业、皮革业、烧炭业、豆腐业、泥塑业,等等……


整体来说,这是一个励志的故事,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善人战胜一个强大无耻的恶人的故事。


但,这个故事不合逻辑。很多地方都太不合理。


庞涓傻到这种地步,以为孙膑的兵法是藏在他膝盖骨里面的么?


庞涓要杀孙膑,分分钟的事情,为什么还要养着他供起来?


庞涓当时在魏国做官,孙膑作为一个囚犯如何能见到齐国使者?


……


而且,跟前文提及的其他两对冤家有所不同的是,前两对中那个最后的失败者,无论是项羽还是周瑜,都博得了很多人——特别是脑残女粉丝——的同情,而在孙膑庞涓的故事里,庞涓纯粹是朵绿叶,是跑龙套的。从来没有人同情过庞涓,也没人为他说过话,似乎他的存在纯粹就是为了衬托孙膑的。


我第一次读到他们俩故事的时候,觉得不可思议。这庞涓,简直就是个托儿啊!


我觉得这是个彻彻底底的阴谋,一个舆论阴谋。这个故事是孙膑留给后世的,是“编”出来的。


所以,我决定,动手新编一个故事。


孙膑庞涓的故事(暗黑版)


庞涓和孙膑从小就是同学,而且还是好朋友。庞涓是个老实孩子,而孙膑就比较调皮。他们学的是兵法,兵者,诡道也。所以心思活泛的孙膑受老师表扬的时候更多。庞涓那时候觉得孙膑比自己厉害多了,非常佩服孙膑,并以孙膑为自己的榜样。


庞涓是个很踏实的孩子。学成以后,就去当时的强国魏国去打工了。凭借着踏实打下的兵法基础和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庞涓慢慢从一个低级军官做到了将军。


而孙膑呢,比较爱玩,也不想从头干起,学成以后一直没有好好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庞涓在魏国混得不错,就想去投奔他。庞涓很高兴的接待了孙膑。他觉得自己这水平都能在魏国混到将军,他的偶像孙膑当然更轻松了。于是,他就把孙膑推荐给了当时魏国负责军官招聘的大臣。


但孙膑野惯了,特别讨厌正儿八经的官僚,加上他一直觉得自己很牛,所以也不把对方当回事。面试过程很不顺利。尽管庞涓一再作保,但是面试官觉得自己在面试孙膑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大的心灵创伤,很决绝的拒绝向上推荐孙膑。


孙膑也无所谓,就在庞涓家混吃混喝,时不时上街玩耍一下,过得很开心。反而是庞涓很担忧孙膑,几次劝说孙膑再找找机会。孙膑觉得他很烦,以为他要赶自己走。这天孙膑喝酒喝得烂醉,庞涓又来劝他。孙膑非常不耐烦,在庞涓家发了一通酒疯后,跑到大街上继续撒野,跟人打架,闹出了人命。


孙膑惹上了官司。庞涓尽力帮他脱罪,但是孙膑在魏国的名声真的太差,庞涓竭力活动的最后结果是孙膑不用偿命,但是要接受刖刑和黥刑,下半辈子也要以囚徒的身份生存。孙膑向庞涓表达了深刻的反省,想让庞涓再帮他开脱,可庞涓已经施展了浑身解数,实在没有办法了。


孙膑被断了双足,脸上也被刺了字,几次都有轻生的念头。庞涓对此也深深自责,觉得自己没有管好孙膑,导致了这样的悲剧发生;但另一方面,他对孙膑也很失望,当年的偶像,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了呢?即便如此,庞涓继续照顾着刑徒孙膑。


但庞涓所不知道的是,孙膑早已经不是之前那个孙膑了。在遭受刖刑的同时,他的心理也被强烈的扭曲了。他觉得这件事从头到尾都是庞涓一手布置的:最开始的面试,是庞涓在面试官那中伤了孙膑,否则他那么有才华,怎么可能不通过;后来庞涓虽然好吃好喝养着自己,但同时也在找机会下手,失手杀人那天,庞涓故意灌醉自己,并用了激将法,导致他上街惹出了人命;判刑的时候,庞涓也一定说了坏话,让自己失去了双足,还一辈子顶着刑徒的身份。庞涓一直在妒忌自己的才华,所以给自己设计了这么多圈套,让自己这辈子都无法与他为敌。


不共戴天之仇!!!一定要找机会血刃此贼!


孙膑就此决定了复仇的计划。他先假意逢迎庞涓,让庞涓觉得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然后,让庞涓帮他留意国外的机会,帮他找一个能发挥自己才华的工作。


好,一定帮你!庞涓看到他年轻时的小伙伴又重新振奋起来了,他很高兴。


不久,机会来了。齐国派了使节过来。庞涓疏通了关系,在使节下榻的驿站,把孙膑藏在车里,运到使节的住处。使节很惊讶,为什么堂堂魏国将军会送这么个人过来给他。但庞涓告诉他,这是个奇才,带回去绝对是你大功一件。在庞涓的劝说下,齐使抱着一点忐忑的心情接见了孙膑。他根本无法相信一个受过刖刑、脸上刺了字的刑徒,能有什么样的奇特之处。


孙膑早已经没有了之前的轻狂,他必须把握住这次机会。他倾其所学,和齐使纵论天下大势,更重要的是,他把这几年在庞涓府上听到的魏国军事机密,告诉了齐使。齐使听了,觉得非常很有价值,魏国的军队让他们在战场上吃尽了苦头,如果能把这个活间谍弄回去,国君一定会高兴的。他连夜找到庞涓,商量如何偷偷把孙膑带出魏国。


临走的时候,庞涓对孙膑说,兄弟,一路走好!


孙膑说,兄弟,后会无期。


于是,孙膑去了齐国。


到达齐国的当天,齐使立刻带他去见了田忌。田忌听了孙膑带来的军事机密,不敢怠慢,带他去见了齐威王。齐威王却觉得这件事很蹊跷。他说,你们如何能让我相信一个刑徒?孙膑极力辩解,使用浑身解数,也无法说服齐威王。这时田忌说话了,大王,不如暂且留着他试试。战时带上他,届时他的话是否可信一看便知。齐威王思考良久,点头同意了。


时间不长,魏国攻打赵国,包围了邯郸。赵国人派使节来齐国搬救兵。齐威王和田忌商量,这是个机会,可以试一下孙膑所言之虚实。于是,齐威王封田忌为将,让他用一辆原来运载粮草的破车载着孙膑一起去救援邯郸。


田忌召集军队就准备往赵国出发。孙膑拦住了他,说,我们应该去魏国。田忌一愣。孙膑接着说,魏国的精兵都在韩国,本地留下的肯定都是老弱之众,这是我们建功立业的最好机会。我们去了魏国,魏军必定回防,届时邯郸之围必解。


田忌听了,心里五味杂成。孙膑说得没错,但是这招“围魏救赵”实在有点阴损,简直堪称下黑手的典范。劝架不去拉架,眼睁睁看着一个人把另一个人打残,然后自己跑过去踹第一个人的小鸡鸡……这得有多黑心才能做得出来啊!


纠结许久,田忌还是决定听从孙膑,毕竟他也需要战功。他们来到了魏国。但是魏军并没有如孙膑所料返回魏国,他们继续包围邯郸。邯郸城内苦等援军不来,断炊很多天,已经人相食了。没有办法,邯郸最后投降了魏军。(按《通鉴》记载,这次的军事行动,“围魏”是做到了,“救赵”却没有成功。邯郸在当年十月降魏。之后,几个国家联手伐魏,魏国迫于国际形势,才把邯郸还给了赵国。而《史记孙吴列传》的说法却不同,说此次齐军行动成功解救了邯郸之围。从《通鉴》后文魏还邯郸于赵的记载来看,《史记》可能在这件事的记载上出现了错误。)


田忌看到邯郸降魏,知道自己这次的行动目的是彻底失败了,非常恼火。不过,他们在魏军回国的路上设伏,成功给予了魏军很大的打击,斩获了不少战利品,耀武扬威一番之后,率军回齐国去了。


回去之后,田忌向齐威王禀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并建议齐威王尽快除掉孙膑这个刑徒。因为……


这个孙膑实在太阴损了。


齐威王想了想,说,留下他。


田忌不解。


齐威王说,他是个真正的阴谋家。这次作战,我们虽然没有达到原先的目的,但我们在几乎毫无损失的情况下占了魏军极大的便宜。留下他,以后打仗或许还有用。


好吧,留下他。但这真是一个好选择么?田忌在心里问自己。


孙膑就这样继续留在了齐国。


十几年后。


庞涓率领大军进攻韩国。韩使访齐,请求援军。齐威王召集大臣廷议了一下,决定按照孙膑的思路,晚出兵,以最大限度的占魏韩两国的便宜。


而孙膑为了让这次的策略能成功实施,特地写信给庞涓,以最亲密小伙伴的身份透露给他这次齐国不准备出兵。


庞涓不是傻子,十几年前魏军曾经吃过一次亏,同样的错误不能犯两次。不过,庞涓非常信任和崇拜他的小伙伴,于是决定相信他。他调集了国内预备防备齐国偷袭的精兵到韩国前线,集中一切力量攻打韩国。


在这种不要命的势头下,韩军当然屡战屡败。眼看庞涓就要完成这丰功伟业的时候,齐国出兵了。


齐军浩浩荡荡,直扑魏都。


庞涓震惊了,他居然被自己最信任的小伙伴背叛了!他登时乱了方寸,紧急调兵回防。魏国国内也紧急召集了一支军队,并由太子统领,抵御齐军。


齐军虽然在战略上占了先手,但齐军的战斗力一直被人所诟病,进入魏地以后,逃兵特别多,每天搭起来的灶都越来越少。田忌很犯愁,这样下去,在碰见魏军之前,自己就已经是光杆司令了。他召集手下将领开会。寻求解决方案。所有将领都没有好办法,眉头紧锁,默不作声。


只需杀掉一个人,就可挽回所有颓势。孙膑打破了沉默。


谁?所有人的眼睛齐刷刷的望向了孙膑。


大将庞涓!


怎么杀?


包在我身上。


田忌和其他将领都觉得孙膑在吹牛,但事到如今,就让他试试吧。


孙膑又写了封信给庞涓。信上说,庞涓是他这辈子的恩人,他一直在找机会报答他。现在正是最好的机会。在他的努力下,齐军将领和士兵的士气都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点,逃兵非常多,碰到魏军必然是一击而溃的结果。不过,恐怕这次自己也身不能免了,所以,希望庞涓不要顾念自己,继续努力。孙膑在此别过了。


庞涓看了信,对信的内容深信不疑。他非常感动。孙膑,他的偶像,居然冒着死亡的危险来报答他的恩情。庞涓失声痛哭。他觉得,他不能这么让孙膑死。于是,他从军中挑选了几十个最信任的部下,日夜兼程,去救孙膑。


庞涓中计了。他带着部下找到了齐军,但那全然不是孙膑所说的一击必溃的齐军,而是严阵以待的齐军。庞涓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被乱箭射死了。随后,齐军拖着庞涓的尸体,放到魏军回国必经的一个小树林里,找了一棵大树,在树上写了“庞涓死此树下”六个字。魏军士兵看到了大将惨死的情状,还听到了齐军孙膑用兵如神的传闻,立时做鸟兽散了。齐军成功击溃魏军,并俘虏了魏国太子。遂成竖子之名!


这不仅仅是孙膑要的全部。据《战国策》记载,齐军返程的路上,孙膑问田忌,将军可以为大事乎?随后为他布局谋划,直接带兵回国,谋取齐国大政。田忌还是有点良心的,拒绝了孙膑的提议。


可是,孙膑的野心却被田忌的政敌邹忌知道了。邹忌安排人陷害田忌,导致田忌被迫起兵,想抓住邹忌来洗脱罪名,但却未能成功。随后不久,田忌出奔楚国。直到齐威王死后才返回故里。


田忌奔楚以后,孙膑即下落不明。但孙膑把自己的故事版本写进了历史,把他心中认为的那个邪恶的“庞涓”记入了历史。而真实的庞涓,却被他最信任的人埋葬在了历史的尘埃中。


后记


写完暗黑版,自己读了读,不禁觉得比原版更扯……不过我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比太史公和光哥高明,能改写他们记载的历史。我只是想,读者们应该更多从人性的角度,从历史人物本身的视角出发,来分析和理解历史大趋势下每个个体的选择。不论是讲述历史,还是阅读历史,都应该更有“人性”才是。


======

本系列文章版权专有,未经允许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