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的起源 | 为什么很多病治疗后会复发?看完恍然大悟!

 养生杂志 2020-10-10

在谈疾病的起源前,我们要先简单聊一下那个哲学话题:我是谁?

“我就是我的身体,我的身体就是我。”

当我们回答这个问题时,通常认为,自己只有肉体。然而我们都心知肚明,肉体不能包含“我”的全部,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哲人、宗教、灵性学不断探索这个奥秘。

在我们普遍大众中,最常听到的一个词是“灵魂”,然而灵魂是否存在,还是有诸多争议。那么,我们换个说法吧,除了身体,我们还有意念,有思想,有情绪等,这应该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吧?虽然我们从来看不到这些东西,但他们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肉体。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谈谈疾病了,疾病怎么来的?为什么很多病治好了还会复发?
……

在传统医学上,也认为肉体的病痛是肉体的事,代表身体出了问题,因此必须以手术及药物介入来治疗疾病。这当然是重要的一步,但这并不代表医好了身体,疾病就已经痊愈了,否则就不会出现很多疾病反复发作了。

这其中的原因是,我们大多数肉体病痛的根源,并不是来源于肉体,而是个人的思想、情感、僵化的生活模式,或是痛苦的生命困境反映在肉体上的结果。因此,在进行身体治疗的同时,兼顾这个人的心理、心灵和生活模式,也至关重要,否则再高明的医药和手术也是治标不治本。

我们一定要转变一个观念,那就是“我们的身体主导着意识”,事实恰恰相反,是“我们的意识主导着身体的各个系统。”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直相信自己心脏有毛病的人,如果不能对自己的这种信念加以检讨,反而认定其为“事实”,便会因为自己的认知产生相应的焦虑情绪。久而久之,这样的信念加上伴随着产生的焦虑感,便会开始影响他的心血管系统,进一步地对心脏造成确定性的伤害。当心脏感到不舒服时,这个人会到心脏科去看医生,诊断结果显示,他确实得了心脏病,这时他更加确定,自己原来的信念是对的。

但是,他从来没有想过,一开始其实只是因为自己“相信心脏有毛病”的信念,才启动了后面的一系列真实反映

大家都以为思想是一种无形无相的东西,既看不见也摸不着,那它跟疾病有什么关系呢?就生理学角度而言,思想可以很恰当地比喻成病毒,一种好的思想就好比一种好的病毒,可以促进身体健康,维持身体的整体平衡;而一直负面的思想就如一种坏的病毒,会对实质的细胞造成损害。

这跟佛家所讲的“相由心生”其实有相似之处,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面相,一个人的个性、心思与作为,可以通过面部特征表现出来。

据说唐朝裴度少时贫困潦倒,一天,在路上巧遇一行禅师。大师看了裴度的脸相后,发现裴度嘴角纵纹延伸入口,恐怕有饿死的横祸,因而劝勉裴度要努力修善。

裴度依教奉行,日后又遇一行禅师,大师看裴度目光澄澈,脸相完全改变,告诉他以后一定可以贵为宰相。依大师之意,裴度前后脸相有如此不同的变化差别,是因为其不断修善、断恶,耕耘心田,相随心转。

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心念既生,必然影响身体。比如心里舒畅,神清气爽,遇事便达观宽厚,便有助气血调和,气血调和, 五脏得安,功能正常,身体康健,而这又反之影响心态。良性循环,自然满面光华,一团和气, 双目炯炯, 神采飞扬,让人看了眼前一亮。

反之,若总是工于心计,或郁郁不舒,自然凡事另眼而观,无法如常人言笑。如林黛玉,遇到点事就往不好的地方想,长久如此,气不舒,血不畅,五脏不调,六神无主,如此身体状况,脸上青黄腊瘦,暗淡无光,表情也常是蹩做一团,双目无神等等,让人一见就郁闷,起码不舒服,人缘自然也就差得远了。

所以,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但这张脸让人看后是何感觉,还要发于己心。

人体由骨骼、皮肤、毛发、血液等组成,骨骼是支撑,而心则维系着生命,如自然的动物植物一样,人的心情、心念主导着人的身心,它是生命支配者、是中枢的中心,身体的其他器官受他支配并相互影响着,内在的心理状态会通过外在的器官表现出来,并通过时间的累计影响、改变着外在形态。

所以当我们学会调整负面的思考、会疏导负面的情绪时,身体系统的运转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步迈向健康和活力的状态。

这不是空口无凭,已经有科学实验论证,请点以下链接了解:

科学家最新发现:意念对健康的影响,大到不可思议!

说了这么多,其实养生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提醒大家:如果身体有何疾病,不能只关注身体本身,除了治疗身体,我们还得反思和关照自己的心灵,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而这一点,医生显然无能为力,只能靠自己。

具体到各类疾病与心理的关系,在后面一周的时间,我们将会陆续推出固定栏目“心灵与健康”来讲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头痛、宫颈疾病……敬请大家持续关注。

亲,请转到你的圈,让更多人受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