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世界投资报告

 BGND 2016-09-19

2016年《世界投资报告》于9月8日在厦门发布。联合国贸易发展组织投资和企业司司长詹晓宁对报告进行了解读。



国际投资趋势

1
全球趋势和前景



2015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增长了38%,达1.76万亿美元。这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仍比危机前的峰值低10%。跨国兼并和收购(跨国并购)金额从2004年的4320亿美元猛增至2015年的7210亿美元,这是去年全球FDI强劲反弹的主要动力。与此同时,已公布绿地投资项目也达到7660亿美元的较高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全球FDI大幅增长的一个特殊原因是大规模的公司内部重组。实际上,和公司内部重组相关的跨国并购交易导致相关国家国际收支资本项下的巨额资金流动,但此类交易并没有对公司实际生产活动产生实质影响。如果在统计中剔除此类公司重组带来的“水分”,2015年全球FDI的增幅实际上只有15%,远低于危机前峰值水平。

从全球FDI的来源看,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有所加强。发达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增长了33%,达到1.1万亿美元;尽管如此,其对外直接投资仍比2007年的峰值低40%。主要发达区域的表现有所不同:欧洲的对外投资增至5760亿美元,从而成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北美的对外投资量与2014年基本持平。

全球FDI的行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第一产业FDI大幅减少,制造业FDI则有所增长。受2014年中期以来初级产品价格大跌的影响,石油和采矿行业的跨国公司大幅消减资本开支,因此第一产业的FDI大幅下降。与此同时,在制药等行业一些大规模并购交易的推动下,制造业占全球跨国并购总金额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



2
各主要区域的情况



发达国家FDI流入超常增长,占全球比重再次超过一半。2015年发达经济体FDI几乎增加了一倍,达到9620亿美元,占全球FDI的比重从2014年的41%猛增到2015年的55%。发达经济体之间跨境并购,特别是跨国企业以内部重组为目的并购交易的迅猛增长是主要驱动因素。同时,发达国家绿地投资也保持较高水平。欧洲的FDI流入量增长强劲,美国则在2014年的历史低位基础上翻了两番。

发展中经济体FDI流入总量增长了9%,达到7650亿美元的新高。在全球FDI流入量排名中,前10大东道国中发展中经济体继续占据半壁江山。但主要发展中区域吸引外资的表现在2015年出现分化:

亚洲的FDI流入量增长16%,达到541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这主要是由东亚(如中国和中国香港)和南亚(如印度)的强劲表现所推动的。

非洲的FDI流入量在2015年下降7%至540亿美元。北非FDI出现增长,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特别是西非和中非)FDI大幅下降。初级商品价格的暴跌使依赖自然资源出口的非洲国家在贸易、投资和国际收支等方面都面临严重冲击。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不包括离岸金融中心)的FDI流入为1680亿美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南美洲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经济不景气等原因FDI下降。但中美洲制造业外资出现增长,FDI流入总体表现良好。

转型经济体的FDI流入量进一步下降到约10年前的低水平。初级商品价格下跌、国内市场不景气和地缘政治方面的紧张局势都对外资流入产生了负面影响。



国际投资政策的最新动向和重要问题

1
国际投资政策的最新动向



从各国的外资政策看,大多数新的投资政策措施都致力于推动开放和促进投资,但投资保护主义开始大行其道2015年,85%的新出台的政策措施旨在扩大开放、促进投资,亚洲新兴经济体在这方面表现得尤其突出。在限制性措施和规定方面,不断增加的新的举措主要反映了对战略行业和敏感行业中外国所有权的戒心。

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措施加强了对外资的国家安全审查。这一趋势加剧了对投资保护主义的担忧。一些国家扩大这一概念,将国家安全审查的范围扩大到重要的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被认为涉及国家利益的各种情况。此外,一些国家要求企业披露的商业信息范围不断扩大。为防止国家安全审查成为投资保护主义的手段,各国需要在国家安全审查的政策空间与审查程序的透明度及公正性方面作出平衡。联合国贸发组织也加强了对全球投资保护主义趋势的监督和定期报告机制。

国际政策方面,国际投资协定的数量和影响继续扩大。截至2015年底,全球国际投资协定总数达到3,300多个。尽管每年新签国际投资协定数量有所下降,但由于投资协定特别是大型区域一体化协定涉及更多国家,因而其经济和政治影响力有所增强。最新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遵循了不同的协定范本。同时,区域协定往往规定,签约方的双边条约继续有效,从而使得投资规则体系更加复杂。目前,全球近150个经济体正围绕至少57个新的国际投资协定进行谈判。



2
国际投资体制改革



近年来,针对目前国际投资体制的种种缺陷和缺失,国际社会掀起了国际投资协定体制改革的浪潮。目前,第一阶段的改革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主要表现在:(1)在国家层面,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改革国际投资协定体系的必要性,近100个国家参照联合国贸发组织的《投资政策框架》以及《国际投资体系协定改革路线图》重新审评了各自现有的国际投资协定,其中近60个国家根据贸发组织上述框架文件修订或起草了新的双边投资协定范本。(2)在双边层面,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商谈新一代的投资协定,引入了一些新的条款,如投资促进及可持续发展条款等。(3)在区域层面,对一些原有的区域投资协定的重新评估正在进行,几个超大型区域投资协定的谈判已经完成或正在推进。(4)关于投资协定体制改革的探讨不断深入。2015年联合国第三届国际发展融资会议通过的《亚的斯亚贝巴行动纲领》要求联合国贸发组织继续就国际投资协定体制改革问题发挥引领作用。

目前,联合国贸发组织引领的国际投资协定体制改革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各国在继续签订新一代的投资协定的同时,也将梳理、修订或重新谈判现有的数量庞大的国际投资协定,提高这些协定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各方将更重视区域投资政策及规则的协调与整合,着手解决当前国际投资体制日益碎片化的倾向。新一代国际投资规则可能逐步形成。2016年G20峰会通过的《全球投资政策制订指导原则》,为未来的国际投资体制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指南。



三 2016-2018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前景

1
我们预计,全球FDI将于2016年下降10-15%,2017年出现温和的恢复性增长,2018年达到1.8亿美元的水平。



2016年全球FDI流动可能再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经济复苏仍然乏力,总需求持续疲弱,初级商品出口国经济面临困难,跨国公司利润下降,其中5000家最大的强国企业的盈利水平在连续两年上升之后,在2015年降至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一些地区地缘政治紧张加剧,也对国际投资流动产生较大影响。此外,美国政府对反转交易(inversion deals)加强监管,对美国公司以避税为目的的跨境并购交易产生了影响。受上述因素影响,我们预计,2016年发达国家以及发展中国家的FDI可望于2017及2018年恢复增长。但全球FDI增长仍面临很多经济、政治及地缘不确定因素。



2
跨国公司对国际投资的预期及投资意愿并不乐观,但中期有所改善。



贸发组织对全球大型跨国企业的调查显示,跨国公司高管对2016年国际投资的整体预期并不乐观,仅有48%的高管预计全球FDI流动将出现增长。

跨国企业投资意愿也不强。2016年,仅有40%的企业计划增加国际投资,2018年有所改善,达到53%。大型跨国企业投资意愿更为低迷,2016年仅有30%表示扩大国际投资。

跨国企业高管认为,阻碍国际投资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主要货币汇率大幅波动、初级商品价格持续低迷、新兴市场债务压力加大。同时,美国、东南亚、欧洲经济形势逐步好转则将有利于国际投资形势的改善。值得注意的是,跨国企业高管对主要大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国际投资的作用并不看好。



国际投资流动及政策面临的挑战



贸易和投资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两大引擎,目前全球贸易增长缓慢,货物贸易连续5年低于全球GDP增速,全球FDI仍陷于低迷。在全球经济危机八年之后,全球FDI流动仍低于危机前的峰值,2016年全球FDI将再次下降。

全球外国投资的低迷,给全球贸易的增长带来了阴影。目前,全球80%的贸易是由跨国企业一体化生产网络,也就是由跨国企业的对外投资所推动。没有投资的增长,全球贸易以及全球经济的复苏将十分脆弱。

全球FDI低迷的主要症结出在政策方面。阻碍全球FDI反弹的因素并不是缺乏资金。全球主要经济体推行的不同形式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市场流入了极大的流量性,同时也将利率降到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全球主要跨国企业握有高达6万多亿美元的现金,远远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跨国企业未能将这些资金转化为投资,一是因为缺少投资机会,同时也是因为投资环境不确定性增多。投资环境和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在经济繁荣时期对投资造成的影响不大,但在经济下行时对投资造成很大的影响。这些体现在:

全球投资政策缺乏协调性,同时国际投资体制不断碎片化。在多边投资体制缺失情况下,目前的国际投资体制由3300多个双边及区域投资协定组成。一方面,这一体系十分庞大复杂,且充满重叠和不一致性。另一方面,如果按目前的模式,全球仍需要签订12000多个双边协定,才能涵盖所有的双边投资关系。这一体系的运转显然已难以为继。

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近年来,尽管各国投资政策的总体走向投资促进和自由化,但各国对外资的疑虑普遍增多,对外资的安全审查趋紧。同时,一些国家采取新的内向的产业政策,以及一些国家对全球化产生的抵触情绪,也加剧了投资保护主义。

总的看,全球经济的脆弱性、一些地区地缘政治因素紧张以及监管环境的不确定性是全球FDI复苏面临的最大挑战。如何减少这些不确定性,是各国投资政策决策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对应上述挑战,联合国贸发组织呼吁各国采取“新一代投资政策框架”,将投资政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加强国内、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优化政策环境。杭州G20峰会在这方面也发挥了领导作用,承诺坚决发对投资保护主义,要求各国不出台新的保护主义措施,并要求贸发组织和经合组织定期发布G20成员国投资政策监测报告。

同时,G20也将强调了投资政策与其他政策的协调。前几天杭州G20峰会通过的《全球投资政策制订指导原则》是国际投资规则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这是历史上首次在多边领域就国际投资规则达成共识。该指导原则就国际投资体制的核心要素提出了指导性原则,为未来国际投资体制框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有利于推动新一轮国际投资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在G20峰会公报中也提出将这一套“指导原则”向全球推广。 



中国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



(一)利用外资保持稳定增长

2015年中国外资流入量增长了6%,达1356亿美元。FDI的行业和区域结构继续优化,质量有所提高。这具体表现在,中西部地区占比提高;服务业吸引外资比重提升;外资持续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如先进制造业)和高附加值领域(如高端服务业)倾斜。从全球比较看,贸发组织的调查显示,中国仍是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2015年,中国吸收外资的全球排名从第一降到第三,居于美国和中国香港之后。由于中国香港的外资统计中包含大量的过境投资,实际规模并没有统计数字显示的那么大。因此,中国实际的全球排名是第二名,仅次于美国。从吸收外资的存量看,中国在全球居第四位。

2016-2018年,中国吸引外资有望保持平衡增长,并进一步向高技术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如高端商业服务及研发)集中,机构和质量将有所提高。2016年1-7月,中国绿地投资增长了4.3%,跨境并购增长了17.8%。全年利用外资有望持续良好的增长势头。同时,低端制造业将继续向外转移。

(二)利用外资的增长引人注目

初步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了4%,达1276亿美元。在大规模海外并购浪潮的推动下,中国已经成为部分发达国家的主要外资来源国。同时,随着“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推进,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也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全球排名看:美国仍为全球最大的对外投资国,日本取代中国香港排名第二,中国继续位居全球第三。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已经突破1万亿美元,但全球排名仍在第10位,数量仅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1/6。

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增长势头更加迅猛。1-7月,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增长60%以上,达到1028亿美元,已经接近2015年全年的水平。正如我们前几年预计的那样,中国对外投资将于今年超过吸引外资,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如加上经过香港的投资以及金融性投资,中国前几年就已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今后两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推进以及中国企业国际化进程加快、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对外投资快速的增长有望保持迅速发展的势头。今后两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大国。


来源:詹晓宁 浙江境外投资 走出去服务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