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先明和他的老照片

 华军f8uxi6gghy 2016-09-19

 

 

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有个村医叫王先明,已过了花甲之年,但为群众治病的痴情未改,热心没变,方圆百里都知道他的名字,敬重他的为人。他对每一位患者都像亲人一样,全心全意地治疗,无微不至地关心。无论男女老少,无论贫富贵贱,只要向他求医,他都平等相待,精心治疗,悉心呵护和照料。

2009年冬天的一个深夜,本村一位食物中毒的患者在家人护送下紧急敲开了王先明的门。王先明从睡梦中惊醒,二话没说就给患者诊治。打针吃药后,王先明叫醒妻子,腾出自己的床让患者睡。患者的家距王先明的家不到600米,家属要求把患者带回家休息,王先明说:“病人刚打过针,用过药,需要安宁,也需要观察,就让他在我床上躺会儿吧!你们不要想的太多,更不能客气。”说完,他吩咐妻子给患者家属烧水、做饭。患者家属吃饭后在患者身旁躺下不久,患者便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患者先动了动身子,然后睁开眼睛,突然呕吐起来。王先明叫妻子端来热水,自己用湿毛巾为患者擦拭口、手和面部,扶起患者重新更换床单……王先明夫妇就这样为患者忙碌了一夜,直到第二天中午,见患者确实脱离了生命危险,才允许患者在其家人的护理下离开了自己的家。

2011年秋季的一天,永乐镇典史村一位罗姓村民给王先明捎来口信,说自己的母亲病得厉害,请求王先明前去诊治。罗姓村民家住典史村千东沟垴,距王先明家近50华里,而且要过河爬坡,登上山顶。天刚下过雨,暴涨的河水还未消退,王先明的妻子劝他说:“你都过60岁的人了,就推辞一下别去了吧!”王先明狠狠地瞪了妻子一眼说:“你怎么年岁老了心就狠了呢?人命关天,我推辞还是医生吗?”说完,他收拾好药箱就走了。

到了罗家,已是夜晚掌灯时分。王先明全身湿透,裤腿沾满了稀泥,他来不及擦洗,没有喝一口水,放下药箱就给病人看病。病人已经昏迷,他给病人听诊、把脉,然后掐病人的“人中”和其他穴位,接着为病人推拿,最后给病人针灸……半夜三点多,病人才苏醒过来,家属激动得热泪盈眶,要给王先明做饭吃。王先明让她烧热水、熬稀饭。烧好热水、熬好稀饭后,王先明却为病人擦身子,并亲自给病人喂稀饭。天亮后,王先明给病人开了药方,万千叮咛后才告辞回家。后来,罗家缺钱买药,王先明又掏出自已的100元钱为其补贴。

王先明有几张最珍贵的老照片,每年的6月26日,他便拿出来仔细地看一看。这个习惯,他一直保持了四十余年。

四十三年前的1969年,党和国家从北京派了一支“626”解放军医疗队来到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那时叫岩湾大队革委会)。“626”解放军医疗队的成员是医学界的专家、学者和老前辈,常在岩湾村的共计4人,年龄最大的是70多岁的来自北京市的女大夫张远谋,从医科大学毕业后到国外留学深造过,还上过朝鲜战场,救护过中国人民志愿军。还有两位外国医生,是跟随著名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抗日战争期间来中国的。抗战胜利后,他们留在了中国,现在也派到了岩湾村。

“626”解放军医疗队进驻岩湾村后,于1969年6月26日组建了村合作医疗站,取名“626”医疗站。王先明就是这一天招收进来的“赤脚医生”之一(赤脚医生实际上是当时农村不脱离生产的村医,是专门方便群众的农民医生)。“赤脚医生”招进村合作医疗站后,一边接受“626”解放军医疗队的培训,一边跟随“626”解放军医疗队的老师们到村里去给老百姓看病治病,王先明亲眼见到了医疗队的老师们精心为老百姓看病治病的情景。老师们给每一位乡亲看病治病都不收钱,送医送药上门。不论听到哪一位老百姓生了病,不管路程多远多艰险,也不管刮风下雨,都会带着这些刚招收来的“赤脚医生”上门去看病治病。王先明清楚地记得,有位老人患了便秘,几天排不出粪便,医疗队的外国医生用手指从老人的肛门里往出掏粪便……他还记得70多岁的张远谋大夫领他去给一位老婆婆治病的情景:由于老婆婆家离医疗站较远,每天天刚亮,张远谋就带着他背起药箱向老婆婆家出发,而每次到老婆婆家都是下午四五点钟了。他们顾不上喝一口水,就给老婆婆看病治病。那是一个酷热的夏季,张远谋大夫的脚磨破了,化了脓,但她还是坚持每天带着王先明去给老婆婆看病治病,直到把老婆婆的病治好。她还替老婆婆洗头、洗澡、剪指甲……

就这样,“626”解放军医疗队的老师们不仅给王先明等“赤脚医生”们传授了医术和医学知识,而且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王先明等“赤脚医生”理解了医生的职业道德,从而学会了怎样才能当一名真正的医生。这两张老照片就是当时王先明等“赤脚医生”和“626”解放军医疗队的老师们在一起的合影留念。这两张老照片一直激励着王先明在行医的道路上,始终全心全意、高度负责地为群众看病治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