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悟透《道德经》,曾国藩才成为曾国藩(下)

 风光依旧6 2016-09-19

书接前文

直到家居守孝两年,愤青曾国藩终于悟透了道祖说的这句话,和光同尘。

悟透了这句话。

曾国藩终于离他自己近了一大步。

如果说,之前的曾愤青一尘不染,那今后的曾国藩和光同尘。

如果说,之前的曾愤青一事无成,那今后的曾国藩国之栋梁。

悟透《道德经》,曾国藩才成为曾国藩(下)

“和光同尘”与“一尘不染”这两个词,一个隐约有同流合污之意,一个是一清如水两袖清风之意。古往今来,两个词都同样多被用来形容政坛上的政客,和光同尘不好说,但一尘不染一听就绝对是清官,所以太多爱慕虚名之辈为了这个“一尘不染”而争破头颅结果争成了沽名钓誉之辈,也正常,谁做官不想成为个哪怕仅仅是名声上的清官呢?毕竟从前,人,还是有底线的。

可也有人不想,就是本文主角曾国藩。

当年激扬文字粪土万户侯的曾愤青肯定是拼命想做个孤傲的一尘不染清官,而悟透了道祖”和光同尘”这句话后的曾国藩就直接告诉儿子,我不想做清官。

悟透《道德经》,曾国藩才成为曾国藩(下)

那是同治七年(1868年),曾国藩从两江总督调任直隶总督,总督就是现在省部级高干了,而且貌似比现在省长级别还要高一些,毕竟管的面积大些。要进京面圣,就随身带了2万两银子的银票,干什么用呢?笼络京官,用今天话讲,就是得到首都跑部钱进,上下打点行贿去了,不过在当时,这个属于政府认可的灰色收入,和今天严禁行贿受贿不同,但他在两江总督任上自个小金库里还剩下一万两,于是他给儿子写了封信,告诉儿子,把钱偷偷散给穷人,但一定要悄悄的给打枪的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不想做个清官。

为什么不想做清官?其实也简单。

第一,因为咱们中国特色的典型清官在清代压根不是人做的事儿,薪水太少啊!当然,这个不是曾国藩不做清官的主要原因。

薪水少的理由也是多方面的,因为前朝官员薪水就低的离谱吗,大明是整个中国历史上官员薪水最低的朝代,清朝打关外一来,换个江山不可能上来就给涨大把银子,而且还要官员们自己雇佣一大帮子什么师爷佣人之类的,开销都得自己出,再加上京官还得有房租支出,不是自己弄一二居室就得了,连着师爷佣人什么的都得给人家算上,怎么着也得一四合院,还有清代还明文奇葩规定京官不能带家眷,当然如果官做得足够大,也就那么回事了,但大多数还就是在北京城买个小妾包个二奶,日常生活方面毕竟又是个官,撑场面的开支更是少不了…总之是各种钱不够花,甚至在乾隆时期,还曾出现过某地到任的官员被高利贷者追债而无奈自杀的事。

当然,这和明朝比起来,还能稍微好那么一点,像明代著名清官,海瑞海青天。绝对的清官,当县委书记时候要是去买回肉都是全县轰动的主儿,老百姓看到他买肉都互相嘀咕,你知道吗?今天海书记开荤了买肉吃了…当然,海瑞确实值得称赞,毕竟他到死也是两袖清风一尘不染,连棺材都买不起,别说什么泽被后人了。

悟透《道德经》,曾国藩才成为曾国藩(下)

第二,曾国藩不想做清官是因为他有抱负,想干大事!那是不是清官就不能做事情?也不是,得看官场环境,如果处在曾国藩那个时代也就是满朝污秽的时候,清官还真就不好做事情,换句话说,那就是人才逆淘汰,谁清官谁干不了几天就滚蛋,还怎么做事?

写到这,我又想起一个选择题,无能的清官和能干的贪官到底哪个有用?

这个命题有点大,也略微有点跑题,但自媒体就是有这个好处,随意写,当然,这个问题本身也确实值得思考一下。

拿前面提到的海瑞海清天来看,清是绝对清了,可办了多少事情呢?除了最著名的,把对自己恩重如山的老领导后代给办了外,几乎就没有别的了,特别是海大人后期实际上就是一个精神标杆般的存在,朝廷上上下下都对他敬而远之的,用现在话讲,就是树立了这么个典型,但是有没有人学不知道,反正谁看见他都躲的远远的,生活上,他自己上下老小的日子过的那是一个真憋屈,这就是明清时期中国特色的典型清官,事情没干啥,自己全家苦逼要命。

提到海瑞的清,道末又想起张居正,想起他那顶32人才能抬走的全球绝版顶级豪华大房轿,绝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张大人账面上,私生活上都是浊的一塌糊涂,但是干了什么?

财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条鞭法”,总括赋、役,皆以银缴,改革吗,没少折腾,可史料记载,经张居正这一折腾后,'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军事上任用戚继光、李成梁等大牛镇守北边,用凌云翼、殷正茂等小牛平定西南叛乱,打的周边都老老实实。吏治上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也就是现在的绩效考核,“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最终,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既然举的都是明朝的例子,就再加一个,上面提到的小牛人殷正茂。

《明史》记载:“正茂在广时,任法严,道将以下奉行惟谨。然性贪,岁受属吏金万计。初征古田,大学士高拱曰:‘吾捐百万金予正茂,纵干没者半,然事可立办。’时以拱为善用人。”

简单翻译过来就是殷正茂这人能打仗但是也能贪钱,有次出兵时,时任政府总理高拱说了,我给这小子一百万军费,他可能贪了五十万,不过一定能打下来,但我要是让别人去打这仗,花费可能只要五十万,但是事情能不能办成就不好说了。当时人都认为高总理善于管理用人。

就是这么回事,与其要海瑞那样的清官,我还是觉得张居正,殷正茂这样的能干贪官更靠谱,当然,我这个结论是建立在咱们特殊的人文社会环境下的,毕竟咱们几千年的中华文化以及制度都和别人不同吗!

这个命题就像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著名网络选择题,在狗屎味的巧克力和巧克力的狗屎中做一个选择!其实,本来不应该如此,奈何,呜呼哀哉。

悟透《道德经》,曾国藩才成为曾国藩(下)

所以,还是肯定清官的清,但批评其无能,而对能干的贪官,除了批判这种贪外也不能一杆子打死,毕竟人家也是真干事情的。

历史的车轮停不下来,总得有人背锅垫背,这一大段写的越发…但愿背锅垫背的没有你我。

常记太上所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回到曾国藩这里。

前面提过了曾为啥不做清官,他就是为了干点事业。

而和光同尘就是要干事业必备技能之一,因为毕竟当时那个环境下清官是绝对的少数,谁要成了这个标杆,别人都得仰视你,那谁爱天天抬头啊?最好的办法就是敬而远之,您自个清高去吧!然后上面领导和下面下属都压力山大,总觉得你是回事,那还能干出来成绩吗?毛爷爷说一个好汉三个帮,自己再浑身是铁能打几根钉?要干大事一定得想法设想调动周围的人力物力,也就是现在讲的整合资源,没有这种能力成不了事。

历史上,内心有清廉之操守,外行却和光同尘,成就一番事业似曾国藩者不胜枚举,如汉之霍光、明之张居正,而一尘不染者如明之海瑞、清之于成龙虽有滚滚清誉,然顶梁社稷之功业乏善可陈,至于帮小老百姓破几个案子,其实在国家大计面前,真不算啥大事。

悟透《道德经》,曾国藩才成为曾国藩(下)

所以,悟透了道祖和光同尘这句话后,曾国藩活得机灵通透起来,用江浙那边话讲,就是开始遇事能拎得清了。例如,当曾国藩复出时,人还没见着,湘军以及相关省份的将领、官吏们就先收到他的一封信,信里以非常谦恭的语气请求各位同僚的“指针”,甚至还去上门拜会个一个小县令,这不刚刚过中秋节吗,有没有哪个省长带盒月饼去探望了个村委书记的既视感?

这种谦卑的行为甚至让老战友胡林翼和郭嵩焘深以为忧,以为曾国藩太不爷们了,怎么开始委曲求全,失掉了方刚之气,但从这事开始,我们就能看出来曾国藩意识到组成统一战线的作用和好处了。

后来,曾国藩官位越来越高,很多人给他送礼,他也适当收一些,从来不让他人难堪,更不追究别人财务来路等等,这样的例子网上可以查到很多,但他收钱绝对都是用在关系往来上,自己没有谋取一毫,以至于最后儿子穷得没钱治病,还有一件衣服穿多少年等等例子,小伙伴们可以自己查一查。

就是这样的曾国藩,不是清官,但是干了不少清官不能干的事情,在上一篇已经提到他的为政业绩,不再多说。

回到1864年7月,曾国藩收到了那条他期待已久的消息——攻克天京的捷报。对这个消息的到来,除了最应有的喜悦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来自内心莫名的恐惧,而这种恐惧则来源于对官场重重黑幕的不确定感。来源于中国历史上数不清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所幸6天之后,曾国藩等来了慈禧的嘉奖。慈禧在上谕里祝贺湘军攻下天京,封53岁的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加太子太保,赏双眼花翎,于是,曾国藩达到了人生的巅峰,其实这还是打折的巅峰,咸丰爷生前许诺的可是封王,结果孤儿寡母的害怕曾国藩闹事,就给了个侯爵。

以这样一个人生巅峰作为结尾吧。

这几天第八届玄门讲经在即,道末动身前去辽宁凤城带给小伙伴们第一手非官方报道,敬请关注!

查看本文上篇,请查看历史消息!慈悲。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为公微号(道教之玄门法坛)原创稿件,欢迎关注!如转发请注明出处。

悟透《道德经》,曾国藩才成为曾国藩(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