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僧黑风山之难喻示了什么修行过程?

 雪溪人家 2016-09-20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转发分享本页,分享就能获得股份!


唐僧与大徒弟孙悟空在第十五回收了白龙之后,在十六、十七回又遇到两劫。先是在观音院设毒计谋袈裟,后是黑风山贪墨袈裟。均是因锦斓袈裟而起,这袈裟究竟什么来头,让出家人和山精野怪均生起贪心?

书中第十二回有专门介绍:“这袈裟是冰蚕造练抽丝,巧匠翻腾为线。仙娥织就,神女机成。”“这袈裟,龙披一缕,免大鹏吞噬之灾;鹤挂一丝,得超凡入圣之妙。但坐处,有万神朝礼;凡举动,有七佛随身。”“这袈裟,闲时折迭,遇圣才穿。闲时折迭,千层包裹透红霓;遇圣才穿,惊动诸天神鬼怕。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辟尘珠、定风珠;又有那红玛瑙、紫珊瑚、夜明珠、舍利子。偷月沁白,与日争红。条条仙气盈空,朵朵祥光捧圣。条条仙气盈空,照彻了天关;朵朵祥光捧圣,影遍了世界。”

锦斓袈裟乃属佛制袈裟,观音菩萨机缘赠予,表正法信物,岂非人力可夺。这在禅宗史上其实有明确的对照。

禅宗五祖弘忍传法于六祖慧能祖师时,也传下了衣钵袈裟,结果慧能祖师一路被追杀,命悬一线,最后不得不在广东怀集、四会与猎人为伍隐藏了十六、七年。当时慧能祖师逃到赣粤交界的大庾岭时,曾被一做过四品武将的僧人惠明追上,不得已将袈裟置于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争耶?”。结果惠明触袈裟如千钧之石,纹丝不能动,方惊惧醒悟而向慧能问法,得大悟机缘。

慧能贴身法嗣法海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略序》中说慧能“南归隐遁一十六年”。即是说慧能在四会一带隐藏了一十六年。《历代法宝记》则持慧能在怀会一十七年说。通常观点则是六祖在怀集一年,在四会隐藏了十六年。《西游记》中这段袈裟之难在第十六、七回章节阐述,与慧能祖师在怀集、四会与猎人为伍隐藏了十六、七年数字正好契合。

《西游记》作者这样安排是偶然还是内在理路的必然,作者通篇构思精严,似乎并非偶然,我将在“《西游记》是如何阐释入正修行之道的?”篇章会专门论证篇章之间严谨的修行理路,亦可作为印证。

迷执于外,最易造下业识,这是一般修行人的通病,现代社会一些外道法门尤为严重。比如好一味筹建寺庙,甚至商业投资建庙;好将寺庙装修得金碧辉煌比气派;好高广大床,好把自己装扮成佛的庄严样子;好弄外在坛城,好修巫术外道之法;好慈悲众生以佛自居;好“转世”外道;好顶着古代人王为政治动机或表尊敬而赐封的光鲜称号;好争强好胜,不识法缘而妄辩,不明法之地域、机缘,好搬经弄典,拾佛牙慧,表面为普法,实质为名闻利养。以上等等均是因无足够修证,不内明缘故。一旦接机外缘,必然迷执。

黑风山袈裟之难,点明的即是这个修行道理。《西游记》中唐僧和悟空遇到270多岁的金池长老,这个长老有两个特点,一是金池长老收藏了七八百件珍贵袈裟,心为物役,二是寿命长,这个长寿是天命如此,还是佛法修证到超生越死境界?均不是,是与黑风山熊罴怪交好,常给熊罴怪讲经,好外道,向其学了些炼精吸气之养生法。

可见,金池长老心性不明,再碰上孙悟空炫耀锦斓袈裟的争强好胜之心,不惜与徒弟广智、广谋设火烧毒计,唐僧差点命丧观音寺。好在孙悟空识破诡计,将计就计并巽地摄风火烧观音院。从这也可察见,一些修行人虽学佛,行事却不信因果,不畏因果,为一己之利不惜杀生害命。而孙悟空代表的另一类则以怨报怨,以恶制恶,均不怀善心,不依道心。

结果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宝贝袈裟为黑风山熊罴怪所盗,还召开“佛衣会”。孙悟空与熊罴怪打个势均力敌,不得已请南海观音菩萨收复熊罴怪。书中这里为什么会牵扯出熊罴怪,熊罴怪究竟预示了什么,生命修行过程为什么会有此障境?

这里其实反映了生命修为很重要的一个原理,一个生命之所以会迷执于外,均是没有足够修证,心意识不受制约。不受什么的制约呢?肾水的制约,阴阳不平衡。心意识火与肾水如能平衡而水火既济,气机就会沉稳,内丹就会逐渐充实,自然会得内触妙乐之禅境,外在求索的喜悦就显得肤浅而无趣了。这种身心的体验本身即是对道体法味的印证,生命修为其实就是在这样一种高层次体验印证中回归生命的真实,回归生命的真快乐。

所以说,《西游记》中熊罴怪代指的就是生命的先天之本所在——肾水。肾主生命之水,水在五行中颜色为黑色,书中有充分反映。熊罴怪是住在黑风山黑风洞的黑大王,其实是大黑熊成精的,反复点出黑色的特性。肾在民间又俗称腰子,成语亦有虎背熊腰。他与金池长老交好,之所以冠以“金池”之名,金在五行就是生水,金池还不是一般的池子哦,蕴含元精,与肾脏的功能极为吻合。

《西游记》之所以以熊类精怪来代指肾元,是因为熊的肾元非常强盛缘故。民间都知道熊胆是一味贵重药材,清热、平肝、明目。胆在中医中为中正之官,胆经每日在子时当令。之所以为中正之官,原因在既生肝,又抑制肝火,中医为“平肝”功效。因为胆汁本身就是水,与肾水元精直接相关,水生木,但水又克火,肝木过了就会生火,显得脾气较大而发怒,怒则伤肝,不宜。

所以胆汁对肝木的作用要恰到好处,掌握分寸,国学就叫平衡阴阳,易经叫中正,儒家谓之中庸,佛家为和合。这正是修为修养最关键之处。《西游记》书中孙悟空那么大本事,与熊罴怪也只能打个平手,反映的也是这种生命内的平衡机制。

食物消化吸收氧化后的热能如太过了,如不能溶于肾水,阴阳不平衡,身体薄弱部位就容易出现红肿、发炎、肿痛,甚至肿瘤等,如生命体之水蕴含的热能太少,又会呈现肾虚、肾亏、手脚冰凉等寒症;心意识火如太过了,得不到肾水的滋润,不能阴阳平衡,就会呈现燥火、虚火、毒气,表现在思考时头脑不清晰,头脑发热,也想不清楚问题,表现在性格上就是心绪不宁,易躁动、轻浮。反之,肾水太过,心意识不起,容易形成木纳、自闭,甚至痴呆。修行人虽有修行念头牵引,也容易形成死定、无想定。

所以,黑风山之难,反映的正是生命修行时刻须遵守的生命原理。书中观音菩萨最后收服熊罴怪,用的也是金箍圈,与孙悟空的金箍差不多。而且不让悟空打杀,一般的妖怪多是打杀,最后带去珞珈山为观音菩萨看守后山,足见跟观音菩萨的特殊渊源。

究竟有何渊源呢?一是观音菩萨修为成就依赖的法门是“闻、思、修入三摩地”,即观音入密的功夫,走的音声和耳根的捷径。生命耳根最为锐利,耳又是肾之开窍,肾是主生命之水的,水中之能量为元精,故耳朵的功能与肾精最为密切。

观音菩萨在修为上的成就是什么呢?“修入三摩地”,三摩地,即静定,对应的生命状态即是阴阳平衡,水火既济。所以,其所在的珞珈山在哪里呢?在南海。南边在五行中属火,海是大水,南海即水火既济。熊罴怪代指肾脏,自然与观音菩萨的修为成就密不可分,所以被其收服。那为什么看守的是“后山”,究竟什么是“后山”呢?肾在后背腰部,古人相术中一般视后背为山,《西游记》中作者观照得极为周严,实在惊叹。


关注什么是层次和境界的体现,分享什么是圈子与人脉的扩展。利于他人、利于世道人心是人生福报的根本。主动转发接续慧缘,智慧将流芳百世千世,功德无量!


现代禅悟学研修中心:DDDWWW111

生命的成功决定于大智慧成就,能否顿悟是大智慧成就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