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些文人的嘴脸实在是太……

 苍穹兮碧落 2016-09-20

2016-05-27 09:00:33

以前逛某专业诗词网站,首页有“当代名家推荐”一栏,提供了博客链接,由此进入了某名家的博客并关注,最近其重磅出击了一篇文章叫【两首诗暴露杨绛只是个平庸识字妇女】。

若是只看此标题,霍然是哗众取宠的标题党一贯行经,但想想,人家是名家,该不至于此吧?肯定是敲打得响,掷地有声,有些硬货的,就点进去看了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文较长,我就不搬运了,择其大概说一说,虽有断章取义之嫌,也不顾那么多了。

其论据源自其在网上搜到的杨绛先生的两首古诗,如下:

其一:中秋【2010年9月】

忽见窗前月玲珑,秋风飒飒吹病松。心胸郁结人知否,怀抱凄清人与共。离合悲欢世间事,阴晴圆缺凭天公。我今无意酬佳节,但觉凄凄秋意浓。

其二:忆锺书

与君结发为夫妻,坎坷劳生相扶携。何意忽忽暂相聚,岂已缘尽永别离。为问何时再相见,有谁能识此天机。家中独我一人矣,形影相吊心悲戚。

据此,其论定如下:

“除了语言十分外行,第一首竟然平仄通押,这得有多不会写才能写成这样。”

“说实在话,我曾纠结于标题是用“平庸识字妇女”还是“普通识字妇女”。但一想到与一位大学问家生活了一辈子,还能把诗写成这样,“平庸”可能是最轻程度的形容了。”

更进而推论:

“杨绛那个年代的人,旧体诗是文化基底。旧体诗写得烂,就表明这人没文化,没文化自然写不好文字,这没什么好辩解的。有人又要说了,她那么多的作品比如小说、杂文、回忆录,还不足以证明其水平吗?这个,恐怕只有她和钱锺书知道了,别人不好妄加揣测。在天朝,一切皆有可能,你懂的。”

杨绛先生这两首诗到底如何,我不作评价。但该名家用格律诗的尺子去卡,我却有点莫名其妙。这两首明明是七言古风,作为当代名家岂会不知?难道真是为了刷存在,搏出位,消费一下逝者和钱钟书先生?

其次,那种不言自明的恶毒揣测,该是何等的……才会做得出来,某些文人的嘴脸,实在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