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根海姆的联想

 昵称535749 2016-09-20

2016-09-16 12:00 | 豆瓣:慕明

写在前面:本文节选自正在修改的一篇科幻小说。也反映了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参观后的一些印象。第一次尝试这种形式,欢迎提出意见。

———

“到了!” 庄思白停下脚步。刘形抬起头,一座鹦鹉螺壳似的建筑出现在道路尽头。建筑的立面沿着螺线的轨迹由内至外延展,闪烁着珍珠色泽的光滑铝复合板覆盖着建筑的外壳。

完美的等角螺线。刘形赞赏地观察着建筑的形状。它有着经过反演,等比例放大等种种变换后仍然是等角螺线的特性,曾经使得第一文字文化期的数学家们深深着迷。Eadem mutata resurgo. 纵然改变,依然故我。他喃喃自语,那位发现等角螺线特性的数学家,甚至将这种螺线的美丽特性刻在了自己的墓碑上。

“你说什么?” 庄思白转过头。“哦,没什么。” 刘形从沉思中醒来,摇了摇头,却发现庄思白似乎并不在意。女孩的眼中,天光,云影,以及周围的一切都变形地照映在镜面似的建筑外壳上,色彩斑斓而虚幻。诸法皆妄见,如梦如焰,如水中月,如镜中像,以妄想生。她闭上眼,熟悉的文字仍像不断上涨的潮水,让她无处可遁。

睁开眼,刘形一脸惊异地望着她。“你......” “好了好了,看什么,进去啦!” 庄思白赶紧打断了刘形的话头。“明庄艺术馆,知道吧,国内第一个村级艺术馆,主要收集奇点前后的艺术品。我爸的品味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姑娘做了个鬼脸。

艺术馆的入口在螺线的正中心。画作和装置艺术按照时间顺序,沿着建筑立面排开。最开始的螺线圈半径很小,画作的时间跨度却很大。整个第一文字文化期的代表性作品都蜷曲在这几个小小的圈子里,虽然其中的大部分只是收藏级3D打印的复制品。庄思白兴致勃勃地观察着西洋肖像画中惟妙惟肖的人物,刘形则感到有点疲惫。这些作品早已经被网上的虚拟博物馆收录,有关的研究资料也十分完备,老师为什么非要来这里?这跟老师的兴趣又有什么关系呢?

螺线圈的半径一层层变大,作品的时间跨度越来越小,作品的形式,却愈发多变了起来。传统的具象艺术或是变成了纤毫毕现的超写实画幅,或者是普通场景的诡异扭曲,更多的作品,则像是几何元素与色块的各种混合。庄思白叹了口气,把目光从一张只有杂乱色点的巨大画作上移开。


古根海姆的联想

Autumn Rhythm, Pollock 1950

“我真是不明白,艺术为什么会走向这一步。”

“看不懂了吧,那是因为它并不只是艺术。”

刘形的声音里有隐约的笑意。“假如把这张画做一个简单的分形分析,你会发现,这幅画的一个局部放大后,与原来的整体是十分相似的。这种自相似性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 他指向窗外,中庭里,柿子树在风中轻轻摇摆,隐约露出绿叶掩映下的枝条,渐渐地,绿叶转黄,片片飞离了树枝,只剩下红彤彤的柿子挂着白霜,漆黑的树干枝桠突兀,每一根树枝的分叉都像另一棵小小的树——那是4D打印的装置艺术。“当然,自然界中的分形是统计意义上的。”

“你是说,艺术家不再看重艺术品能给人带来的情感,而是转向了数学一样的,对现实世界和自然规律的表达?”

“如果你稍稍了解非线性科学,分形图案给你带来的激动,并不会输给蒙娜丽莎的微笑。” 刘形眨了眨眼。“当然,他们可能是在抽象的道路上走得太快了。” 他指指另一张画,黄色和黑色的锐角色块纠结在一起,中间有细碎的,星芒状的白色笔触。“猜猜这幅画是什么?”


古根海姆的联想

Cats, Natalia Goncharova 1881

“似乎......是某种激烈的搏斗?” 庄思白有些犹豫。

“是猫,黄猫和黑猫在打架。” 刘形咧开嘴。“只不过作者只画了颜色和纹理这种最简单,但是也最显著的特征,就像一个神经网络中的初级神经元那样,对复杂数据进行了降维......哦,你就可以理解成,作者为了表现需要着重强调的本质,舍弃了完整的具象,就像数学并不需要石块与树枝。”

“但是他怎么能保证观众可以理解他呢?你......你又为什么能理解呢?”

“后来人总是能理解的,因为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总是在发展。你看那儿。” 刘形指着稍远处的一幅木刻版画。画中,两只手互相画出了对方,无法辨认哪一只是真实的手,哪一只是画出的影像。


古根海姆的联想

Drawing Hands, Escher 1948

“埃舍尔的画并不被他同时代的艺术家理解。但是到了奇点前,即使是没经过严格数理训练的普通民众也喜欢上了他的画,抽象的逻辑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都能感觉到他在用绘画表达空间几何学的概念,以及数理逻辑中的自指悖论——也就是哥德尔的不完备定理,我们无法用完美的公理系统去证明一切。”

“几时成佛,待虚空落地时。虚空几时落地,待柏树子成佛时。” 庄思白低声念着。“其实,很久以前就有人洞察了你说的这些,只不过,早就被遗忘了。”

刘形愣了愣。“没错,对于世界本源的抽象思考,很早就开始了。甚至有些人在朝不保夕的时候也没有放弃......只是在那时候,思考并不能帮助他们在物质世界中获得太多。他们的思想被刻在书简上,人生却像尘埃一样......”

“至少他们的思想留下来了,不是吗?” 发现刘形声音里的些许苍凉,庄思白心里一颤。

“嗯。不过,谁也不知道,他们本来会达到怎样的高度。有空可以给你讲讲拉马努金的故事,一个以一己之力重建百年欧洲数学大厦的印度穷孩子,却在青年时因为贫病去世......好在我们现在的时代,理性思考和抽象能力几乎成了道德的代名词。那样伟大的头脑再也不会经受那么多苦难。”

“所以你们站在智识的高原,可以俯瞰之前时代这些难以解读的作品。” 庄思白轻轻地说,目光投向螺线回廊越来越开阔的尽头。

———

写在后面:在古根海姆艺术馆参观是很奇特的体验。对于没有接触过太多当代艺术理论的参观者来说,凭借自己的知识与经验,猜测作者的意图,就像一场解谜游戏。谜底是什么并不重要,想象本身就已经足够有趣。下面是一些联想,画作大部分为20世纪早期作品。联想的图片来自网络。


古根海姆的联想

Moholy Nagy, ~1930s


古根海姆的联想

星际穿越里的5D空间


古根海姆的联想

Moholy Nagy, ~1930s


古根海姆的联想

环量子引力与黑洞


古根海姆的联想

Moholy Nagy, ~1930s


古根海姆的联想

黑洞周围的透镜效应


古根海姆的联想

Moholy Nagy, 1933 - 1934


古根海姆的联想

太空中引力透镜效应导致的光线扭曲


古根海姆的联想

Moholy Nagy, ~1940s


古根海姆的联想

线粒体,细胞膜与自由基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