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稷下学的学术成就和历史影响

 澄怀观道 2016-09-20
url:http://paper.dzwww.com/dzrb/content/20160919/Articel09009MT.htm,id:0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授、北京学者白奚

稷下学宫汇聚了来自列国的各种学术思想,战国中后期各主要学派的重要人物,几乎都来到过稷下或与稷下有关。《史记》中描述齐宣王时稷下百家争鸣的盛况时说:“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自邹衍与齐之稷下先生,如淳于髡、慎到、环渊、接予、田骈、邹?之徒,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诸子百家在这里长期并存,彼此交流切磋,通过争鸣辩驳而互相影响、互相吸取,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繁荣和发展,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这里迅速达到了鼎盛状态,经历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稷下百家争鸣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这些学术成就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首先,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等主要学派的思想都在这里发展到了自己的理论高峰。其次,这些主要的学派在稷下都发生了充分的分化,产生了众多的支派,真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三,稷下百家争鸣的学术成就还表现为学术思想的融合会通。在稷下,各主要学派都在以本学派的基本理论为本位而吸取其他学派的思想,在争鸣辩驳的同时又互相取长补短,从而形成融会贯通、互相渗透、逐渐趋同的局面。第四,学术思想的分化和融合导致学术创新。

在稷下百家争鸣取得的这些学术成就中,道家的黄老之学和荀子礼法互补的政治模式理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最为深远。虽然它们并没有来得及为当时的列国诸侯所实践,但却相继主导了汉代以降以至明清两千多年整个一部中国古代历史。

来源: 大众日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