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需要黄毅诚

 紫荆花书屋61 2016-09-20
      黄毅诚(1926.10.1——),曾任国家能源部部长。既是老革命,老共产党员,老领导,又是老留学生,老专家,老一代思想家,一位令人肃然起敬的老人。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思考到老,耄耋之年,仍然建言献策,笔耕不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黄毅诚经常就一些重大问题给党和国家领导人致信,每每都受到高度重视,得到领导人的明确批示。

 

    黄毅诚思想非常解放,思维敏捷,思路极其清晰、细致。一方面,非常宏观、前沿,富有远见卓识;另一方面, 又十分微观、具体,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与他善于学习,勤于思考,精于调查研究是分不开的。

 

    善于学习,是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的不二法门。黄毅诚是“三宽”的楷模,仅此一点,就足以证明他的确善于学习。至于黄毅诚是如何学习的,我没有专门研究,我只是在每次谈话中,都直接感受到他的思想像大海一样宽阔,并且始终追逐着时代的潮头。

 

    勤于思考,是黄毅诚的特色。他对许多重大问题都有专门而深刻的研究,涉及到发展、改革、管理、技术和政策的方方面面。例如,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经济发展电力适度先行,电网同网同质同价,大力发展风电,大力发展水电,大力发展核电,大力发展热电联产,大力发展煤电联营,大力节能节电节水,大力减排降耗,大力支持电力装备国产化,大力提倡机组压红线运行,大力加强管道保温工作等等,都是在他的主导下成为国家法律和政策,以及企业行为。他还对技术改造与技术进步提出了许多具体建议,包括技术路线选择,蒸汽参数选取,厂址选择,厂房设计,管线布局,大小物料循环方式,材料选取,等等。

 

    精于调查研究,这也许是老革命的优良传统,在黄毅诚身上表现得格外突出。黄毅诚的文章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用数据说话。值得特别指出的是,他引用的每一个数字都是反复核实的。举两个具体例子。其一,世纪之初,为了证明煤炭是可以清洁燃烧发电的,他需要了解王永庆先生投资建设的福建漳州后石电厂的运行参数、排放指标与工程造价,特别是脱硫脱硝的情况,就曾反复向我核实有关数据,当时,我在福建省电力公司任职。其二,去年,为了向总理呼吁尽快解决火力发电厂的经营困难问题,他详细调查了解了华能与大唐两家电厂的相关数据,特别是有关一线队伍稳定状况,并在正式定稿之前,专门先行征求我们的意见。

 

    之所以说,中国需要黄毅诚,是因为在黄毅诚身上有太多宝贵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与当下一些浮躁之风格格不入。

 

    环境卫生,也许是社会文明最基本最显着的标志。1989年,是黄毅诚致全国火力发电厂厂长的一封公开信,拉开了火电厂治理整顿,安全文明生产达标的序幕。从此,全国火电厂的厂容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静静地想一想,对比当下全国城乡环境卫生,普遍脏乱差,究其原因,不正是因为没有黄毅诚吗?所谓人多,流动人口多,都是借口。人多,多不过香港。文明的差距,在于文化自觉,在于科学管理。

 

    管理效率,莫过于建设工期。黄毅诚主政能源部时期,有三条新政,即生产战线:安全文明生产达标,劳动工资战线:新厂新办法,老厂减人不减工资总额,基建战线:以缩短工期为突破口。黄毅诚不愧为系统工程大师,擅长抓关键路线,而不搞似是而非的面面俱到。他有一句名言:“所谓要点,就是真正需要的那一点。”充分表明了其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他用理论和实践证明:没有科学管理,就不可能有合理工期;没有合理工期,则说明缺乏科学管理。

 

    我反复看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人,职务有高有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动辄把问题推向虚空和大海,仿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不愿意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例如,简单地把当前经营困难归咎于体制问题,归咎于“上面没有人帮助说话”,或者一推六二五,反正上面都知道。于是,正如一位领导描述的那样,一次全国人大专题调研,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家有关部门领导谈的全是微观问题,而院士们谈的尽是宏观问题。

 

  其实,我想,如果是黄毅诚,绝对不会回避自己的问题。守土有责。日本有一个职务叫担当,是岗位责任制的制度化职务化。担当像哨兵一样,其职责神圣不可侵犯。充分体现了在其位谋其政,履职尽责一体化。

 

    中国需要黄毅诚,需要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即使离休,仍然负责任地学习、思考、调查研究,为自己的国家、民族和事业,有一分热,发一分光。

 

此文发表于:2012-04-04 23:2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