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喝中药,选对时间疗效会更好

 我心飞扬695 2016-09-20





因身体不适,家住五堰的王小姐最近在市中医医院开了一些中药调养,在拿药时,医生一再叮嘱,要早晚一次且饭后半小时服用。对此,王小姐有些疑惑,喝中药一定要有这些讲究吗?这些讲究对服药究竟有什么好处?在此,十堰市中医医院知名中医孟彪解释,中药服药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具体药方具体分析,服药时间和方法是否恰当,对疗效亦有一定的影响。



1

驱虫药适合清晨服

“不同时间适合服用的药物类型不一样。”孟彪说,按时间分的话,清晨最适合服用三种类型的中药。

 

补阳药宜于清晨服用,如温补肾阳的金匮肾气丸。

 

其次,利湿药宜于清晨服用,如通阳化湿的鸡鸣散宜在五更鸡鸣时服。又如通阳行水的沉香快脾丸,中医记载“消头面肿,五更初用葱白酒送下;消中膈胸腹肿,五更初用陈皮汤送下;消脐以下脚肿,五更初用桑白皮汤送下。”尽管其水肿部位不同,但强调五更时服用是一致的。

 

此外,驱虫药适合清晨服。因清晨未进食,虫处于饥饿状态,有利用药物发挥作用,达到杀虫的目的。



2

安神药宜晚上睡前服

中医指出“日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不当发汗”。因此,孟彪解释,解表药宜于午前服用,如此择时而服,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益气药也宜于午前服用,指治疗脾虚气陷诸疾的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参术调中汤等益气升阳药,都强调午前服药。

 

而一般来说泻下药宜于午后服用。

 

但滋阴养血安神药宜于入夜服。古人用六味地黄丸养阴,有一显著特点,强调入夜时服用;当归六黄汤医治阴虚盗汗,亦主张入夜时服用。

 

安神药也宜晚上睡前服。如远志丸、珍珠母丸,天王补心丹、加味定志丸等均为睡前服。此外,用于治梦遗滑精的涩精止遗药物也宜睡前服用。




3

苦寒药物宜饭后服用

“喝中药除了早晚时间上有讲究外,对在饭前饭后服药也有一定的要求。”孟彪说。由于大多数的食物会对中药的吸收产生影响,饭前一小时胃处于空虚状态,有利于药物进入胃肠道吸收,补虚药宜饭前服。有些药物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中药中的苦寒药物如黄柏、苦参等宜饭后服用。

 

此外,一般来说,病在身体的上部宜饭后服,病在人体的下部宜饭前服。

 

但孟彪提醒大家,急病、重病则不拘时服用。

 

除此之外,很多人吃饭习惯“趁热”,喝中药时也是如此。对此,孟彪表示,正确的服药温度并不是不是“趁热”,而是“温服”。 “传统中医理论中,对于服用中药的温度方面要求其实和对服药时间的要求同样讲究。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煎好后要在常温下晾至40℃上下时再喝。”他说,常见的中成药也应该用温开水送服。只有治疗感冒的属于解表、发散风寒的中药,才应该“热服’。

 

同时,孟彪提醒,水煎的中药一般一天一剂,可以水煎2-3次,当天喝完,常温下最好不要过夜,如果当天不能喝完,可放入冷箱中冷藏,第二天一定煎开锅几分钟后再喝,不可冷服。




4
讲究择时是为取得更佳疗效  

孟彪解释,服中药之所以讲究择时,是为取得更佳疗效,这样可以顺应人体生理节律,充分利用体内积极的抗病因素而增强药效,还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如果服药时间不当,扰乱人体生理节律,就可以产生或加大药物不良反应。因此,为发挥中药的最佳疗效,不可忽视中药择时服药。

 

同时,孟彪提醒,看病还需辨证施治,要根据疾病、个人体质和年龄还有药的属性,细化到每个季节,服药时间都应当有所区别,所以大家在看中医时,不妨问一问医生,自己的药什么时间、什么温度喝最合适,以发挥中药的最佳效果。


【专家链接】




【孟  彪】男,主任医师,十堰市中医医院风湿科主任,风湿病学科带头人,湖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编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专科专病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学会常委、肾病学会委员,湖北省健康教育巡讲专家,十堰市中医学会、健康管理学会理事,十堰市中医医院中青年名医。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类风湿、骨关节炎、颈腰椎病、痛风、产后风湿病等风湿疼痛类疾病及内儿科疑难杂症。


服务电话:8791757 15971875641

坐诊时间:周一至周五全天、周六上午

坐诊地点:二楼风湿科门诊



-END-

“十堰中医”官微升级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