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孩子如何感知、管理情绪

 老刘tdrhg 2016-09-20
中国有“克己”的传统。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一个人能够克制自己,不任性妄为,按照常规和礼节办事,才能成为仁义之人。

到了今天,情绪管理、情绪控制甚至成了一门学问,人们都在学着“胸有城府”“喜怒不形于色”,立志于把情绪玩弄于股掌之中,却忘了接纳正常的、健康的情绪。

情绪曾诱使我做过一件至今感到后悔和羞愧的事。我是读博期间生的孩子,完成博士论文初稿,是在生完孩子后不久,我央求导师帮忙组织了预答辩。就在这次预答辩会上,一位老师说了一句话,触动了我怀孕生子的诸多委屈,我忍了又忍,还是哭了出来。

一直都无法原谅自己。直到有同学开导我说:“谁没有失控的时候?再说,你又没有做错什么。”

就像这套情绪管理绘本告诉孩子们的那样:

我们都有生气的时候,

我们都有害怕的时候,

我们都有害羞的时候,

我们都有嫉妒别人的时候,

……

是的,我们都有,情绪。

电影《捉妖记》里,诸妖要经过七百年潜心修行,才能获得七情六欲,初具人性。

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动物,在金庸的小说里,情欲意味着缺陷和不完美,但也正是这些缺陷和不完美,支撑着故事情节的波澜起伏。

一个小婴儿,一出生便有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需求和欲望,也能用哭闹来表达自己的不满与渴望。此后,他会无师自通地通过在地上撒泼、扔东西等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情绪是人性中与生俱来的一部分。

我们要做的,首先是正视它。

有一回,为了吃到一根棒棒糖,儿子可心使出了浑身解数,先是大声哭闹,然后躺地上、弹蹬腿,奶奶气得转头就走,大声呵斥:“生气是不对的!真没见过你这样的孩子!”类似的情景,超市里、马路上、游乐园里,常见。

我当时正好在家,赶紧奔下楼,把孩子抱起来,“宝宝,你生气了。来,告诉妈妈,什么事情让你这么生气?”可心带着哭腔说:“想吃棒棒糖。”我说:“你想吃,却吃不到,是不是感觉自己要爆炸了?”他点点头,似懂非懂地。我说:“来,我们一起数数,看看你能不能冷静下来,1、2、3……”

这一招,是从我们家第一套读小库的图画书《我感到……》中学的。书是一位阿姨送的,目标群体是四岁以上孩子。因为觉得它可能不适合可心小小的年纪,我一直没给他读,还是他自己爬上书架,拿出这套书,主动说:“读这个吧。”

此后,晚上出门,走到黑暗的地方,他会说“妈妈抱,我害怕”;家里来了个漂亮阿姨,他想去跟人家玩,却躲在我身后,说“可心害羞啦”;邻居家哥哥有个遥控飞机,他看见,也想要一个,说“妈妈我嫉妒”……孩子的接受能力超乎我们想象。而能够感受到、认识到并且正确理解自己的情绪,是管理好情绪的前提和基础。

带学生去军训,后期有一个打靶活动。噼里啪啦的枪声一响,有个女生突然受了刺激似的嚎啕大哭起来。我赶紧奔过去,发现是我们班一位平时性格挺开朗的女孩子,看来是害怕了。我赶紧握住她的手,说“没关系的。”离开打靶场,她的情绪平复了些,开始絮絮地哭诉:“老师,我害怕了,他们都没有害怕……”我说:“每个人都有害怕的时候,你怎么知道他们不害怕?”是的,估计害怕的女生不在少数,有的能正确认识和自我疏导,安慰一下自己,打出第一枪,觉得不过如此,害怕随即变成了挑战自己的成就感。

有个好朋友,从小父母离异,妈妈是非常坚强的女性,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勇往直前,也一直以“坚强”的标准要求她——不能哭,无论害怕、生气还是委屈都不能哭!这种“坚强”的定义一直跟了她二十多年。后来,她接触到了相对科学的情绪观念,才知道并不是不哭就代表着坚强,真正的坚强,应该是情绪得到正确疏导缓和后获得的强大心理承受能力。这正如活火山和死火山的差别——如果不断地疏通和管理,就不容易喷发;长期受到压抑和控制,后果则不堪设想。

《我感到……》这套图画书采用的是情景创设的方式,先向小读者讲述什么情况下“你”会有情绪,然后解释这种情绪产生的原因,以及孩子应该如何应对,比如《我嫉妒了》一册,有一页这么写:

你在朋友家玩,他的积木太棒了。

相比之下,你觉得你所有的玩具简直是垃圾。

总是玩同一批玩具,的确很容易让人厌烦,所以你希望拥有更多新玩具。

为什么不拿出一些你已经很久没玩的旧玩具,重新玩起呢?

这套书就是在这样既贴近孩子生活、又贴切把握孩子心理的叙述里,帮助我们的孩子摆脱着“成长的烦恼”。

韩卫娟,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文学博士,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主要从事中小学语文教育研究。喜欢阅读、写作、有点“好为人师”,是一个两岁“混世小魔王”的妈妈,从娃出生起便开始给他读书,目前已带着小宝博览两百多本图画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