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访谈)李书福揭秘:沃尔沃整合的“变”与“不变”

 王宏伟网手摘文 2016-09-20

6年前,李书福领导的浙江吉利控股集团一举并购了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创造了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然而这场并购能否实现顺利整合,却是业内外最关心的问题。6年后,李书福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9月13日,在中国绿公司联盟瑞典考察团访问沃尔沃总部时,李书福坦承了他的整合秘诀:既有“变”,也有“不变”,两相结合,最终让沃尔沃和吉利都成为这场并购的受益方。



“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是兄弟关系,不是父子关系,但是大家要协同工作,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9月13日,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沃尔沃汽车公司董事长李书福对中国绿公司联盟瑞典考察团的成员们说。当天,考察团成员们访问了位于瑞典哥德堡的沃尔沃汽车总部,在参观了沃尔沃汽车博物馆、中欧汽车技术中心之后,先后听取了沃尔沃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汉克·塞繆尔森、吉利汽车造型中心负责人、吉利集团高级副总裁彼得·霍布里等人的主题分享。作为当年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的核心推手,李书福则分享了他并购沃尔沃汽车的原因以及是如何推动这场跨国并购案整合成功的。


2010年3月28日,吉利控股集团与福特汽车公司签署最终股权收购协议,以18亿美元获得沃尔沃汽车公司100%的股权以及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相关资产。作为中国汽车业最大规模的海外收购案,吉利上演了一出中国车企“蛇吞象”的大戏。李书福自己也评价说:“这如同一个农村来的穷小子追求一个世界顶级的明星,这是一场盛大的跨海婚礼。”然而幸福的“婚礼”背后,还有很多外人不知晓的故事。




安全  健康  环保  打动李书福


沃尔沃创立于1927年,由瑞典人古斯塔夫·拉尔松和阿萨尔·加布里尔松共同创办。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安全的汽车公司,它也是北欧最大的汽车企业,世界20大汽车公司之一。当年,李书福为何会在千挑万选之后相中沃尔沃作为跨国并购对象的?


1997年,创业十年的李书福进入汽车制造业。他创办的吉利控股集团在之后成长为中国成长最快的民营汽车企业,并一直坚持走自主创新的道路。但多年过去,李书福发现,中国汽车企业给外界留下的印象似乎一成不变:粗制滥造、价格便宜、创新能力差。


“吉利为了走出一条有自尊的中国发展道路,融入到全球汽车工业体系之中,为了让汽车用户、汽车同行尊重吉利这家企业,我们下定决心要找一个好兄弟,来帮助支持吉利汽车研发水平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李书福说,经过一番调查,他看中了沃尔沃汽车。


而李书福看中沃尔沃的原因,首先就是因为其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尤其是沃尔沃的创新一直是建立在“安全”的基础之上的。“沃尔沃从汽车诞生那一天起,就将安全作为整个公司产品竞争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安全’对沃尔沃而言,已经成为一种历史的传承。”李书福说。


同时,沃尔沃对车内空气质量的重视也远超过业内同行。李书福回忆,自己最初乘坐的是某品牌的汽车,虽然车子质量不错,但车内空气质量却令他十分头疼。而他当第一次坐进沃尔沃汽车时,却是非常舒适的感受。后来经过调查,李书福了解到,对于车内空气质量的把控,沃尔沃也有一整套研发技术,而这个技术沃尔沃一直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除了对人的安全和健康的关注,沃尔沃汽车还十分注重环保。“今天大家感觉汽车对环境的污染已经比过去小多了,原因就是沃尔沃发明了带有氧传感器的三元催化转换器。”李书福说,正是这项技术使汽车排放的空气污染减少了90%。沃尔沃也成为第一个(1972年)向联合国提出汽车企业环保责任的品牌。


正是沃尔沃实力雄厚的研发实力,吸引了李书福。而完成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后,李书福也开始着手将沃尔沃优秀的技术引入到吉利汽车上来。


例如,2013年,吉利中欧汽车技术中心(CEVT)在哥德堡正式成立运行。在组织架构设计上,CEVT与沃尔沃汽车和吉利汽车并列,同属于母公司吉利控股集团。CEVT的很多技术成果最终都要为沃尔沃和吉利所共享。


李书福透露,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这6年中,他们一共投入了110亿美元用于技术开发。沃尔沃今年推出的XC90、S90等重磅新品,背后依靠的正是这种研发的大量投入。




“不变”的价值   “改变”的面貌


美国知名企业管理机构科尔尼公司的统计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只有20%的跨国并购能够实现最初的设想,而80%的并购都以失败告终。


在当天与李书福交流的过程中,考察团成员们最关心的,就是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后,李书福在6年的整合工作中,始终坚持“不变”和竭力“改变”的,分别是什么?


“沃尔沃不变的,就是他品牌的根基——沃尔沃始终是一个瑞典品牌。”李书福说,同时不能改变的,是沃尔沃的核心价值观——沃尔沃所做的一切事情都坚持“以人为本”。在成立至今的89年中,沃尔沃的三个核心价值,即“安全”、“质量”以及“环境保护”从未改变。


“在上述前提下,沃尔沃要改变的东西就比较多了。”李书福表示。


例如,刚完成对沃尔沃汽车的收购不久,李书福就提出,要对沃尔沃的汽车造型尤其是前脸进行调整。但这不仅引起了沃尔沃汽车管理层的反对,也引发了很多瑞典人的反对。在他们看来,如果沃尔沃的前脸改变了,那就不再是“沃尔沃”了。


李书福却认为,只要沃尔沃的基因没有改变,外形的改变只会让沃尔沃汽车变得更加时尚、与时代同步。尤其他认为沃尔沃应结合中国市场的特点,对汽车外观设计做相应调整。


此外,在沃尔沃最引以为傲的安全技术方面,也要将以“被动”为主的方式改为“主动预防”,通过主动采取安全措施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当然,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这些都是需要改变的。”李书福说。


除了外形设计、技术层面的改变、提升,李书福对沃尔沃汽车做出的另一项最大改变就是对人的改变,即让沃尔沃管理层重拾信心。


事实上,在吉利并购沃尔沃汽车一年后,李书福就提出要“放虎归山”,即尽快恢复沃尔沃汽车往日的雄风。


最初,沃尔沃汽车管理层向李书福分析出很多他们业绩下滑的原因,但在李书福看来,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沃尔沃人自信心的问题。李书福坚信,沃尔沃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雄厚的研发实力、出色的技术人才,因此重新回归顶级品牌的市场地位,只是时间的问题。


过去这些年,在与沃尔沃管理层沟通的过程中,李书福也明显感到了文化上的差异。


例如,作为豪华汽车品牌的“沃尔沃”曾被译为“富豪”,但对于瑞典人对“豪华”一词的理解,李书福花了两年的时间才搞懂。


中国人所谓的“豪华”更看重的是外表上的富丽堂皇,而沃尔沃所谓的“豪华”则是指汽车的配置高级。在搞懂瑞典人的豪华含义后,李书福就和CEVT的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反复强调,他们要的豪华不仅要看上去豪华,既注重外在的设计,也要把沃尔沃对安全、车内空气质量的保障以及环境保护的承诺融进去。这才是完美。


“所以,改变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逐渐相互融合。”李书福说,为了更好地做好跨国整合,他特意在吉利成立了一个“全球型企业文化研究中心”。在他看来,只有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能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2015年,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销量达到503,127辆,创造其品牌自诞生以来的最高销售纪录。2015年,其净利润达到44.76亿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34.56亿元),较2014年上涨781.1%。


市场的业绩已经证明,李书福领导的吉利对沃尔沃汽车的并购是成功的。而根据李书福的最新规划,到2020年,沃尔沃销量将达到80万辆,吉利销量将达到200万辆。“我相信这个目标是能实现的。”李书福说,他坚信吉利和沃尔沃这两家汽车公司在吉利控股的统一规划和推动下,将共同取得令人欣喜的进步。


来源:中国企业家俱乐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