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八  五膈证治

 易林小筑 2016-09-21
卷之八

  五膈证治

  病有五膈者,胸中气结,津液不通,饮食不下,羸瘦短气,名忧膈;中脘实满,噎则醋心,饮食不消,大便不利,名曰思膈;胸胁逆满,噎塞不通,呕则筋急,恶闻食臭,名曰怒膈;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四肢倦重,身常发热,胸痹引背,不能多食,名曰喜膈;心腹胀满,咳嗽气逆,腹下若冷,雷鸣绕脐,痛不能食,名曰恐膈。此皆五情失度,动气伤神,致阴阳不和,结于胸膈之间,病在膻中之下,故名五膈;若在咽嗌,即名五噎。治之,五病同法。  

卷之八 五膈证治

  五膈丸

  治忧恚思虑,膈塞不通,及食冷物即发,其病苦心痛,不得气息,引背痛如刺,心下坚大如粉絮,紧痛欲吐,吐即瘥,食饮不下;甚者手足冷,短气;或上气喘急呕逆,悉主之。

  麦门冬(去心) 甘草(炙,各五两) 人参(四两) 川椒(炒出汗) 远志(去心炒) 细辛(去苗) 桂心(各三两) 干姜(炮,二两) 附子(炮,一两)上为末,蜜丸,弹子大。含化,日三夜二。胸中当热,七日愈;亦可丸如梧子大,米汤下二三十丸。《延年方》夏加麦门冬、甘草、人参各一两。《经心录》以吴茱萸代桂,治遇寒冷则心痛,咽中有物,吐不出,咽不入,食饮减少,并可服之,不拘时候。

  卷之八 五膈证治

  宽膈丸

  治气不升降,胸膈结痞。

  木香 京三棱(炮) 青皮(各半两) 半夏(三两,汤洗七次) 大腹子(一分)

  上为细末,姜汁糊为丸,梧子大。食后米汤下二三十丸。

  嘉禾散、沉香散

   并治五膈。(方见前五噎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