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夜,凌晨三点

 昵称535749 2016-09-21

2016-09-17 14:00 | 豆瓣:leleye 

前段时间我在麻省剑桥,有一天给一位患上了抑郁症的朋友发微信。他知道我在美国,忽然变得有些开心,我有点奇怪,却也没多想。过了几天,我在哈佛广场上的咖啡馆门口收到他的微信,“以后凌晨三点睡不着的时候,至少能有个人说说话了”。当时阳光明媚,游人如织。我站在热烈阳光下,却忽然觉得异常寒冷。有一部法国电影《潜水钟》,你看过吗?那种带着沉重老旧的潜水头罩,慢慢沉入污浊混沌的冷水中的感觉,侵袭而来;四周静寂,只有自己钝涩的呼吸声,受惊的灵魂在麻木迟缓的身体内横冲直撞。

凌晨三点,你还醒着吗?

孤独僵冷地躺在床上,盯着外面的世界透过窗帘缝隙打在天花板上的零落光线,有些阴影在追逐,那是晚归的人们驾着车驶过一盏盏路灯。你所在的城市,闷热少雨,如果有些风声雨声,黑夜或许不会这么漫长。

你知道吗?刚巧就在昨天,我读到一首很棒的诗。我读给你听吧,你一定会喜欢的,这是一首很有东方灵韵的诗,是那种很多老外读不出感觉、但却能让头发灰白浑身上下写满成功精英的中年人瞬间嚎啕大哭的诗。

你问我正在思索着什么

在这漫长的夜里?

我只是倾听

雨点重重

敲打窗户的声音。

——和泉式部

很简单很普通的场景吧,一个深夜,一个人,一场雨,一段思绪;我很喜欢。激烈而节制的情感,在粘稠的黑夜里涌动翻滚,话到嘴边却对视无言。

这场雨已经下了有大半夜了。先是轻缓的触碰,好像在初次见面的那个梅园里,散落在地上的叶片。语词,在生疏的两个人之间跳跃,沉默填补在其中,七巧板一样的拼接痕迹,在时间和回忆中不断变换着模样。几阵风过后,雨点变得有些偏执,相同的地方重重的捅下去,像词锋尖厉的对话,像其他人刻意掩饰却仍阴毒刻薄的眼光,像一根根钉在心上的竹刺,一丝丝僵死的心。往事是一座坍塌的沙丘,过去经历过的事情早已干枯,没有任何生命力,可它们还在那里,垒成时间的废墟。如果有如果,我们会避开那些咯脚的小石子儿吗?我们会不会对彼此更温柔宽容些,而不是在误解的僵局中愚蠢地伤害对方?雨点重重,每一点都是悲剧的一个尾音。

什么?

哦……

你问我正在思索着什么

在这漫长的夜里?

……

我该如何向你倾诉,才能不在倾诉中将自己溺死?才能不在倾诉中将你活埋?那些难以言说之物啊,我该如何开口,才能将此刻的真实从遮蔽中显现?如果你此刻在我身边,或许我能走近你,用我烟雨蒙蒙的眼睛告诉你,这一切竟是这么艰难;可是你却不在。在这漫长的夜里,你问我,正在思索什么?

我只是倾听

如果人的心绪,不需要语言作为媒介,我们会不会都更开心一些?那些散落在水上的语词,投下一片阴影,遮蔽未显的东西,在阴影中摇摆着鱼尾悠悠游荡。我只是倾听,在这样一个凉爽的深夜,倾听那些鱼尾边儿打漩的水纹。

雨点重重

敲打窗户的声音。

在这样一个漫长的夜里,我在思索什么?自我的存在就像这一颗颗前仆后继的雨点一样,重重地,纯净无辜地就敲打在窗户上。我只是倾听,自己命运的声音。


第一夜,凌晨三点

(和泉式部画像,作于1765年)

因为读到这首诗,我就查了查作者的生平,没想到也是一位奇女子。我讲给你听吧,你一定也对她很好奇。维基百科的资料显示,“和泉式部,生于978年,卒于1034年,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和歌歌人,中古三十六歌仙、女房三十六歌仙。她与《枕草子》作者清少纳言、《源氏物语》作者紫式部并称平安时代的“王朝文学三才媛”。除了和歌外,也有代表作日记文学《和泉式部日记》传世”。

公元十世纪末十一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世界都在发生着什么呢?在中国,正是风起云涌改朝换代的时节,公元960年元月初三,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了北宋。在欧洲,曾经繁荣强大的帝国随着帝王辞世而迅速分裂:公元814年,欧洲历史上最著名的帝王之一查理曼与世长辞。在他生前,他的王国疆土仅仅限于高卢的一部分,在他死后,他的王国一分为三;查理曼功业盖世,王中之王,但死后不过数年,帝国四分五裂,正如雪莱的诗句,“废墟四周,唯余黄沙莽莽,寂寞荒凉,伸展四方”。 在这些世界大事件对比之下,这个时期的日本还算是平和稳定。公元794年恒武天皇将首都迁到平安京(也就是现在的京都),从这个关键节点到12世纪末,将近四百多年的时期被称为日本历史上的平安时代。这是日本古代最后一个历史时代,也被很多人认定为日本文学发展最高的一个时代,我们说起日本文化经常提到的《源氏物语》,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大事件的阴影之下,最撩动人心的或许还是其中的人和他们的情感。和泉式部引人注目的地方,既有她的诗歌才能,也有她传奇的感情生活;文字和人,灵魂和情感,裹搅在一起,无法分开理解。

和泉式部出生于公元978年,父亲是越前守大江雅致,母亲平氏,是越中守平保衡的女儿。和泉式部本姓大江氏,名字已不可考,“和泉式部”这一女房名是由她丈夫的官职“和泉守”和父亲的官职“式部大丞”拼接得来。仅仅从姓名的来源就可以窥看到,当时日本女性的地位。一千多年前,世界大多数地方,女性仍然是附属性的存在,没有独立的人格地位,甚至连基本的财产权都没有。和泉式部最初是侍奉太皇太后昌子的女官,19岁的时候,嫁给了比她年长17岁的下级贵族橘道贞。橘道贞在公元999年出任和泉守,把和泉式部留在平安京独守空房,自己则与其他女子共同生活。不久后,和泉式部与冷泉天王三皇子为尊亲王陷入热恋,绯闻传遍平安京宫廷。因为和泉式部和皇子身份悬殊,再加上和泉式部当时仍是有妇之夫,这对恋人受到宫廷、社会和亲人朋友多方指责阻挠;和泉式部的丈夫橘道贞与之离婚,父亲大江雅致也和她断绝父女关系。但和泉式部显然是个为了爱情奋不顾身的人,即便周围的人都与她断绝了关系,她仍然爱得热烈高亢,无拘无束。用她自己的诗来描述,恰如其分:

“人の身も 恋にはかへつ 夏虫の あらはに燃ゆと 見えぬばかちぞ

人以身 投入爱情 如同飞蛾 扑向火中 却甘愿不知”

然而人生的悲剧总是相似,当一个痴情的女人自以为找到生命中的灵魂伴侣的时候,命运裹挟着生死离别奔涌而来。这段传奇爱情仅维持了一年,三皇子为尊亲王急病早逝。

如果让你想象一位公元十一世纪左右的年轻女人,纵然才情飞扬,但已被丈夫和父亲弃绝,你能想象她的处境吗?有多少个漫长的夜晚,她静静地躺在冰冷坚硬的床上,听雨点敲打窗户?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和泉式部会在贫病交加中度过凄惨人生的时候,她却在悼念为尊亲王期间,结识了为尊亲王的同母胞弟四皇子敦道亲王,并在短短十个月后被敦道亲王迎入亲王宅内以王妃待遇安置。这段恋情持续了将近四年,1007年,敦道亲王染疾去世。和泉式部再次失去一生挚爱,写下了一百多首挽歌。其中最有名的一首抄录如下,读起来确实有平地惊雷的凄婉绝望感:

捨はてんと 思ふさへこそ 悲くけれ 君に馴れにし 我が身と思へば

本思已忘怀 徒留侬身 莫非君之遗物

怎么样?和泉式部的故事是不是很精彩?真是位传奇的女子!想想这一千多年前人物,却好像我们身边的很多人一样勇敢,爱得无拘无束,恍惚间觉得时空交错中,蕴涵在人身上的某些东西,定然亘古不变。你觉得怎么样?当你知道了和泉式部的人生故事,再来读这首诗时,你会不会有新的感受呢?你知道我总是以稍微苛刻一些的眼光检视女诗人的作品,遇到那些私生活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女诗人总是爱偏着头皱着眉读她们的诗。可是,作品和作者本人又不可能分开理解:一首好诗通常都是湿淋淋的,像刚刚从作者的灵魂之池中拖出来一样。所以读诗也是极其私人的一件事情。作者自然要打开自己的灵魂,允许读者试探着进入;而读者同样也得做好准备。读了某人的诗,如果真的懂了,就像是和某人亲密生活了一段时间一样,燥热天气时身体淡淡的汗味,焦虑时抽烟透出的苦涩,睡着了仍然在微微抖动的腿……所有的细节都像指纹一样留在诗里,真实而琐碎。

你会不会觉得自己好像死去了的敦道亲王,躺在阴冷的坟墓里,观看着世间发生的一切?你好像倒挂的蝙蝠一样,悬挂在湿润的泥土中间。泥土屏蔽了世间所有的声响,你的世界静默如迷。你看着宫廷中按部就班的丧葬仪式,漫天飞扬的香灰,念经超度的僧人们蠕蠕动着的嘴。或伤心或麻木的人们从你的视线中走出又走进,走进又走出,渐渐淡化成背景。你总是看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她在黑暗中喃喃细语,长长的黑发蜿蜒盘亘在床边,像水中的海藻一样,随风荡漾。你看到她的身体微微颤动,一道淡淡的泪痕连接着她弯曲的眼角和云鬓。“我心爱的人儿呐,你在思索着什么,在这漫长的夜里?”

我只是倾听

雨点重重

敲打窗户的声音。

查看原文  ? 版权属于作者  商业转载联系作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