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秘】子宫内膜出问题了,怎么治?这篇文章告诉你!

 为什么73 2016-09-21

一、气滞血瘀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行不畅有块,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或不孕,经前乳房胀痛,两胁胀痛,精神抑郁或烦躁易怒,舌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祛瘀。


方药:膈下逐瘀汤。


当归:20g,赤芍:15g,川芎:10g,桃仁:15g,红花:15g,枳壳:15g,元胡:15g,灵脂:15g,丹皮:10g,乌药:15g,香附:15g,炙甘草:10g。


1)若气滞为主,胀甚于痛者加川楝子:15g;

2)血瘀为主,痛甚于胀,加用蒲黄:15g,重用五灵脂20g;

3)疼痛剧烈加全蝎:3条,三棱:15g,莪术:15g;

4)有症瘕加血竭:15g,穿山甲:15g,皂角刺:20g,三棱:15g,莪术:15g;

5)月经量多加蒲黄:15g,茜草:159,三七面:10g(冲服)。 

二、寒凝血瘀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经量少色暗黑有块,块下痛减,形寒畏冷,面色苍白,痛甚则呕恶,或不孕,舌暗,苔白,脉弦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祛瘀。


方药: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15g,干姜:15g,元胡:15g,灵脂:15g,没药:15g,川芎:10g,当归:20g,蒲黄:15g,官桂:15g,赤芍:15g。


1)若腹痛甚剧,肢冷汗出者加川椒:15g,制川乌:10g,制草乌:10g;

2)阳虚内寒者加人参:15g,熟附子:15g,仙灵脾:20g;

3)湿邪较重,兼有胸闷腹胀,舌苔白腻者加苍术:15g,橘皮:10g,泽兰:15g,茯苓::20g。 


三、气虚血瘀

主证:经期或经后腹痛,喜按喜温,肛门坠胀,大便不实,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月经量或多或少,色谈暗质稀,有块,舌体胖,舌质淡紫或有瘀点,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补阳,活血祛瘀。


方药:补阳还五汤。


黄芪:3O:g,当归:2Og,赤芍:15g,地龙:20g,川芎:1Og,桃仁:15g,红花:15g。


1)汗出畏冷者加桂枝:15g,白芍:15g;

2)腹痛剧烈者加艾叶:15g,小茴香:15g,乳香:15g,没药:15g;

3)恶心呕吐加吴茱萸:15g,干姜:10g,姜半夏:10g;

4)便溏者加肉豆蔻:15g,葫芦巴:15g,补骨脂:20g。


四、热郁血瘀

主证:经前或经期发热,腹痛拒按,甚则经期高热,直至经净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月经色暗红,质稠,有块,周期提前或经期延长,量多,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结,性交疼痛,舌质红,或边尖有瘀点,瘀斑,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热和营,活血祛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味。


桃仁:15g,红花:15g,当归:20g,生地:30g,赤芍:20g,川芎:10g,柴胡:10g,枳壳:10g,牛膝:10g,甘草:10g,桔梗:10g,丹参:20g,丹皮:15g。


1)经行发热者加黄芩:15g,青蒿:15g;

2)大便干结加大黄:15g,枳实:10g;

3)腹痛者加鱼腥草:20g,地鳖虫:15g,五灵脂:15g;

4)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者加栀子:15g,黄芩:15g。 


五、肾虚血瘀

主证:经期或经后腹痛,腰部酸胀,月经量或多或少或有血块,不孕,头晕目眩,大便不实,小便频数,舌质淡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沉细而涩。



治法:益肾调经,活血祛瘀。


方药: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熟地:20g,山药:20g,山茱萸:15g,茯苓:20g,当归:20g,枸杞子:20g,杜仲:15g,菟丝子:25g,桃仁:15g,红花:15g,川芎:10g,白芍:20g。


1)腰背酸痛甚者加仙灵脾:20g,寄生:15g,狗脊:15g;

2)大便不实加补骨脂:20g,赤石脂:20g。

六、其他验方

1
异位粉:

地龙、土虫、蛰虫、蜈蚣、水蛭备等份,研粉末,装瓶备用或装入胶囊备用,每次2~3g,日2~3次。


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配合口服药治疗。



2
活血化瘀方:

三棱15g,莪术15g,生蒲黄12g,五灵脂12g,桃仁9g,水煎服,1 日1剂。


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痛经,不孕者。


3
化瘀通腑丸:

醋制生大黄,醋制炙鳖甲,琥珀、按2:2:1比例研粉制丸,每次2.5g,每日2次,饭前开水送服,月经期不停药,连服3个月为1疗程。


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之实证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