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中“小儿王”王伯岳:小儿痄腮(干货)

 369蓝田书院 2016-09-22
明医公开课第211期
中医打造个人品牌的助推器

作者:王伯岳
编辑/李邦源

导读:王伯岳(1912—1987),中医儿科专家。四川成都人。善治儿科疾病,对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麻疹合并肺炎、肝炎、痢疾、哮喘、腹泻、癫痫等独特之处,疗效显著,有“小儿王”之称。
        著有《中医防治麻疹的方法》、《中医儿科临床浅解》,主编有《中医儿科学》

小儿痄腮(流行性腮腺炎)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以学龄儿童较易感染,四季都可以发病,但以冬春两季较为多见。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与喉痹(喉炎)都是风毒所致。本书指出:“......风热毒气,客于咽喉颔颊之间,与血气相搏,结聚肿痛”。

《活幼心书》也认为是一种风毒,指出:“毒气蓄于皮肤,流结而为肿毒......多在腮颊之间,或耳根骨节之处”。

本病是以耳垂为中心的腮腺肿胀为其特征,而其肿胀可以延及颈、颊及颌部。一侧或两侧俱可发生。初起先见于一侧,继而延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发生。起病时,除局部灼痛肿胀而外,一般没有其他症状。或只是轻微发热,或咽部不适。由于咀嚼时疼痛加剧,可能出现纳差食少。

有的重症,除一般症状外,可能出现寒热往来、嗜睡、呕吐、头痛等较为明显的症状,但很少引起惊厥。

成年男子可能合并出现睾丸炎,睾丸红肿胀痛。一般12岁以下男孩较为少见。

自发病至腮腺肿胀消失,恢复正常,约10天左右。

个别的腮腺高肿色红灼热,毒滞化脓,即所谓的“重则成痈成疖”。这类情况也较为少见。

基于以上所述,风邪外乘,湿热内蕴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风邪热毒聚于头面两侧耳下腮部,证见肿胀疼痛、恶心呕吐,或合并睾丸肿痛,是与足三阳胃、胆、膀胱三经有关。基本上都是一种热证、实证。但因容易相互传染,所以必须注意隔离。

治法述要及例方选介

痄腮的治疗,着重于清热解毒,佐以软坚散结。由于风毒壅滞少阳经络,故应以清肝利胆、疏风消毒为主。而软坚散结,只可用宣、通之剂,以去其壅滞,而不要过于攻伐。壅滞既去,则风散毒解,自然会达到消肿止痛的治疗目的。在局部用药外敷,也有一定作用,但要注意保护皮肤,药凃得太厚或干裂,反而会增加疼痛,或使肿处皮肤受伤,引起感染化脓,所以,外用药要调得滋润,也不要涂得太多,才好换药而不致于影响皮肤。

由于体质的强弱,病邪的深浅,以及有无兼证,故在证候表现上有轻重之分。但变化不大,在治疗原则上基本一致,一般以清热、解毒、消肿为治,除基本方而外,根据病情,随症加减。

主证:腮颊一侧或两侧肿胀,酸痛拒按,吞咽不便,表证不明显,精神正常,脉象、舌苔无明显变化,无其他兼证。

治法:清热解毒。
例方:清解汤(习用方):
龙胆草三钱 黄芩二钱     连翘三钱
板蓝根三钱 蒲公英三钱 甘草一钱
山栀子二钱 夏枯草三钱

随症加减:
· 恶寒、发热、头痛、身疼,加羌活二钱,柴胡二钱,白芷二钱。
· 热甚、口渴、烦躁,加生石膏三钱,黄连一钱。
· 恶心、作呕,加藿香二钱,橘叶二钱,竹茹二钱。
· 嗜睡、神昏、项强,加黄连一钱,石菖蒲二钱,葛根二钱。
· 头痛、惊厥,加防风二钱,钩藤二钱,白芷二钱。
· 咽部红肿疼痛,加马勃二钱,锦灯笼二钱。
· 大便干燥,加全瓜蒌三钱,熟大黄一钱
· 小便短黄,加滑石粉三钱,车前草二钱。
· 睾丸肿胀疼痛,加橘核三钱,荔枝核三钱,枳壳三钱,延胡索三钱。

外用药:
  1. 金黄散(如意金黄散),成药。用清茶加蜂蜜少许,调敷肿处,每日换1次。

  2. 简易方:
芙蓉花叶    鲜蒲公英
鲜马齿苋    鲜野菊花叶
鲜鸭跖草
以上各药,任选其中一种,洗去尘土,捣细敷肿处。

预防方:
贯众二钱,板蓝根三钱,甘草一钱,用水煎,日服2次。在流行季节,连服3天。可以减少发病,如已发病可以减轻症状。

摘自《中医儿科临床浅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