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榴:我的印花世界,始于环球之旅

 AndLib 2016-09-22
石榴

请输入副标题
与艺术结缘
姚九思:为何选择去布朗大学攻读艺术史?
石榴:我先在一个叫蒙托里奥的女校就读,但由于不适应学校闭塞的环境,就申请转学。之后,收到了西北大学、宾大、布朗的录取通知书。选择布朗,一是因为所倡导的价值观和我的十分贴近,它认为每位学生都有能力认知自己,选择最适合的学习方法,而我很乐意这么做;二是因为布朗离全美第一的罗德岛设计学院比较近。
布朗的中国学生不算少,但我是有史以来第二个攻读艺术史的。之所以选择它,是因为我从小受家里的熏陶,对艺术有种挚爱。我从幼儿园开始学画画,比如水彩、素描、国画等,父亲喜爱收藏青铜器、古字画之类的古董,家里的艺术气息很浓重。艺术史的课程偏理论化,三分之一是专业课,剩下的课程是根据个人兴趣进行选择,也会经常看画展,看完后撰写评论。艺术史并不是热门专业,就业面比较窄。想挣钱的学生,毕业后会去拍卖行,我之前的中国学姐毕业后去了纽约的佳士得拍卖行。一般的话是去画廊、做研究,或留校当教授,比起金融来说,艺术史是一个太小众的专业。
在国内读高中时,是在比较正统的环境里学习,想做喜欢的事,会受到阻力,无法随心所欲。在布朗,没有一点束缚,出乎意料的顺利,没有经历初入新环境的磨合,与同学关系都很融恰,但也因为太顺利,在布朗的生活没有给我带来“裂变”的感觉。
姚九思:之后有特意寻找“裂变”吗?
石榴:我不会在开始就刻意寻求“裂变”,因为并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对我来说,“裂变”的过程就是自然的、寻求新的发展机遇的过程,比如我做的这三件“特别”的事。第一件是“365天穿旗袍环游世界”的行为艺术。2014年5月15日到2015年5月15日的一年时间里,我穿着不同的旗袍环游世界,从上天跳伞到下海潜水,华服不离身。出发前,我众筹了15000元,目标金额是2500元,还偶遇一位高级设计师,专门为我订制了一套旗袍。一年中,我上学时会穿,遇到假期就跑到世界各地,比如尼泊尔、英国等。途中,有人对我穿的旗袍感兴趣时,我会送他一张关于旗袍的小卡片。我希望用365天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诠释古典之美,把中国传统服饰的旖旎之美带到三大洲30多个城市。
第二件是去伦敦做交换生。2015年大三时,我离开布朗去伦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做交换生,那是世界四大时装设计学院之一。在那里读了一学期,过着普通的艺术生生活,经常在画室待到很晚。英国很有文化底蕴,我喜欢逛那里的博物馆,参观艺术家的展览,尤其是印花和面料展,那里总有新的东西让我眼前一亮。众多的艺术流派为我现在的印花设计提供了好的理念和方法,艺术为设计提供精神动能。艺术和设计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不是割裂的关系。
第三件是从布朗休学回国创业。2016年1月,我给布朗发了一封邮件,决定停学回国创业,并不再回布朗。2月正式出版《可我就是爱旗袍》一书,我拉着箱子跑到不同城市演讲,上市两个月销量破万册,加印了两次。休学创业是水到渠成的选择,因为我找到了想做的事,并做好了准备。我的书和公共账号积累了一定的粉丝,推产品的条件已经达到;而我心仪的合伙人,正处于事业空窗期,我说服他合伙的机率很高;再加上有投资人表示如果我回国创业,会给予一定资助。总之,那是很好的创业时机。

请输入副标题
石榴集的诞生
姚九思:何时开始有创业的想法?
石榴:很小就有这样的想法。小学三年级,我就在天桥上摆摊了;初中时,一边冲刺中考,一边投入到毕业季生意,手工毕业纪念册定制服务。那年,我在毕业留言簿写下愿望:“去欧洲学设计-成为设计师-去哈佛读MBA-成立公司当企业家-周游世界-成立基金会-让世界变得更好”,这便是我成为设计师、创建品牌梦想的雏形。高中时,我在学校门口开了一间咖啡厅,开始将创业梦想付诸实践。同时,还开展了我的第一个互联网创业项目“主持人石榴活动网”,一个给高中生、大学生找课外活动的网站,拿到了来自同学家长的4万元投资,网站维持了近两年。
因为想做品牌,大三去伦敦中央圣马丁做交换。在美国、英国上学时跑了各种印花和面料展。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参与创业项目,积累投资人、媒体等行业资源,当时并没有想过每次尝试会带来什么惊喜。2014年,我代表团队参加创业邦创新中国Demo China大赛时,有投资人听完我的路演后,对我说:“以后你主导做项目,我一定投你。” 2年后的现在,她成为了“石榴集”的天使投资人。
今年1月休学后,3月份,我找到两个合伙人,拉到了200万投资。两个合伙人中,一个是留学于新加坡和伦敦、有十年服装品牌的高管,另一个是就职于京东的,负责运营和大数据。4月份,我有了自己的办公室,“石榴集Pom&Co”公司正式成立。5月份,所有设计和样衣都到位,开始大货生产。7月8日,石榴集正式上线。我们也在做一个“花裙子基金”,每卖出一条裙子,就捐1元钱,多余的花布会做成书包或棉袄捐给偏远地区的孩子。我把所有的体验都化成一句话:“年轻人,只管做事,其余老天自有安排。”
自小到大,想做设计、做品牌的执念,直接形成我之后的人生轨迹,一句话:创业始终是我唯一的职业选择。我不管在什么环境下,都更愿意做自己,无论受到什么阻力,也会听从内心的召唤。我不觉得先上学,后就业才是人生的唯一顺序。也许工作七八年,品牌有了知名度和归属,比如趋于稳定发展或被收购了,再重回校园深造,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学想学的像艺术或文学,这是我更欣赏的方式。
姚九思:创业为何选择做印花?
石榴:起初做旗袍,现在转做印花,是因为《可我就是爱旗袍》书稿打算出版之际,遭到很多出版社的拒绝,我感觉旗袍在中国的市场太小众。在画旗袍设计稿时,我还发现,旗袍的廓形几乎不变,亮点在印花。此时,做“石榴集”的想法诞生了。
“石榴集”是我们的第一个品牌,风格偏女性化,通过签约世界各地印花设计师,把他们的印花设计做在女装、童装、家居产品上,进行销售。这些设计师中有一线大牌的插画家,也有专门做印花设计的。我希望将“石榴集”印花品牌的商业模式做好,并复制到其它品牌中去,未来会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打造不同的印花品牌。我的目标是美国Abell集团,他们的产品质量很好,印花是主打品,是很好的借鉴对象。
印花分很多种,我们的定位瞄准到以“美美哒”为核心的女性,设计出有时尚感觉、风格独特的花型,从众多花型中选择一种细分的印花类型来做。市场会出现细分,大众越来越喜欢不同风格的产品,不论是纯色还是印花,都会有品牌满足他们的喜好。原先的中国市场,有人口红利,推广做到位,就会有市场。但是现在,这个红利期已经过了,例如在淘宝这个电商巨头下,各种走红的网店、网络品牌太多了,很难再靠淘宝去做一个品牌,因此,我们考虑服务某一类细分人群。
从目前的销售情况来看,我们的库存基本清空,数据很可观。因为中国的人口基数,无论什么细分市场都可以达到很大的需求量,而且我们注重视觉效果,很容易引起爱美女士的共鸣,进而提高销量。印花其实是一个相对大众化的市场细分,在淘宝连衣裙下,印花是搜索排名前三的细分品类,选择做印花,是一种相对市场化的决定,但是服装就不一样了。
姚九思:会让顾客决定印花款式吗?
石榴:我们是预售制,顾客可以根据产品的编号提前选择好产品,但是具体的花型设计不会让顾客参与,因为我们上新速度快,制作周期短,验货成本相对低,所以没有让顾客参与。当然,我们也注意到“小众”越来越成为主流,大家更注重差异化、个性化。随着个人自信的提升,现在不倾向用醒目的品牌标志来证明自己的审美。
姚九思:如何在创作和市场间找平衡?
石榴:艺术家在创作时,其实很少去考虑市场的需求。市场需求,更多的是靠经纪人在后期的包装,但这种包装又不会影响创作。艺术创作与商业化运作,并不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我认为艺术和商业的冲突,更多的是找到了一种风格,被市场和大众所熟知而接受时,是否要一直延续这种风格?要不要推翻?更多的是艺术创作后期所引发的和商业的冲突,而不是早期。
当今中国,艺术已经走向商业化,只不过,想拥有完善的艺术市场体系尚需时日。中国艺术的商业化起步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到现在不过30年,而在欧洲,规整的艺术市场体系建立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从一个艺术风尚开始,到包装,到进入拍卖行,都有一套完整的运作体系,而中国尚未达到这个程度,这是一种劣势,辩证地说也是一种优势。很多外国学者认为中国的艺术市场更具生命力,更加的“混乱”,更容易有作为。我觉得当前的中国艺术市场,是一个灵感交织碰撞的场所。
图:由石榴提供
本文版权归buds所有,转载、合作等请留言该公众号。
 

buds创始人 姚九思
邀请你关注让生活更美好的设计创新号,探索能改变生活的产品、服务、理念和人物。
新浪微博:姚九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