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舟山普陀梭子蟹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我ai爽歪歪 2016-09-22
三疣梭子蟹是普陀海水围塘养殖的主导品种之一。经过对目前我区实施多年的“普陀梭子蟹、对虾养殖新模式”——“净底、控水、壮苗、增氧、精饲、防残”的进一步完善提炼,即对此模式中的“壮苗” 环节增加以土池自繁苗为主的苗种来源方式,对此模式的“精饲” 环节增加以投喂梭子蟹配合饲料为主的精饲投喂方式,对此模式的“防残”增加以采取疏雄为主的防残方式等,确定了梭子蟹养殖高产新技术要点。具体技术简介如下:
净底—-除池底污物,改善底质环境
净底:池塘在养殖生产结束后,应将余水放净,封闸,利用吸泥机吸去表面过多的淤泥,淤泥少时也可在春季用犁将底部深翻,然后,池底经过干露、曝晒,最好至龟裂。再进行清塘消毒,清塘消毒用氧化钙(生石灰),漂白粉(有效氯≥25%),二氧化氯,茶籽饼等消毒。
底质改良:在养殖过程中定期使用沸石粉、“粒粒氧”、“底净保”、“底质净”等底质改良剂。
控水——保持优良水质,减少应激反应
1.蓄水消毒:尽可能设蓄水池。每3—5个养殖池可配备一个蓄水池,其蓄水量应为养殖水体的1/3以上,在池内对进水预处理消毒。
2.施肥培水:蟹苗放养前10天-15天,用40目筛网过滤进水60厘米后,视水质情况适当施肥培水。新塘施有机肥并结合使用化肥,老塘可施化肥。有机肥须经堆放、发酵后使用,用量为100毫克/升-200毫克/升。氮与磷比例20:1,首次氮肥用量为2毫克/升-4毫克/升,以后2—3天再施一次;用量减半,并逐渐添水。控制施肥总量,水中硝酸盐含量40毫克/升以下,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
3.适量换水:前期以添水为主,中后期适量换水。中期每隔3天—4天换水1次,换水量15%-40%;后期视水质情况换水,换水量10%—30%;高温期间每隔半月全池泼洒生石灰15毫克/升。
4.水质调控:要求水位1米—1.5米。中底层水温15cC—32~C,盐度15—32,透明度30厘米—40厘米,水色为黄绿色或黄褐色,pH值7.8-8.6,溶解氧4毫克/升以上,氨氮不高于0.5毫克/升,硫化氢0.1毫克/升以下,化学耗氧量及生物耗氧量不高于5毫克/升。其它理化、生物指标应符合NY5052规定。要求水色鲜亮,无气味,不发粘,蟹体表无附着物,各项指标在正常范围内。
定期使用微生物制剂,以改善水质;高温、强冷空气时提高塘内水位;暴雨后及时排去上层淡水;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水体。
废水处理:建议设置废水处理池,容量为养殖池总水体的5%-10%。通过沉淀、生物净化等,清除水中悬浮物和可溶性废弃物。
壮苗——放养健壮蟹苗,控制合理密度
1.健壮蟹苗:工厂蟹苗要求Ⅱ期—Ⅲ期,壳变硬时放苗。选择同池或同批蟹苗,要求体型正常、肢体完整、个体健壮、爬行迅速、反应灵敏、无病虫害的蟹苗,同批蟹苗要求规格整齐。   
2.中间培育:有条件的可将Ⅱ期人工蟹苗放入小型围塘中进行专塘中间培育。放苗密度为10000-15000只/亩,培育12-20天后(一般为P6-P7期)移入养成塘养殖。 
3、土池自繁苗:采用池塘内苗种自我繁殖,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苗种健壮、效益高的特点。主要操作流程:池塘清整消毒—→培育浮游生物饵料—→抱卵蟹选购—→蟹笼暂养—→饲料投喂—→幼体放散—→溞状幼体1至大眼幼体育苗阶段(饵料包括轮虫、螺旋藻、豆浆、虾片、虾籽、鱼糜等)—→大眼幼体至仔蟹l—→仔蟹2至仔蟹4(起捕多余部分蟹苗销售)。
4.密度控制:单养模式放养密度:人工苗Ⅱ期—Ⅲ期5000—6000只/亩,V期—Ⅶ期2000—3000只/亩。
梭子蟹与脊尾白虾混养:梭子蟹放养密度为单养塘的1/2,脊尾白虾亲虾放养0.25千克/亩;若与日本对虾、贝类混养:蟹苗放养密度也为单养塘的1/2,日本对虾放养8000尾—10000尾/亩,缢蛏、泥蚶等贝类养殖面积控制在滩面的30%以内。
增氧——增加底部溶氧,防控病害发生
1.富氧养殖:底增氧和水面增氧相结合,增加水中溶氧,打破水体分层,促进有机质分解,减少病害发生。
2.增氧设施:底增氧设施的鼓风机功率按每茬0.1千瓦配备,并选择不易被堵塞、且安装成本相对较低的PVC管作为池底送氧管道。送气管道分主管道与充气管,主管道直径100毫米;充气管直径25毫米。主管道与充气管呈非字形或单侧排列。主管道与充气管均设有气量调节阀门。充气管每隔1—2米打一气孔、孔径0.6毫米,管道用竹木桩固定于池底或砖块沉绑,管道间距10—15米为宜。 水面增氧有水车式增氧机或叶轮式增氧机,功率按每亩0.3千瓦—0.5千瓦配备。
 3.增氧时间:底增氧开机时间一般为:8:00—10:00、14:00—16:00、22:00—24:00、3:00—5:00。水面增氧时间一般在中午及凌晨,投饵两小时内不开机,并视天气情况而定,特别在闷热、阴雨天气及台风、暴雨过后注意增氧。
精饲——饲料优质足量,保证脱壳生长
精饲:投喂新鲜饲料,做到定时、定质,投足和延长投饵时间。梭子蟹养殖以投喂鲜活小杂鱼为主。一般梭子蟹养殖一天投喂2次,上午投喂量30%,晚上投喂量70%,而且饲料必须新鲜、足量,11月份以后延长饲料投喂时间,改变以前梭子蟹生长4个月、3个月处于半饥饿的生长状态,增加了其自相残杀的几率;同时延长饲料投喂时间,可提高梭子蟹的品质(即雌蟹上膏率)。达到了定时、定质、定量和延长投喂时间。
梭子蟹投喂配合饲料的精养方式:梭子蟹长至Ⅴ期苗后,在休渔期鲜活饲料不足时,要增加配合饲料投喂。当有冰冻饲料时,白天投喂一次冰冻饲料,投喂量为15-20斤/亩*次,晚上投喂配合饲料,配投喂量为1-2斤/亩*次,投喂1-2次。在没有冰冻饲料时,全部投喂配合饲料,投喂次数为4次/天,投喂量在1-2斤/亩*次。
防残——规避互残习性,提高养殖成活
防残:梭子蟹属肉食性凶猛水产动物,具有很强的自相残杀性,尤其是在幼苗、饥饿和蜕壳等阶段,直接影响梭子蟹的养殖成活率。池塘滩面应多设置沟、滩,拓宽梭子蟹生长和栖息空间;适当设置隐蔽物,减少梭子蟹自相残杀。
隐蔽设施:池底开沟,设置网片、竹枝、瓦片、树技、砖块等隐蔽物;放氧规格整齐蟹苗并控制放养密度;投喂足量优质饲料;保持较高水位且透明度在30厘米—40厘米;合理控制雌雄比例。有滩面的池塘,塘底要开几条沟渠,滩面整修成波垄;淤泥较多的池塘,有条件的可适量铺沙,高度与不铺沙滩面—致。
疏雄:即在梭子蟹幼蟹5~9期可用肉眼区分性别时,捕捞大部分雄蟹,以养殖雌蟹为主,其要点是控制雌雄比例为6:1为宜,这样暨减少了梭子蟹之间的残杀、争食等几率,又可减少梭子蟹交配期雌蟹的死亡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