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
注意事项: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l造成地球两极上空产生极光现象的带电粒子流主要来源于太阳的
2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南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导航系统,为全球提供服务。北斗导航系统能提供的服务包括
3导致我国南与低山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4滩涂湿地的重要价值有
①
5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6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敞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7台风“尼伯特”导致不同海域出现不同级别海浪的根本原因是
8.气象部门依据台风的移动特征需要尽快确定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拟定救火方案、预估灾害损失。能够实现这一综合日标的地理信息技术足
9“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10“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11. 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12.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13图示生产部门之间形成的联系是
14.影响我国铝材加工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
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语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右图是美国加州地区的水系分布图。完成15、16题。
15.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16.受北水南调工程影响,南部灌区易引发的生态问题是
17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18.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
B.热带草原
C.热带雨林
D.热带雨林
19.物流园区建成后,微电子企业与化工企业最有可能人住园区的位置分别是
20.物流园区建设对该市的积极影响有
①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
A.①② 右图为地下热水形成结构及发电利用示意图。完成21.22题。
2l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该发电厂布局的是
22.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
23.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24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③时期
25下列最符合大城市中心与郊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的是
A.①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IO分)
(1)此时A地盛行
(2)B、C海域都有吐界著名渔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3) D河流实施水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4) 19世纪中叶,A地和E城市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共列资源优势是 (5)F、G两地都足著名瓜果生产基地,试比较两地的气候优势。(3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l)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密度较东部地区明显偏低,制约新疆地区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2)日前,从M域发展阶段看,我围西部地区处于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困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两部地区转移,其转移的主要是 (4)分析说明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光照强、气温低的原因。(3分)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二:图3为图l中A.、B.两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1)比较A、B两城市降水特征差异,并解释其原因。(5分) (2)分析A地沿岸夏季海雾多发的原因。(3分)
(3)描述第31届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4)简述安第斯山区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的原因,并指出铜矿开聚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的题。(4分)
29.【加试题】阅读利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2)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3)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4)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5分)
浙江省学考选考绍兴市适应性试卷分析 二、试题解析 1.D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极光是太阳日冕层中的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地球并与极地上空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故答案选D。 2.B 本题考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的三维导航与定位,其中就包括对海上船只进行实时监控定位。故答案选B。
3.A
4.C 本题考查滩涂(海滩、河滩、湖滩的总称)湿地的重要价值。滩涂的重要价值包括:水产养殖、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故答案选B。
5.A
6.D
7.C
8.A
9.B
10.C
11.D
12.B
13.D
14.B
15.D
16.C
17.D
18.A
19.A
20.C
21.D
22.B
23.D
24.D
25.C
26.(10分)
(1)西南(偏南)(1分)
(2)寒暖流交汇(1分) (3)多个河段水能丰富(多个河段落差大)(1分) 高耗能(1分) (4)煤炭(1分) 新兴工业及服务业(1分) (5)F地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1分) G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 27.(10分)
(1)沙漠广布(1分)
(2)工业化(1分)
(3) (4)青藏地势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1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1分)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1分) 28.(15分) (1)差异:A城市比B城市年降水量小很多。(1分) 原因: A城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1分)沿岸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终年降水少。(1分)B城市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1分)沿岸暖流增湿作用,全年降水丰富。(1分) (2)低纬海洋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1分)秘鲁寒流经过,水汽遇冷水面易凝结成雾;(1分)该地大气较稳定(易出现逆温),雾不易扩散。(1分)
(3)逐渐变短(1分)
(4)地处板块消亡(碰撞)边界,岩浆活动频繁,易形成有色金属矿产。(1分)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露天开采,植被破坏,土地退化;(1分)地下采矿,造成地表塌陷;(1分)矿渣堆放,占用土地,污染水体和土壤。(1分) 29.(15分) (1)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1分)地势低平;(1分)人工开凿运河。(1分) (2)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1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垦。(2分,答出其中两点) (3)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1分) (4)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1分)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1分)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1分)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分)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1分) 三、问题与建议 1.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如选择题4、7、8等试题得偏低,反映出考生对滩涂湿地、风形成的根本原因、GIS的功能等基础知识在理解上存在明显的偏差,知识漏洞比较明显。建议: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梳理考试标准,巩固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区域认知能力偏弱。例如选择题15、21和综合题26、27题,得分较低,反映出考生区域空间判断能力薄弱,区域认知能力差。建议:重视区域认知能力的训练,强化学考规定的区域(1个大洲、1个地区和1个国家)的空间感知,并将系统地理的主干知识落到区域空间之中。 3.审题析题能力偏弱。考生许多试题的得分偏低,固然与其基础知识和地理分析方法的掌握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审题析题的能力密切相关。如第4题,“滩涂湿地”显然与“湿地”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保持水土”和“航运”明显不符合其功能要求。考生在其它试题(特别是加试题)的解答过程中也明显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建议:加以答题指导,引导考生领会命题意图,依据材料信息进行针对性地应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