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许愿真 2016-09-22

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  

注意事项:

    1学考考生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70分;

    2选考考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l造成地球两极上空产生极光现象的带电粒子流主要来源于太阳的

    A.辐射区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

2到2020年,我国将形成南35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导航系统,为全球提供服务。北斗导航系统能提供的服务包括

  A.估算T业产值    B.监控海上渔船

  C.辅助商业选址    D.监测作物长势

3导致我国南与低山丘陵红壤有机质含量偏低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    B.生物    C..成土母质    D.人类活动

4滩涂湿地的重要价值有

① 持水土  ②水产养殖  ③旅游观光  ④远洋航运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 ③④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干旱时将蓄存的啦“释放”并加以利用。海南省三亚市“海绵城市”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已初见成效。完成5、6题。

5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减少地表径流    B.减少大气降水  C.减少植韧蒸腾    D.减少地下径流

6三亚某校学生为建“海绵城市”献计敞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填湖建绿地公园    B.城区河道内建坝 C.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地面铺设透水砖

  2016年7月7日10时,国家海洋预报台发布信,息:超强台风“尼伯特”今天夜间起将影响我国东部海域,预计今天夜间到明天白天,台湾以东洋面将出现9到13米的狂涛区,钓鱼岛附近海域将出现3到5米的大浪到巨浪区,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将出现2.5到3.5米的大浪区,浙江南部、福建北部沿岸海域也将出现1.5到2.5米的中浪到大浪。完成7、8题。

7台风“尼伯特”导致不同海域出现不同级别海浪的根本原因是

  A.近地而气压值的高低    B.下垫面摩擦力的大小

  C.水平气压梯度的大小    D.海域深浅与而积大小

8.气象部门依据台风的移动特征需要尽快确定其可能影响的范围,并拟定救火方案、预估灾害损失。能够实现这一综合日标的地理信息技术足

  A.地理信息系统    B.卫星遥感   C.全球定位系统    D.雷达预警

  坐落在贵州黔南州平塘县一个喀斯特地貌坑“大窝幽”的世界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FAST)主体工程于2016年7月3日顺利完工。这只“观天巨眼”预计于同年9月全部竣工,开始探索宇宙深处的奥秘。完成9,10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9“大窝凼”特殊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

10“大窝凼”适合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设的有利条件是

  ①地表不易积水  ②地势低半  ③降水丰富  ④人烟稀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 ③④

  劳动年龄人口(15~ 59岁)变化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图为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及预测图。完成11、12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11. 2010-2015年,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变化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是

  A.青少年比重明显增大  B.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

  C.国际人口迁移增多     D.人口老龄化加剧

12.为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①限制人口迁出②实施“二孩”政策③发展智能化产业④实施产业国内转移

  A..①②    B..②⑧    C.③④    D.①④

  下图示意与铝相关的生产部门及其流程图,我国的铝材加工企业集中分布于浙江、广东等东部墙份。完成第13、14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13图示生产部门之间形成的联系是

  A.信息联系    B.商贸鞋系    C.科技联系    D.生产协作联系

14.影响我国铝材加工企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科技    D.动力

美国西部的加利福尼亚州北水南调工程年调水量52亿立方米,受益于语调水工程,加利福尼亚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的一个州。右图是美国加州地区的水系分布图。完成15、16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15.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乳畜业       B.商品谷物农业  C.水稻种植业     D.地中海式农业

16.受北水南调工程影响,南部灌区易引发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湿地退化  C.土地盐渍化    D.土地沙漠化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完成17、1 8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17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x方向热量增加

  B.沿x方向降水增加

  C.沿Y方向热量增加

  D. 沿Y方向降水增加

18.甲、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分别是

A.热带草原  温带落叶林

B.热带草原  亚热带硬叶林

C.热带雨林  温带落叶林

D.热带雨林  亚热带硬叶林

  物流园对周边的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产业空间集聚。右图示意我国重庆市规划建设的七大物流园区。完成19、20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19.物流园区建成后,微电子企业与化工企业最有可能人住园区的位置分别是

    A.①④    B.③⑦     C.⑦⑤    D.②⑥

20.物流园区建设对该市的积极影响有

①缩短居民上下班距离  ②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③缓解中心区变通压力  ④改善郊区的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右图为地下热水形成结构及发电利用示意图。完成21.22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2l下列地区中,最适合该发电厂布局的是

  A.塔里木盆地边缘     B.内蒙古高原西部

  C. 长江三角洲地区    D.雅鲁藏布汀符地

22.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

  A.地壳    B.软流层   C.岩石圈    D.下地幔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23、24题。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23.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①    B.冰期②   C.冰期③    D.冰剃④

24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③时期

  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 山地雪线海拔较高

  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陆地总面积较大

25下列最符合大城市中心与郊区高空等压面示意图的是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A.①   B.②    C.③   D.④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IO分)

    材料:图】为世界采区域某时天气形势图。图2为图l中D.河流干流水电梯级开发示意图。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1)此时A地盛行  ▲  风,未来几天将受  ▲  (填天气系统)影响。(2分)

(2)B、C海域都有吐界著名渔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1分)

(3) D河流实施水电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当地凭借廉价的电力,吸引了大量    ▲  工业。(2分)

(4) 19世纪中叶,A地和E城市成为钢铁工业基地的共列资源优势是    ▲  。如今,为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两地大力发展    ▲  ,以促进经济结构多元化。(2分)

5)F、G两地都足著名瓜果生产基地,试比较两地的气候优势。(3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路一带”战略进一步刺激了西部的大开发。图l为我国局部地区略图,图2是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图。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l)我国西部地区交通线路密度较东部地区明显偏低,制约新疆地区交通线路建设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  ;制约青藏地区铁路线建设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   (3分)

(2)日前,从M域发展阶段看,我围西部地区处于    ▲  阶段,该阶段劳动力由    ▲  产业活动)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2分)

(3)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我困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向两部地区转移,其转移的主要是    ▲  密集型产业和    ▲  密集型产业。(2分)

(4)分析说明青藏铁路沿线地区光照强、气温低的原因。(3分)

 

28【加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图l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图2为里约热内卢科科瓦多山顶的耶稣像。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材料二:图3为图l中A.、B.两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材料三:安第斯山区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其中铜矿储量占全球的60%,当地大量开采铜矿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破坏。

(1)比较A、B两城市降水特征差异,并解释其原因。(5分)

(2)分析A地沿岸夏季海雾多发的原因。(3分)

(3)描述第31届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正午影长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原因。  (3分)

(4)简述安第斯山区铜、锡、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丰富的原因,并指出铜矿开聚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的题。(4分)

 

29.【加试题】阅读利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2016年5月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将安徽8个城市纳入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将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疏解非核心功能,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新融入地区将发挥区住优势,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材料二:2016年6~7月,长三角地区连日暴雨导致多地次生灾害发生,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图1为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和A区域河网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统计图。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1)分析A区域河网密布的原因。(3分)

(2)指出A区域1991-2010年河网密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分)

(3)比较A和B两地因暴雨引发的次生灾害差异,并分析其原因。(4分)

(4)从产业协作角度,分析长三角城市群扩围对上海和新融入地区的积极影响。(5分)

 

 

 

 

 

浙江省学考选考绍兴市适应性试卷分析

二、试题解析

1.D 本题考查太阳活动及对地球的影响。极光是太阳日冕层中的带电粒子流脱离太阳引力飞向地球并与极地上空大气摩擦而产生的发光现象。故答案选D。

2.B 本题考查现代地理信息技术中全球定位系统的功能应用。全球定位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的三维导航与定位,其中就包括对海上船只进行实时监控定位。故答案选B。

3A  本题以土壤为例考查自然地理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我国南方丘陵山区气候暖湿,微生物活动旺盛,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大量被分解,土壤有机质含量减少。故答案选A。

4C 本题考查滩涂(海滩、河滩、湖滩的总称)湿地的重要价值。滩涂的重要价值包括:水产养殖、农业开发、旅游观光、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故答案选B。

5A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个别环节的影响。“海面城市”的建设即对城市部分下垫面进行相应的改造以增强降水时下垫面的吸水、渗水、蓄水、净水功能,“海面城市”的建设将会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增加植物蒸腾。故答案选A。

6D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的合理性评价。围湖造陆与市内河道建坝会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地下水开采应合理适度不宜一禁了之,城市铺设透水砖有利于地表水下渗,是一个相对可行合理的措施。故答案选D。

7C  本题考查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与摩擦力会影响风力的大小,本题所设的情境中,摩擦力差异不大,影响不同海域风浪大小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故答案选C。

8A  本题考查不同地理信息技术的功能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信息的采集、存储、管理来分析和描述相应的事实,这与本题干的情境刚好吻合。故答案选A。

9B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大窝凼”是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坑,而喀斯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流水溶蚀地貌。故答案选B。

10C  本题考查天文观测的选址条件。射电望远镜主要是接收宇宙空间中各类天体发射的无线电波,人类活动稀少有利于减少对无线电波的干扰。喀斯特地貌的天坑地形可以减少建设的工程量,石灰岩地区利于地表水下渗,可以减少雨季积水对射电望远镜的破坏。材料信息显示“大窝凼”位于山区,地势较高。故答案选C。

11D  本题考查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的原因。在总人口上升的基础上,劳动年龄人口却呈现减少趋势,说明退休人口群体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从我国人口现状看,青少年比重短时间内不会明显增大,且增大与否不会很快影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的变化;我国的人口死亡率保持相对稳定,并没有明显下降。国际人口迁移(含出国留学)数量相对较小,其影响不会十分明显。故答案选D。

12B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与产业政策的调整。缓解劳动年龄人口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调整人口的生育政策,二是减少劳动力的需要。故答案选B。

13D  本题考查不同形式的产业联系。图示铝工业的主要部门间的工业联系属于典型的生产协作联系。故答案选D。

14B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空间布局的区位因素。浙江、广东等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对铝材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巨大,吸引了众多铝材加工企业的集中布局。故答案选B。

15D  本题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定。美国加州的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加之北水南调工程给予其灌溉水源的保障,促进了该州地中海式农业的发展。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于中央大平原,乳畜业主要分布于美国东北部的城市集聚区,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地区。故答案选D。

16C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州南部地区作为调水工程的受水区,随着地表水和灌溉面积的增加,会导致其地下水位上升,加之该区域蒸发旺盛,易引起严重的土地盐渍化。故答案选C。

17D  本题考查自然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以判断: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故答案选D。

18A  本题考查自然植被的地域分异规律。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推断出甲为热带草原、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故答案选A。

19A  本题考查工业部门的合理布局。地位于盛行风风向垂直的郊外(大气质量好),且临近机场(利于产品外运),适合微电子企业的布局;化工企业会产生严重的大气、水污染,地位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对城区大气污染影响较小),位于河流的相对下游(供水便利且对城区水污染影响小),且临近铁路(水路交通便利),适合化工企业的布局。故答案选A。

20C  本题考查工业集聚的意义。物流园的建设有利于相关企业的空间集聚,从而能降低企业的成本,加强企业协作,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该城市把大部分物流园建在郊区的主干道附近,有利于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故答案选C。

21D  本题考查板块分布。雅鲁藏布江谷地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处,地壳活动活跃,岩浆侵入频繁,地热能丰富。故答案选D。

22B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分层。该发电厂利用的热能来源于软流层的岩浆。故答案选B。

23D  本题主要考查地理信息的处理能力。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故选答案D。

24D  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第四纪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故答案选D。

25C  本题考查城市热岛效应与城郊间的热力环流。大城市易出现热岛效应,热岛效应导致城市中心区盛行上升气流,高空气压升高(等压面向高处凸),郊区盛行下沉气流,高空气压降低(等压面向低处凸)。故答案选C。

26.(10分)

1)西南(偏南)(1分)   冷锋(1分)

2)寒暖流交汇(1分)

3)多个河段水能丰富(多个河段落差大)(1分) 高耗能(1分)

4)煤炭(1分) 新兴工业及服务业(1分)

5)F地纬度较低,水热条件好;(1分) G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2分)

27.(10分)

1)沙漠广布(1分)   地形(高原山地)(1分)气候(高寒缺氧)(1分)(可对调)

2)工业化(1分)   农业(第一产业)(1分)

3) 资源(1分)   劳动力(1分)(可对调)

4)青藏地势高,空气稀薄(水汽含量少),(1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1分)对地面辐射的保温作用差。(1分)

28.(15分)

1)差异:A城市比B城市年降水量小很多。(1分)

原因: A城市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1分)沿岸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终年降水少。(1分)B城市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1分)沿岸暖流增湿作用,全年降水丰富。(1分)

2)低纬海洋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1分)秘鲁寒流经过,水汽遇冷水面易凝结成雾;(1分)该地大气较稳定(易出现逆温),雾不易扩散。(1分)

3)逐渐变短(1分)   8月5日至21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且向南移动,(1分)里约热内卢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正午影长逐渐变短。(1分)

4)地处板块消亡(碰撞)边界,岩浆活动频繁,易形成有色金属矿产。(1分)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露天开采,植被破坏,土地退化;(1分)地下采矿,造成地表塌陷;(1分)矿渣堆放,占用土地,污染水体和土壤。(1分)

29.(15分)

1)A区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1分)地势低平;(1分)人工开凿运河。(1分)

2)特点:水域面积减少,河网密度下降。(1分)河道泥沙自然淤积;城市化建设,填埋河道;农业围垦。(2分,答出其中两点)

3)差异:A地洪涝;(1分)B地滑坡、泥石流。(1分)原因:A地为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1分)B地为低山丘陵,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1分)

4)上海可利用新融入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向其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1分)拓宽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区域辐射引领作用;(1分)实现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全面升级,并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1分)新融入地区可利用上海科技、人才、资金、管理优势,提升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1分)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加快工业化进程。(1分)

三、问题与建议

1.基础知识不扎实。例如选择题4、7、8等试题得偏低,反映出考生对滩涂湿地、风形成的根本原因、GIS的功能等基础知识在理解上存在明显的偏差,知识漏洞比较明显。建议:在后阶段复习过程中,梳理考试标准,巩固地理基本概念和原理,在理解的基础上,训练考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2.区域认知能力偏弱。例如选择题1521和综合题26、27题,得分较低,反映出考生区域空间判断能力薄弱,区域认知能力差。建议:重视区域认知能力的训练,强化学考规定的区域(1个大洲、1个地区和1个国家)的空间感知,并将系统地理的主干知识落到区域空间之中。

3.审题析题能力偏弱。考生许多试题的得分偏低,固然与其基础知识和地理分析方法的掌握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其审题析题的能力密切相关。如第4题,“滩涂湿地”显然与“湿地”的功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保持水土”和“航运”明显不符合其功能要求。考生在其它试题(特别是加试题)的解答过程中也明显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建议:加以答题指导,引导考生领会命题意图,依据材料信息进行针对性地应答。

浙江省绍兴一中2017届高三学考选考地理课目适应性考试地理【解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