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国学,这17部经典书籍是我们必须阅读的!

 澄怀观道 2016-09-22

文/丁茂顺

读国学,《经》是开门见山的不可回避的道路。大家比较知晓的是儒家的《经》,如四书五经。

对于儒家经典,各个朝代甚至都有官方的认定。汉代有“五经”,唐代有“九经”和“十二经”,宋代有“十三经”,并固定下来。具体名录如下:论语、孟子、孝经、尔雅、左传、公羊、谷梁、周礼、仪礼、礼记、诗经、书经、易经十三部。

现代人读《经》也多以此为标准,甚至认为国学的经典一般指的就是上面的这些儒家经典书籍,其实这远远不符合实际的情况,长此以往也会对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其实,最早用“经”这个概念的是道家,如我们最为知晓的《道德经》。对于上面传统儒家人士的划分。我一直也存有异议。因为,中华传统文化并不限于此,或者说限于儒家的学说。那样,我们难以全面把握国学,掌握中华传统文化,也容易误入歧途。

那么,国学的经典是什么,或者说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之根是什么?笔者认为,就是在于《易》经和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这些是我们民族的全部。

刨除《易》经不论,诸子百家的经典主要集中在老子、庄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墨子、鬼谷子、孙子这九大家的著作上,只要《易》经和这九大家的经典在,中华文化的根就在。如果用八个字概括国学,那就是“道、德、仁、义、礼、法、术、兵”,共八个字,这是中华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六千年的文脉所在。

学国学,这17部经典书籍是我们必须阅读的!

对于此,笔者自列了个国学经典书目,共17部经典,与大家分享,希望能有些启发和帮助。

哲学范畴:道、德。《易经》、《道德经》、《庄子》,侧重于哲学大道理的思考,讲的是天道,主要包括“道”和“法”,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中华文化之源泉。

人伦范畴:仁、义。《论语》、《孟子》,侧重于人类社会的思考,讲的是人道,是对天道的在人类社会的运用,属于“方法论”范畴。

礼法范畴:礼、法。《荀子》、《礼记》、《仪礼》、《周礼》、《韩非子》,侧重于社会管理的思考,讲的是如何运用天道和人道来管理社会,属于“方法论”的范畴,同时兼有“技术论”理论。这里需要着重提出的是,《大学》、《中庸》本属《礼记》,应该回归并入,不另立。

技术范畴:术、兵。《墨子》、《鬼谷子》、《黄帝内经》、《诗经》、《春秋》、《尔雅》、《孙子兵法》,侧重于社会管理中的技术层面的研究,多属于“技术论”,典型的如墨家对科学技术的开拓性研究,权谋家对外交技术的研究,兵家对战争艺术的研究等,用现在的话讲,多涉及专业技术方面的研究,是“道”和“法”在具体问题上的运用典范和楷模。

学国学,这17部经典书籍是我们必须阅读的!

这十七部经典,笔者认为是经典中的经典,从道(世界观),到法(方法论),到术(专业技术),全部涵盖,是其他所有国学的宗师,故妄称之为《新十七经》吧。

学国学,通读这十七部经典,是必须的选择。

图片/取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