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封面故事 | 石宝芬| 我做男人婆太多年,现在要回归做女人

 苦痛我们 2016-09-22



采访、文/赵靖宇

摄影/热度·孟军

设计/付鹏

策划/本刊编辑部


石宝芬


入夜,百濮会的开放式厨房里,五孃在灶台边忙碌着焖炒牛肝菌,她今天的头发略显得有些杂乱却女人味儿十足,手上雅致的翡翠玉镯似乎与这里的一切都有些格格不入,五孃说焖炒好后的牛肝菌拌面绝对是一绝,我本以为已经饱餐了一顿的自己不会再有什么食欲,却在此刻,又情不自禁地咽下了一大口口水。我那么瘦,却还有如此“贪得无厌”的食欲,我都恨自己实在是太不争气。

食客们正在品尝百濮会刘总厨所出品的日本料理,他们大多都是本地喜欢美食生活的人士,所以于相对深藏在滇池高尔夫会所三楼的百濮会,他们熟悉得就像在自家的餐厅一样,昆明圈子很小,食客们碰到熟人,彼此招呼一声,欣然落座!百濮会的美食名品会在不同时间推出不同的种类,但我却独爱这里的云南传统过桥米线,每天数量有限,绝不多卖。


五孃说那一锅反复调制的高汤才是关键,里面有时间的味道!米线和搭配丰富的生菜一经烫热即可食用,精选特制的米线不仅散发着原本大米的香甜且细白弹韧,原汁原味的滚汤虽被厚厚一层鸡油盖住却遮挡不住浓郁的香气,生菜下汤烫熟后爽口滑嫩,桌上放着的五孃秘制油辣椒犹如过桥米线画龙点睛的“药”引子,任食客们各取所需。一碗过桥米线下肚,刚才被酒精浸泡的聒噪感烟消云散,食客们才面露酒饱饭足的喜悦之情!暖暖晕黄的灯光下,我相信在这里的所有人,都能够依稀闻见厨房里有家的味道……


所有的美味都与时间有关,一碗过桥米线就能够让我的记忆倒带到三十多年前站在建新园门口那个鼻子邋遢的小布点,这就是美食的魅力。其实关于五孃,我们的读者并不陌生,七年前,五孃不求回报地支持了我的创业,《MaGazine智生活》创刊第一年的精英女士访谈类栏目“美丽心情会客厅”就是由西南地区美发标杆企业昆明顶头尚丝美发机构冠名的,记得当时经济下行,正面临四面突围的五孃其实也并不宽裕,她却对我说:“虽然杂志还没有出来,但我相信靖宇可以做出最好的传媒平台,你不要压力太大,放手去做,只要你努力,五孃能够帮得上一点是一点。”一转眼七年过去,字码到这里我还是忍不住湿了眼,眼睛里的泪水啪啪往下掉,多少次传媒运营如履薄冰十分艰难,挚友余林峰都劝我放弃传媒投入更好的行业发展,我却又咬牙坚持,其实全因为五孃这一句话,我不能辜负的信任太多太多。


五孃,我叫了九年。九年,我眼里的五孃就像个男人,像一颗大树般护佑着她的梦想、她的事业、她的员工、她的亲友、她的儿子、她的晚辈……当下,正应了七年前五孃开辟冠名《MaGazine智生活》“顶头尚丝·美丽心情会客厅”的一句话:美丽的心情不在任何地方,它就在我们的心里。我们总是拒绝沿途的坎坷,觉得自己好累,其实时间会证明一切,那些让我们流泪的经历,总有一天我们会笑着说出来。五孃说,现在的她要回归做一个女人,回归更多出于本性的平和、柔软、本味的生命状态。


石宝芬,就是我的五孃,我们的五孃。




“我在家里排行老五,对我影响最深的是我的姐姐,我们俩的感情很好。姐姐生病住院的时候很需要我的陪伴,我在医院亲力亲为照顾了她一年多,我亲眼看着她抱病卧床却还在每天坚持努力工作,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姐姐虽然走了,但是她的精神还在,她做的一切让我觉得我真的没有权利闲下来,我必须传承她的精神,认真做事、认真生活,把握好每一天。”年近五十的石宝芬笑言自己一路走来都在创业都在拼搏,活得像个男人婆,她说自己吃过太多太多刻骨铭心的苦,所以一直以来习惯性地为了保护自己而在内心砌了一堵高墙,隔离了外界的种种伤害也包裹住了自己的内心;但是现在的石宝芬却发现自己内心的这堵墙不见了,她说可能源于她把肩上的包袱卸了下来,“我的姐姐身患重病却乐观向上,在她身上我发现,做事须用心尽力,生活却简单就好!人应该活得轻松自在,只要不忘初心,方可得始终。”

石宝芬现在的生活很规律,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她说现在的自己不会被外界的因素所干扰,不用每天把自己强撑得很强大的样子,而是顺应自己的内心,收敛自己的情绪,踏踏实实有效率地做好每一项工作,释放出来的更多的是爱与正能量。“现在的我每天和儿子的交流摒弃了无谓的指责和抱怨,更多的都是分享与鼓励,我愿意身体力行地来为儿子做一个创业的榜样和陪伴者,我希望我姐姐创业时奋斗不息的精神和事业辉煌时做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能够在我儿子这一代人身上得以传承。”说到这里,石宝芬问我,圆规为什么可以画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反问问得有点懵。她说是因为圆规脚在走,心不变;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人不能圆梦,是因为心不定,脚不动。

确实,石宝芬一路创业的艰辛有些是我们作为晚辈亲历或者见证的,有些却是不为人知的。我很想请石宝芬在采访中多给我们讲述一些她濒临绝境而又沉浮起落的励志故事,她却每次淡淡带过,她说人生就像一口大锅,当你走到锅底时,无论朝哪个方向走,都是向上的。“最困难的时刻也许就是拐点的开始,改变一下思维方式就可能迎来转机。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难的日子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可行。平常心看世界,花谢皆风景。”

我问石宝芬从一开始从事美发行业到现在创立美食会所,都与最难做的服务行业打交道,与世界交手那么多年,是什么让她不忘初心光彩依旧?石宝芬听后直摆手,她说哪里没有改变,只是要看你是改变的一方还是被改变的一方,人有些时候必须向周遭妥协,但唯一不能妥协的是自己的内心。“社会就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关键看人用什么材料投入。第一种是生鸡蛋,第二种是胡萝卜,第三种是干茶叶。结果呢?第一种被煮硬了,不再有梦想和鲜活;第二种被煮软了,变成软塌塌的萝卜泥,随遇而安,迁就规则;而第三种,干巴巴的茶叶渐渐舒展开来,一锅清水变成喷香的茶水。”我听后直笑,石宝芬问我笑什么,我说:“五孃,您老讲话越来越跟美食相关了。需要那么敬业吗?”石宝芬一本正经地说道:“其实我想说的是,经历了最敬爱的亲人的逝去,我姐姐临走前的最后一句话,要我们不能落后,不能做落后分子;现在的我对自己的要求更加明确,我不怕衰老,不怕逝去,害怕的是,在凝固的岁月里慢慢被同化。所以我选择继续学习、继续做事,从最平凡的事情开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品质终将铸就生活。”




过去的二十多年里,石宝芬用“疲于奔命”来形容自己的生活状态,为了企业的立足与发展,她可以在自己的美发店里不辞辛劳地为客户端茶送水收洗毛巾,却根本就没有时间在家里开火做饭,那个时候她每天都以盒饭随便应付一日三餐,用她的话来说能够有时间填饱肚子已属不易,更别说经常一天忙碌下来脚摊手软时才发现自己已经一天没有吃东西了。“我儿子经常说他爸爸才是对他最好的人,因为他爸爸能够为他做饭。我一开始听到他这么说心里很痛很难过,心想自己每天那么操劳奔波不也是为了他为了家吗?后来想想又很自责,自己竟然没有一点时间为自己的家人做一餐可口的饭菜,家里不开火哪里会有家的味道?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状态,我下决心要为家人做几餐有家的味道的饭菜。”

石宝芬对味道有着特殊的记忆,她说自己的母亲做得一手好饭菜,她开始回忆母亲做饭的味道并且尽可能地还原这样的味道,“我姐姐住院期间只吃我做的饭菜,别人做的她都不喜欢,因为考虑到姐姐身体的原因,我饭菜做得很精致,每一道食材我都精心挑选用心烹制;最后那段时间,姐姐只能吃流食,我就把所有食材都剁细,肉也剁得绒绒的,为了让她嘴里有味道,我连榨菜都剁得很细,每天换不同的口味搭配着给她吃。我认为美食最美的地方不在于多么厉害的烹饪技术,而在于制作美食的人是否饱含了深深的爱去投入每一个选材、烹制和出品的环节。爱才会让美食有温度、有酝酿、有味道。”

石宝芬笑言自己一度认为在家里吃的饭才叫吃饭,下馆子吃饭纯粹就是为了生存,但家里招待有限,不可能尽善尽美,这也是她最终决定支持儿子创立百濮会的原因,她想通过专业的人士和团队,从食材、烹制、出品三个环节严格把关,让每一道美食都有着爱的味道、家的味道。做过饭的人才知道做一顿看似平凡的家常菜有多花心思:也许你连买菜也懒得,炒好的菜吃到嘴里就是一口,也没想过这一口来之不易。青菜要一根一根洗干净再切,切土豆丝要很仔细不然会切到手,大蒜一颗一颗剥完手上的味道还很难洗掉......“要珍惜那个给你做过饭的人,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你花那么多的时间。”石宝芬说。

我想,吃的最后一个境界应该在于一个“品”字,吃什么不太重要,关键是一个心情,要么愉悦、要么闲适,这种地方一定要是隐匿得足够深,店面不用太大,又十分宁静惬意。这个时候还应该有一瓶好酒,最好屋外山水连绵薄雾青云,几个好友浅斟低酌,物我两忘,百濮会就是这个样子。我跟石宝芬说百濮会一定会很成功的,她说所谓成功都是熬出来的,熬这件事没选择,咕嘟咕嘟地炖着,愣是炖烂了,最后精华的东西留了下来,这是诸如忍耐、坚守、痛苦、无助、兴奋等感觉交织在一起的状态,这就是创业的状态。

“其实工作也好创业也罢,就像烹制一道美食,要把心放在事情上,不要把事情放在心上。只要有爱,只要用心,只要每个环节都做到问心无愧,至于结果是什么,那就交给时间吧,一切的美味都与时间有关,一切的美味更与爱有关。”石宝芬如是说。




“曾经,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苦撑,苦撑着企业苦撑着家庭苦撑着生活。现在,我觉得自己每天都在生活,我应该回归本位做一个有着生活姿态的女人。”石宝芬说自己在过去的一段时间总是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一些大小事情与儿子争执,这种境况会让她自己模糊不清地觉得自己在当一位父亲也在当一个母亲,现在的她更多的是与儿子沟通,她说很多时候,我们失去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并不是谁把他夺走了,而是我们一步步将他推走;推走,不是因为我们不珍惜,而是因为我们太珍惜;太珍惜,就总想把他抓在自己的手里,慢慢地,干涉多了,自由少了;专横多了,信任少了;隐藏多了,交流少了。“爱,是信任中的责任,而不是猜疑中的束缚。现在的我更要学会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这也许就是女人应有的生活姿态。”

石宝芬说她仍旧像七年前一样相信内心的力量可以改变周遭的一切,她说这也是七年后她愿意接受《MaGazine智生活》专访的缘由。她说心态的“态”字,拆解开来,就是心大一点。“其实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缘分;心与心之间,就是一种交流;爱与爱之间,就是一种感情;情与情之间,就是一颗真心;错与错之间,就是一个原谅。人人有自尊,个个有苦衷,想法、做法和活法都不同。理念不同,做法不同,活法也不一样,不必去改变他人对你的看法,只需自己认真地把握好每天就行。以前的我必须做一个男人婆,因为有太多事情需要我去背负我去扛;现在的我必须做回一个女人,因为我需要给自己空间也给别人空间去体验去实践去不断地择善固我。”

确实,谁不想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感到自信镇定?谁不想消除自己的孤立感?谁不想直接或间接帮助他人快乐并创造良好环境让自己、更让所关爱的众生兴盛成长?想创造这些奇迹,我们只需一点点安忍的毅力、一点点精进的精神,还有一点点放下对自己和周遭世界既定成见的意愿。石宝芬说自己相比七年前更加快乐更加充实,她说她深信一个早起、勤奋、谨慎、诚实的人会抱怨命运不好,她仍旧在创业的道路上,只是这一次,她更多的是以一位女人的优雅姿态且歌且行。

石宝芬说:“现在的我和过去的我完全不一样,自从我成为一名基督徒之后,我觉得简单就是幸福。当2013年我第一次步入教堂,我发现了爱的伟大,我爱我的家人我爱我的亲友我爱我自己。我不再爱慕虚荣,我不再会买太多奢侈品来填充内心的空白,我不再执念去一定要得到什么,我更多的是去想用爱多为别人付出些什么,我的生活因为爱而丰满鲜活。” 

我对石宝芬说:“真正的奢侈与时尚,不是浮光掠影,不是攀比炫耀,只是一种发自骨子里的生活态度;五孃威武,回到原点,方见美。”





那个优雅美丽的女人,石宝芬,我叫她五孃。

她曾自嘲自己,是个男人婆。

百濮一域,江湖之上,仍旧,有她的传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