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漆彩流光的平遥漆器

 昵称36767522 2016-09-22

薛老师正在创作推光漆画

在漆画上镶嵌蛋壳

在漆画上描金

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于世

【核心提示】平遥推光漆器是我国四大漆器之一(福州脱胎漆器、扬州漆器、平遥推光漆器、成都漆器),是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的一种独特工艺的高级油漆器具,外观古朴雅致、质感细腻温润,绘饰金碧辉煌,是晋做家具的杰出代表。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晋中流传的这句俗语年代久远,道出了平遥推光漆器光照三晋的历史。以往,山西姑娘出嫁时,若有娘家陪送一套描金漆器家具会带来令人艳羡的荣耀。而在商贾巨富、达官显贵的家中,描金堆彩、繁缛奢华的漆器家具更是家中不可或缺的配置。

日前,为探究平遥推光漆器的神奇魅力,我前往平遥娃留村拜访了平遥推光漆器的传承泰斗薛生金老师。

走进娃留村薛生金老师的推光漆器工作室,他正手执调色板和靠尺,轻靠在作品面板上,手握小号画笔在靠尺上仔细给作品中树丛的树叶上点红,一边点漆,一边给身后的学徒们讲解点漆要领。我站在薛老师身后,凝神欣赏他精心创作的《玉宇琼楼》漆器作品,仿佛置身于他内心的极乐世界:“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不觉良久,一个学徒接过薛老师的画笔按其指导一笔一划地点红。听明我的来意,薛老师领我参观他的工作室,讲诉起平遥推光漆器的前世今生:“据考证,平遥推光漆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成熟于唐代,明清时随着晋商文明的崛起享誉三晋,名扬全国,远销蒙、俄、东南亚一带。平遥推光漆器以手掌推光和描金彩绘技艺著称于世,经过推光漆髹饰的家具古朴雅致,细腻滑润,金碧辉煌,经久耐用。”

平遥推光漆器素以制作工序繁琐、复杂著称,过去多用在箱柜类、桌几类、屏风类、盘盒类家具上,基本包括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工艺有描金彩绘、雕刻镶嵌、堆鼓罩漆、刻灰雕填等。平遥推光漆器的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采用描金彩绘、堆鼓镶嵌等工艺,绘以古典小说、古代神话、戏剧中的故事人物,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制作中仅刮灰工序就需要五六次,每次必须等到前次刮灰完全干透才能进行再次刮灰。在木胎上刮灰后,漆工要经过刷漆、绘图、阴干、磨推等八九道工序,再用手掌蘸麻油反复推擦,直到推得漆面生辉,光洁照人方可。

薛老师告诉我,他父亲曾在平遥县城经营过“源泰昌”漆店,童年时的耳濡目染,使他早早便与推光漆器结缘。1953年他开始学画画,出师后在长治一个剧团画布景。1958年,平遥县为了给国家创汇以及传承平遥推光漆器这项手工艺,成立了平遥推光漆器厂,薛生金进入平遥推光漆器厂,拜漆器大师乔泉玉老师学习推光漆器的制作。他勤奋好学,又有布景社画布景练就的基本功,很快掌握了推光漆器的全部制作技艺,成为平遥推光漆器厂的技术骨干。

薛生金不守旧、不泥古,经常学习临摹历代名家画稿以汲取艺术养分。他看重传统工艺,爱琢磨,喜出新,悉心探究传统漆器制作技艺。为出口创汇,1964年厂里要求漆器厂的技术骨干重新找回失传已久的堆鼓罩漆工艺。薛生金在精心研究古代漆器作品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成功恢复了失传百年的堆鼓罩漆工艺。之后,他从外地引进了雕填、咆金和玉石镶嵌等工艺,创新出堆鼓青绿金碧山水、三金三彩、三色金、堆鼓描金彩画花鸟、搜金、沥金、沥银、沥螺等新工艺,将平遥推光漆器的髹饰技艺由3种增加到20多种。由于薛生金在推光漆器的艺术传承中有突出贡献,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

1997年,薛生金退休回家。他舍不下推光漆器这门手艺,2000年在家里建起自己的工作室,边带徒授艺,边继续坚持推光漆器艺术创作。

在薛老师的工作室,一位女学徒正用蛋壳在首饰盒上拼接蛟龙图案。她用镊子从工作台上一堆细碎的蛋壳中夹起绿豆大小的一片蛋壳,沿着蛋壳边缘一点点掰成龙鳞的形状,仔细镶嵌在首饰盒半干的漆面上。薛老师告诉我:“平遥漆器制作讲究手上有眼,手下有感。这个工艺叫蛋壳镶嵌,每片龙鳞依据形状和大小精选不同弧度与颜色的蛋壳精心镶嵌而成,用力稍过或稍显性急就可能前功尽弃,所以从不硬性要求她们一天做多少活,只要求做好。”

在薛生金看来,优秀的工匠是漆器产业成功的关键,一个好工匠除了有悟性和天分,还需要多年的制作经验和时间积累才可以做出好东西。“前些年,随着平遥古城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平遥推光漆器遍地开花,凡是能做两下漆器的都在街上开了漆器店,他们用现代化工漆代替天然大漆,用丝网露印代替手工绘画,用机器抛光代替手工推光,严重影响了平遥推光漆器传统技艺的传承。我始终坚持使用老辈传下来的方法,使用天然大漆、手工抛光等传统的老工艺进行创作,上色也坚持采用矿物颜料。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逐渐认识到手工推光漆器的价值,那些劣质漆器产品也逐渐淡出了市场。”他感叹:“我的作品非常贵,但是供不应求!”

在一间推光工作室,看到两个小师傅正抛光首饰盒。薛老师介绍,推光先要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再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继而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漆器经过艺人之手的推擦,漆面如同获得了灵气,平滑如镜,坚硬却不失柔和。

漆器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但漆面推光工艺则产生于清初。在漆器使用过程中,人们发现漆器家具和乐器使用久了,漆面会产生特有的一种柔和光泽,受到启发而发明了推光工艺。早以前的抛光不加油和瓦灰,直接用手掌硬推,费力还伤手。1959年,薛生金参加福建全国漆器专业会议,发现福建的漆器在抛光时加了油和极细的瓦灰,效果好还不伤手,便将此经验引入平遥漆器制作过程中。

“几十年的漆器创作生涯中,我有幸遇到了非常好的师傅,他们毫无私心杂念,竭尽全力地传艺带徒,使我很快掌握了这门手艺。由此使我懂得,技艺共享,师徒相长,只有后人超越前人,平遥推光漆器技艺才会后继有人,源远流长。”薛老师告诉我,这几年在他手中培养出各类漆画人才100多名,其中有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梁中秀,贾兴林、耿保国、薛晓东、郝大中等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薛老师尤其高兴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子承父业,成为传承平遥推光漆器技艺的新生力量。长子薛晓东,毕业于福州大学工艺美术学院,善于使用磨漆工艺,表现现代人物的神韵,有多件作品入选全国展览及获奖,现为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次子薛晓钢,毕业于太原工业大学工艺美术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拓了平遥推光漆艺创作的表现领域,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的工艺美术展中获奖,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会员,山西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山西省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工艺美术师。

薛生金老师虽已年近八旬,但依旧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创作活动,诲人不倦地传承带徒,使平遥推光漆器这项在三晋大地流传千年的古老艺术不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链接】2000年前,平遥的先民们便用漆树的浆汁涂抹食器,装饰生活用具。3700年前,禹造祭器,髹以漆液,墨染其外,先染其内,证明当时已使用矿物质颜料调制朱色漆饰。春秋战国时期,平遥漆器已初具雏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平遥推光漆器髹饰工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至唐开元年间此种技艺制作的漆器已闻名遐迩,被文成公主带到西藏地区,明清两代由于晋商的崛起,平遥推光漆器开始出口到国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